提香、鲁本斯、克劳德、让·安托万·华托和雅各布·范勒伊斯达尔……发现历代欧洲艺术家间的互相影响,了解他们如何影响了庚斯博罗,如何帮助庚斯博罗塑造自己创作肖像画和风景画的方法。

全新开幕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特展“庚斯博罗的蓝衣少年”中,重新回归英国的《蓝衣少年》代表了18世纪英国艺术的精华。它是庚斯博罗对凡·戴克和庄重风格肖像画的雄辩回应,是庚斯博罗对“绘画”所能达到的目标的一次自豪的展示。

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托马斯·庚斯博罗对他前辈们的作品都很感兴趣——最引人注目的是安东尼·凡·戴克。凡·戴克于年回到了国王查理一世的宫廷出任画师。他为皇室家族及其朋友和朝臣所做的画作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家的期待——特别是在英国推动了庄重风格的全身肖像画。到了18世纪,凡·戴克达到了自己的艺术成就的顶峰,成为了一位因画功超群而闻名、受到皇室尊重的“名人画家”。他在庚斯博罗的赞助人中也很受欢迎,他们经常穿上被人们称为“凡·戴克服装”的服饰为肖像画摆造型。庚斯博罗渴望得到这样的声誉,并试图了解凡·戴克的绘画技巧,通过参考凡·戴克的作品为起点,庚斯博罗成为了伟大的欧洲艺术家中的一员。

英国国家美术馆展示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凡·戴克、再到庚斯博罗及之后的庄重风格画派传统。这一脉络阐明了庚斯博罗从提香、鲁本斯和克劳德以及让·安托万·华托和雅各布·范勒伊斯达尔的作品中采用的理念。

1

英国艺术家的典范

凡·戴克以在画作中对儿童的描绘成为许多英国艺术家的典范,包括霍加斯、庚斯博罗和雷诺兹。自年以来,霍加斯一直在他位于莱斯特菲尔德的房子里的"金头标志"(凡·戴克的半身像)的注视下进行作画交易,他对这位佛兰德艺术家的钦佩之情在近真人大小的《格雷厄姆的孩子》的画像中得到了明确体现。有人认为霍加斯的这幅画参考了凡·戴克的《查理一世的五个长子》(皇家收藏信托,)。

画作细节

《格雷厄姆的孩子》,威廉·霍加斯,年,布面油画,NG

这两幅画都很有同情心地展示了童年的不同阶段,长子直接与观众接触,而他们的弟弟妹妹的注意力则被分散了。鉴于格雷厄姆家族作为皇家药剂师与英国君主制的长期联系,霍加斯创作的这幅肖像画不仅在艺术的角度彰显了对旧时大师的借鉴,还被他的客户丹尼尔·格雷厄姆从社会地位的角度欣赏。

2

庚斯博罗的转型

向大型肖像画的转型对庚斯伯勒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这既是为了吸引最富裕的赞助人,也是为了让他有机会接触他们的艺术收藏。从18世纪40年代末开始,庚斯博罗利用他的家人和朋友作为绘画对象,尝试了更大的画布尺寸、更宽松的笔触和不同的风格。这些肖像画透露了他对凡·戴克的借鉴,以及他当时与霍加斯及其圈子的联系。

画作细节

《追逐蝴蝶的画家女儿》,托马斯·庚斯博罗,大概在年左右,布面油画,NG

具创新意义的作品展示了庚斯博罗的女儿玛格丽特和玛丽在户外追赶一只蝴蝶。对颜料更加自由的处理既展现了凡·戴克式的绘画技艺,也反映了人物的自发性。在18世纪,凡·戴克在表现儿童方面的自然性和敏感性方面备受推崇。在他为查理一世的孩子和维利尔斯兄弟画的肖像中,艺术家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孩子,而不是在别的画作中更常见的“微型成人”。

3

在凡·戴克绘画基础上

的发展和转变

到年为止,庚斯博罗的许多肖像画都沿用了当时流行的"谈天画"(有全身人物的小规模群像),这些作品是从法国的风雅宴(一种户外娱乐或乡村节日)演变而来的。这和庚斯博罗有据可查的对风景画的热情也十分契合。出自他手的埃塞克斯当地贵族罗伯特·安德鲁斯夫妇的著名肖像画,将法国和荷兰艺术与颂扬土地和庄园所有权的地形学传统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庚斯博罗能够创造出一个被描述为典型的英国形象。

画作细节

《安德鲁斯夫妇》,庚斯博罗,约年,布面油画,NG

画作的整体效果和规模与他在年代画的另一幅年轻夫妇的肖像画《晨间散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这两幅跨越35年的肖像画放在一起,既显示了庚斯博罗对乡村风景的持久依恋,又揭示了他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从凡·戴克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发展和转变。

4

传说中的争论

与《蓝衣少年》有关的一个持续的传说是,这幅由庚斯博罗创作的画,是对他的伟大对手约书亚·雷诺兹爵士的回击。针对这场争论的情况在年被首次记录,争论的重点是蓝色是否可以成功地作为绘画的主色调。庚斯博罗认为它可以,而雷诺兹不同意。年,雷诺兹在皇家艺术研究院发表演讲,指出“画面中的大量光线”应该始终是“温暖柔和的颜色”。因此,蓝色、灰色或绿色等较冷的颜色应该少用。

画作细节

《酒神巴克斯与阿里亚德妮》,提香,年至年,布面油画,NG35

雷诺兹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特别提到的画作是同样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提香的《酒神巴克斯与阿里亚德妮》,这幅画因其和谐的色彩而在当时受到赞誉。与威尼斯画家出色的色彩管理相比,雷诺兹认为凡·戴克和弗拉芒画派的作品显得“冷漠和灰暗”。

5

庚斯博罗、凡·戴克和提香

庚斯博罗和他的同时代画家一样,热衷于提升艺术家在英国的地位。他欣赏着凡·戴克所代表的关于艺术的一切:作为一个画家、廷臣、收藏家和鉴赏家的多重身份。在他带到伦敦的意大利名画中有提香的杰作,其中便包括《文德拉明家族》。凡·戴克比其他任何艺术家都更崇拜提香,他与查理一世同样拥有这份热情,而查理一世则将凡·戴克视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生动化身。

画作细节

《文德拉明家族》,提香,-年,布面油画,NG

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庚斯博罗临摹了凡·戴克、提香、鲁本斯和伦勃朗等人的画作。这类临摹的作用是研究技术、构图和主题,以及向当前和未来的赞助人展现其艺术家的技能、知识和品味。庚斯博罗在年左右复制了一幅《文德拉明家族》,当时它是提香在英国最著名的画作。

6

临摹牟利罗的作品

施洗者圣约翰年轻时生活在旷野。在牟利罗这幅画中,圣约翰被表现为一个天使般的孩子。通过将圣经中的成年人物变成儿童,牟利罗吸引了观众,鼓励他们效仿儿童的天真和纯洁状态。这是牟利罗特别引人欣赏之处,他的儿童画启发了许多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英国画家,如庚斯博罗、雷诺兹和劳伦斯。

画作细节

《婴儿圣约翰与羔羊》,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牟利罗,-年,布面油画,NG

庚斯博罗对包括牟利罗在内的17世纪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临摹。年,他对这位西班牙画家的《好牧人》进行了临摹,当时牟利罗正在展出类似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