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是江苏省内比较有名的院校,近年来在全国院校榜单综合排名中屡屡排在四五十名左右。

年校友会江苏省大学排名年软科江苏省大学排名

苏州大学近些年发展迅速,从西北、东北比如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挖了不少人才,从野鸡变成了凤凰。但有网友评论苏州大学贪大求全,盲目追求学科大、全,而不顾质量。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苏州大学A类学科数量排名江苏第14位,如果按照A类学科质量来看,则只能排16位。这也是人们吐槽苏大较多的地方,水专业比较多,学科水平全凭人数规模和挖角,缺乏自身底蕴。在一流学科高校建设中,苏州大学是江苏唯一一个学科自选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就意味着苏州大学是因为原头衔照顾性入选的,并非学科实力使然,苏大照顾性自选的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

苏州这个地方的发展路径就是这样,在70年代,它还是经济排名全国五十名左右的大县城,80年代以后依靠“苏北负责耕地,苏州只管开发”的思路获得了数量占江苏一大半的国家级开发区(苏州一个地级市计有13个,总数超过广东全省)、保税区,以及全国独一无二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政策,依靠上海产业转移的优势一举超过南京、无锡等老牌工业重镇,GDP迅速飙升,只是经济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行,年独角兽企业排名中,苏州只有个位数,还不到杭州、南京这两个周边城市的零头。工作机会排名中,苏州只排在全国第九,和它的GDP排名不符合,包括资金总量,苏州也排名靠后,不如GDP和人口低于它的杭州、南京等城市。

苏州精品老照片

苏州本地经济过去以外资代加工为主,最近开始向中等及以上制造业领域发展。苏州城市主体功能较低,大部分GDP出自其下辖的县级市,导致城市功能不行,产业层次转型困难。在有了钱以后,苏州就开始投资苏州大学了,因为这是苏州唯一拿得出手的高校,可以集中优势资金进行建设。

原苏州医学院

苏大崛起的手段主要是两大法宝——“合并”和“挖人”。早在90年代,苏州大学就合并了苏州境内两所工业方面的专科学校(两所学校源头均为原来的上海蚕桑学校),又合并了年创办于南通的一所医学院(后搬迁到苏州改名“苏州医学院”),使得苏州大学的科系更加全面,一般有了医学院以后“综合实力”就会稳步提高。苏州大学规模很大,院系有30个之多,但是很多网友直言专业大多都比较水,纯粹靠挖来的人才撑着门面。不过就是因为如此,苏大有规模上的优势,可以在很多方面取得先机,比如学科评估中,苏大某学科有相关教师80多人,而同级院校该学科可能只有40多人,但两校该学科评估都是B+,这就很值得玩味了,苏大靠着人数上的优势取得了先机,为下一步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被苏大大量挖角的兰州大学

苏州大学以前身为东吴大学为傲。东吴大学是年由美国教会合并了位于上海、苏州、嘉兴三地的一些中等学校组建而成,初名是私立东吴大学堂,年才开始收大学生,大学堂原来是一所中学。年改名东吴大学。东吴大学是民国时期的一所二流私立高校,别说和民国几十所国立大学不能相比,即使在私立高校中,东吴也只能在第二梯队,和金陵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不能相提并论,和辅仁、南开、之江、沪江、金陵女大比优势也并不明显,不过比复旦要好一点。东吴大学的优势系科是法学院的法学系,东吴在法学方面是得到美英扶持的,所以当时优势比较突出,不过东吴在其他领域就乏善可陈了。东吴的法学院位于上海,在苏州的只有东吴的文、理学院,这两个学院实力都比较弱,年,东吴大学的文、理学院和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三所文化教育类学校合并而成)、江南大学(位于无锡)的数理系合并组建江苏师范学院,即后来的苏州大学。

这段时间,苏州大学受到了无锡天一中学的江苏省理科状元的吐槽,一时深陷舆论漩涡。考分达分的状元自降分询问能不能进苏大,称苏大为“*圾”,一石掀起千层浪。

苏州大学近些年扩张确实迅速,网上鼓吹苏州大学是江苏省第三的声浪也此起彼伏,完全不把南航、南理工、河海、南师、南农、矿大等一众顶级强校放在眼里,甚至有些人拿着国外一些指标不明的单项评分来说明苏大实力赶超国内一些,更有人因为苏州大学学科评估成绩不理想,就说学科评估有问题,可以说令人啼笑皆非。有网友说苏州大学有钱买榜,这个倒是查无实证,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苏大某些浮躁的气息可以降降温了,不要求低调,至少脚踏实地一些。

一座城市的性格深深影响着该地高校的性格。苏州这个地方自古闲人众多,茶余饭后喜背后议论他人,心眼较小,眼界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格局不大,心胸非广,难堪大任,明代这里多出东林党人,笑傲风月,所做非实。在集体无意识中,形成“饭桌意识”,即吃完饭无事可做,遂谤议是非,产生强烈的阿Q式优越之感,林语堂先生说苏州人“小肚鸡肠”,实在是精辟之语。不过,这种“小农意识”也带来一种集体安全感和自我陶醉,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倒是起到一种正向的作用。

杭州

苏大要想提高自身层次,有必要突破地域文化和格局的桎梏,实现自身的“超脱”,这才是应有之义。雄伟之城方有大气之校,中国顶级高校都位于气势宏大之地,如京沪之清北复交,北京千钧压顶,气势磅礴;上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南京古都厚韵,大气恢宏;武汉大江大湖,吞吐四海;即使杭州之于浙大,也有钱塘江—大杭州湾之格局。城市可以逼仄,一所高校的格局万不可狭隘。

喜欢本文的小伙伴,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1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