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林专栏简middot爱的ld
简·爱的“敢”是这样炼成的——《简·爱》人物评传 读到简·爱的丈夫罗切斯特的眼睛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悲剧给我带来的沉重感稍稍得到缓解,我在心里为简·爱疯狂打call:简姑娘,不简单。 回顾简·爱不简单的心智成长历程不外乎三个原因。 01从读书中获得了敢于反抗逆境的力量“你这个狠毒的坏孩子!”我说,“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是个管奴隶的监工……你像那班罗马暴君!” 在《简·爱》这本书的第一章,我们会看到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十岁的简·爱,因为偷看了比依克的《英国禽鸟史》,遭到了比他大四岁的表哥约翰·里德的毒打,这是她情不自禁地对表哥喊出来的一番话,她终于超越了恐惧的极限,把反抗意识酿成了愤怒的激流,从心底喷涌了出来。 这更是因为:她曾经读过哥尔德斯密斯的《罗马史》。此刻的她就像绝望了的奴隶对罗马暴君的反抗。她爆发了,她与约翰·里德对打了起来,因此也遭到了更大的惩罚,被舅妈手下的众人拖进了可怕的红屋子,而这里又是简·爱舅父去世的地方,里边还安放着舅父的遗像,平时没人住,年幼的简·爱有着深深的恐惧。这个“鬼”屋子,黑屋子,给她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但知识的力量也从此在她孤独寂寞的幼小心灵中播下了永远要与命运反抗到底的种子,当然更离不开本能的个性独立的力量。 在她离开盖茨海德府家去洛伍德上学的前一天她又一次拿起了反击的武器,狠狠地和舅妈里德太太理论较量了一番,暴烈地又冲动了一次: “我怎么敢,里德太太?我怎么敢?因为这是事实。你以为我没有感情,以为我得不到一点爱、得不到一点关心也能过活。可我是没法这样过下去的。你没有一点点怜悯心。我到死都忘不了,你怎么推我——多么粗暴凶狠地推我——硬把我推回到那间红房子里,把我锁在里面。不管我多么痛苦,不管我怎么叫喊:‘可怜可怜我!可怜可怜我,里德舅妈!’你都不肯放过我。你这样惩罚我,只是因为你那坏小子无缘无故打了我,把我打倒在地。谁要是问我,我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他、别人都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其实你坏透了,心肠毒得很。你才骗人哩!” 这是来自一个十岁女孩的求生告白,天哪,一个只求吃饱穿暖不喜读书不喜思考的女孩子能说出这般振聋发聩的辩论词吗?表达能如此有理有力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这些话确实听起来实在是忤逆长辈,以至把里德太太惊得近乎求饶,但细想,她的心智年龄也只有十岁啊,更为可贵的是她还能反思自己的冲动,渴望找到平复心情的解药,简·爱,不简单! 退一步来说,简·爱的生存环境也实在令人触目惊心啊!被舅母里德太太谩骂憎恶,被蛮横的约翰虐待,被傲慢的表姐伊丽莎和乔治亚娜蔑视,被仆人贝茜和使女阿葆特数落训斥。尽管寄居在舅母家里被认为是累赘,受尽了屈辱,但可怜的简·爱还是偷偷地读了不少书,书成了唯一能抚慰她的兴奋剂,当然,她的敢于反抗生存环境的意识也间接地让她得到了上学的机会。 简·爱,不简单! 02从师友交往中汲取了宽容上进的能量无疑,在洛伍德义塾里上学时度过的八年时光,尽管物质条件艰辛恶劣,险象环生,尤其是斑疹伤寒的进驻,一度使洛伍德成为地狱,但简·爱神奇而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难。这八年的时光,成为炼就她一身本领的最重要的生命场,她的心智日渐成熟,知识、思想与精神的火花纷飞四溅,宽容奋进的智慧灵泉汩汩地滋润着她谨慎懵懂的心园。 在这期间,有两位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学监谭波尔小姐,一位是好友海伦·彭斯,她们成为了简·爱的精神领袖,人生航标。 1.善良乐观有担当是谭波尔小姐最大的人格魅力。 简·爱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学监玛丽亚·谭波尔小姐时就被她的声音、神情和高贵典雅的举止风度深深地吸引了。 当一天早晨同学们难以下咽那些令人作呕的猪狗不如的饭菜时,谭波尔小姐挺身而出:“今天早上的饭你们可能都没有吃,现在一定很饿了,我已吩咐,给大家准备面包和干酪作午餐。”而其他教师用惊异的神情看着她时,她又补了一句:“这件事由我负责”。 据彭斯给简·爱介绍谭波儿老师,哪怕是最坏的学生,有缺点就温和地指出,有优点则对他们大加赞扬。 “像勇敢的士兵那样”这是她留给简·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她帮简·爱洗刷了被误解为撒谎者的耻辱,使她摆脱了悲痛的包袱;她的博学让简·爱崇拜,并迸发出无以复加的向上向善向美的能量。 2.坚强的彭斯则是彻底改变简·爱认知能力的又一航标。 简·爱在伍洛德上学的第一天就碰到了一件让她震惊的事:上午在回廊里与她谈话的那位彭斯姑娘被历史课老师斯凯契德小姐竟然撵出来了。可是令她诧异的是彭斯姑娘站在大教室中央,竟然平静坚强,既不哭,脸又不红,这可让曾与里德太太痛快理论尽情报复泄愤的简·爱莫名惊诧了。之后她无数次地见证了彭斯在老师的鞭打、责骂、罚站下仍然保持一如既往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动摇的神奇定力。太神奇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为何能有如此生活态度? 彭斯说过: “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没有任何虐待能在我心灵上留下创伤”“生命太短暂,不能把它虚度在积怨记仇上面······”但这位可怜的小姑娘,与其说这也是一种成长,不如说这是一种被动的成长,是无奈之下的成长,是身体和心灵在撕扯之下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为彭斯并非破茧成蝶的去世结局增添的更多的是苍凉与悲壮。 在长时间的友情滋润影响下,彭斯的这种极端的忍让学说反而极大地加持了简·爱大宽容大坚强的能量,当勃洛克赫斯特无理由地责罚她独自站在耻辱凳子上时,她忍受了,克制了,也才在谭波儿小姐与劳埃德药剂师帮助下最终赢得了洗刷屈辱的机会。 这一师一友使简·爱的认知天空徐徐展开,渐宽渐广,敢,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她终于勇敢地忘记了贫困与艰难,勇敢地快活地学起了绘画,学起了钢琴,学起了语言,尽一切努力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第一名,成为教师,成为一位有学识、有智慧、有思想的个性独立的女性。 简·爱,不简单! 03从两难抉择中彰显了无与伦比的伟量在得知罗切斯特竟然还有一个活着的疯妻子就住在桑菲尔德山庄时,简·爱的心碎了。 她万万没想到与自己倾心相爱的罗切斯特竟然差一点犯了重婚罪,竟然对她隐瞒的天衣无缝。但简·爱就是简·爱,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她的不简单,看到了她的“敢”,你看: 她,是隐忍克制的。在罗切斯特向他坦诚地倾诉了自己青年时期的无知不成熟,中年时期的放纵游荡,因父亲与哥哥的见钱眼开利欲熏心,导致他阴差阳错,不得不娶了疯妻子的难以名状的无奈与痛苦后,她又一次感受到了罗切斯特的真诚善良,感受到了罗切斯特对她熔岩般灼热的爱。 从法理上说,罗切斯特不该向她隐瞒,可是从情理的角度来审视,罗切斯特是多么多么需要同情啊!法律不允许他抛弃一个已疯掉的妻子,可情感上心理上实在无法容忍与一个放纵凶蛮无理的妻子结合,人性的善良又不允许他将妻子移送到一个不利于健康的别地,罗陷入了两难境地。只好把疯妻子永远雪藏。 人心的撕裂痛苦莫过于此啊! 可怜的简·爱,甜蜜爱情受挫,婚姻殿堂坍塌,她震惊、难受、颤栗、怀疑,绝望,无助。忠诚被摧毁,信赖被毁灭,但她依然能够保持镇定,理智的光闪耀着,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单纯气盛的小丫头,她知道责备辱骂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此刻的她,勇敢地选择了沉默隐忍与克制来对付这两难处境,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 她又是清醒矛盾的。罗的真诚深情的倾诉让简·爱更明白了自己得到的是一份世上最好的爱情,对罗的崇拜更增了几分,但是,但是,简·爱本性中遵从法律坚守原则的那颗心,让她最终在是否离开的两难抉择中勇敢地选择了“走”出桑菲尔德山庄,可怜的简·爱啊,带着担忧、烦乱、撕裂般的疼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她深爱的罗切斯特。 “好心的读者呀,但愿你永远不会体会到我当时的心情!但愿你两眼永远不会像我当时那样淌出倾盆大雨般的、灼人心肺的、撕心裂肺的泪水,但愿你永远不会像我当时那样对上帝作出那么绝望、那么痛苦的祈祷,因为你们永远不会像我那样担心自己要为全心爱着的人堕落遭殃而承担责任。” 这是简·爱黎明时离开心爱的罗切斯特搭乘陌生人马车时的心理独白。 和命运抗争的简·爱,就这样清醒着矛盾着,矛盾着清醒着,累得精疲力竭,饿得昏天黑地,成为惠特克劳斯的流浪者,举目无亲,饥寒交迫,绝望的心如一眼枯井,没有人愿意为她提供工作,靠着乞讨来的一片黑面包和从猪嘴里抢讨来的一块冷粥在荒原里挨过了两天两夜,直到遇见莫尔府的圣约翰先生一家才捡回来一条性命。 坚守原则,视尊严如生命的人有时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是的,简·爱面临死亡威胁之际,她的心她的脚也没有背叛她,一直推动着她的身体向前走,向前走,在矛盾纠结中清醒理智地勇敢地守着自己心中的法律和生活准则。 简·爱,不简单。 她更是理智达观的。 作为读者,一定会感激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让命运多舛的简·爱的人生重新洗牌。天降甘霖,简·爱终于拿到了一张新牌。 这张新牌上明明白白的写着: 第一,那位聪慧镇定善良坚强,极有教养的耶稣教派的信徒,那位对自己神圣职业充满了敬畏,并做好了“在天堂建造大厦”准备的传教士,那位让简·爱的生命获得重生,并为她找了乡村教师工作的牧师,也就是年轻的圣约翰·爱·里弗斯先生,原来是简·爱的表兄。 第二,简·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财产继承人,是马德拉群岛的爱先生,也就是简·爱的亲叔叔把两万英磅的财富赠予了她。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简·爱的豁达大度。她胸膛里跳跃的那颗赤红的感恩之心做出了一个幸福的决定,她最终把财产分为四份,其余三份分给了圣约翰与他的两个妹妹,在这点上,她认为从找到亲人中获得的幸福感要大大多于她继承财产的这件事。 而与此同时,表兄圣约翰专制严厉不肯通融的性格严重伤害了简·爱对他的崇拜感,圣约翰强迫简·爱做他印度斯坦语的学生助手,强迫她做自己的妻子,跟随他去印度做传教工作。因为他确实看到了简·爱身上所具备的正直执著老练的工作能力,看到了简·爱不管面对工作还是面对任何交往的人,在她的体内永远跳动着一颗热情善良、温顺勤勉、富于牺牲精神,勇敢而又欢快无比的心灵。 圣约翰的冷酷无情,心如铁石终于迫使简·爱做出了最后的抉择,她要去寻找罗切斯特。为了寻找他,她已写了无数封信却石沉大海,她为他几乎每分每秒都在担惊受怕,不管她到哪里,在她的心灵爱情小屋里罗切斯特从来没有离开过。 几经周折,他终于在芬丁庄园找到了。可是,罗切斯特再也不是之前的罗切斯特了,他在一场自家庄园的突发大火中本来能幸免于难,可他为了救他那疯妻子,救仆人,没能逃脱厄运,双目全瞎了,因一只手被压得稀烂医生当即就截掉了,而纵火犯恰恰就是他那个在大火中跳楼自杀的不省心的疯妻子啊!这座贵族庄园就这样坍塌了,一切全毁了。 而理智达观的伟大的简·爱此时又一次勇敢地拿出了她贮蓄丰厚的伟量,她竟然毫不迟疑地嫁给了罗切斯特,他认为这是这个世界给予她的最大的幸福,从此甘愿当他的拐杖,当他的向导,互为生命支撑,彼此从未厌倦,而更让人称奇的是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的视力竟然在名医诊治下恢复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体验到了上帝对良善者的巨大的慈悲馈赠。 写到这里,此刻,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那句话最能代表我对简·爱的心情:伟量深仁,与天同大,巍巍乎不可尚已! 我要为简·爱这位伟大的小姑娘疯狂打call,简·爱,真的不简单! 尾声: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了中西方的爱情伦理观,在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诗论》里有过这样的表述:“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这部书中的圣约翰为什么那么偏执地要简·爱做他的妻子,也就能理解简·爱对爱情的执著与达观,也就能理解罗切斯特为何那么讨厌自己的疯妻子以至不顾一切要犯重婚罪的风险。因为“说尽了一个人的恋爱史,也就说尽了一个人的生命史。” “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文字友。 西方受骑士风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较完善。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侧重功名事业,女子地位较低。” 但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在律法上仍然是把妇女放在了从属地位的,《圣经》上就明显对妇女的言行作了规范,实际上当时的女性仍是男权社会的附庸。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这位超凡的天才女作家,一生处于底层,卑微贫穷,命运坎坷,即使发表著作,为了怕惹麻烦也不得不用极具男性色彩的“柯勒·贝尔”作为笔名。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她在和丈夫尼科尔斯结婚后,仅仅度过九个月的婚姻生活,就在复活节的早晨因病去逝了,在她一路孤寂疲惫的人生旅途中,和她塑造的简·爱形象一样,经历困境——顺境——再入困境——战胜逆境,一波三折,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力量美、悲壮美和豪放美!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简单地活,深深地爱,乘风破浪地“敢”,活出了生命的万丈光芒,活出了女人最美的姿态! 她们的“敢”就是这样炼成的! END作者张爱林张爱林,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语文湿地栖居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语文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太原市政府授予语文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市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喜欢写作,并善于激发学生读写兴趣,所带学生的中考作文曾多次被选入《山西省中考作文满分节奏》,个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8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圣约翰校园人命案,看老上海烧饭司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