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经农腹议蒋介石
朱经农腹议蒋介石 朱经农(——),江苏宝山人,年8月14日出生于浙江浦江,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 清朝末年,朱经农的叔祖出任常德知府,湖南名人熊希龄是他的姑父。年,十五岁的朱经农投靠到叔祖门下,以客籍入湖南常德府中学堂学习。年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后转入成城学校,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年冬,朱经农在所谓取缔风波中表现积极,带头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是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长和引路人。一度堕落的胡适,就是在朱经农等人的督促之下,考取年的庚款留学的。 年,朱经农受聘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教授英文兼任农业学通译。年初应宋教仁和覃振的邀请前往北京,先后任《民主报》编辑和《亚东新闻》总编辑,不久加入国民党。年赴美,先入华盛顿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年,“五卅惨案”后,圣约翰大学全体华籍师生在校下半旗志哀、集会,美籍校长卜舫济下令解散集会,驱散师生,五百多位该校大学和附中学生及十九名中国籍教师愤然离校,宣誓永远和圣约翰脱离关系。张寿镛在一些著名爱国人士支持下创办光华大学,以支持这些脱离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朱经农此时成为张寿镛校长创办光华大学的得力助手,并任光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主持教务。此后一直连任光华大学校董会的历届校董。 年春,蒋梦麟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朱经农一度兼代常务次长。年任齐鲁大学校长。年起任湖南教育厅长近十二年,成效卓著。年任中央大学教育长,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年,光华大学张寿镛校长病逝,朱经农即继任光华大学校长,年兼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年11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首席代表,后留在美国,年初因中风客死异国他邦。 朱经农去世前不久在日记中写道:“我为同盟会员,民元转入国民党,对党始终如一。党当政时,我只守党纪,不争党权。党失败时,流离颠沛,决不背党。国民革命初步成功,十七年(年)国府成立,余因党的关系,舍学从政,浮沉二十余年,至今思之,实为重大牺牲。倘以二十余年从事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则今日成就决不止此。从政二十余年,所做建设工作,均被战争摧毁。至今回思,一场空梦。今年老力衰,虽欲从事著述,精力不逮,奈何?” 同样是国民党人士,前一辈的蔡元培在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曾经是党化教育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先后在大学院和教育部任职的朱经农和他的老同学胡适一样,一直是国民党的党化教育的反对者。 年8月14日出生的朱经农,比同年10月31日出生的蒋介石大两个月,他在同盟会及国民党内部的资历也要比蒋介石老一些。在《胡适来往书信选》的中册第42—43页,收录有朱经农反对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推行个人崇拜和党化教育的一封残信: “至于某党与某阀之争,我却不愿参加。大学中应有讲学之自由,不应为一党所把持。亦不应受一、二人之操纵。……现在中国的政客,看见教育界有一种潜势力,所以都想来操纵教育。前年政学系之于北京农大、法大,研究系之于上海中国公学、自治学院,都是想做‘一色清一番’。现在国民党如果想党化国立大学,也未必有好结果。大学校不是军队,不能不容许学者思想自由与讲学自由。若排除异己,则除善阿谀者外皆不能自安。现在报纸发表的文字,把一个校长弄得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我看了之后,不知什么缘故,总觉得有点肉麻。” 与前任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以党外民间学者身份在同人刊物《新月》上接连发表《人权与约法》、《知难,行亦不易》、《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等几篇文章,与国民党当局公开叫板不同,时任中国公学副校长的前教育部和考试院高官朱经农,却只敢在写给胡适的秘密信件中加以腹论。他在这封书信中反复强调说:“我们毫无组织的个人,怎敢向阵式整严的大党、大阀、大系说半句话?所有上海报纸都是某党、某派所支配,所以除了党派的言论,我们看不见多少公道话。我这封信也请你烧了罢。”“恕我狂言,阅后毁去。” 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党当年的白色恐怖,是确实存在的。 我现在只有这一个。以前的几个号全部删掉吧。张耀杰致歉。 路过请给赏 花钱买好梦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baojingtian.com/syhdt/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富15代贝聿铭源自浙江兰溪的名
- 下一篇文章: 你的未来,你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