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卒中后抑郁(PSD)的定义PSD(post-strokedepression)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出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常伴有躯体症状。根据疾病分类学,PSD为抑郁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把PSD归入“器质性精神障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把其归入“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抑郁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把其归入“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2.PSD的临床表现和特点PSD的核心症状:①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②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③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PSD的非核心症状:①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不明原因疼痛、食欲减退或亢进、性欲减退等;②可伴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③其他症状,如犹豫不决、自我评价降低,自责,自罪,无价值感,自杀和自伤,注意力下降。PSD还具有如下临床特点:①患者一般并不主动叙述或掩饰自己情绪的不良体验,而多以失眠、疼痛、消化道症状、流泪、遗忘等躯体症状为主诉;②有些表现为依从性差,导致卒中症状加重或经久不愈;③由于PSD患者常伴随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表现为执行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④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多为轻中度抑郁,常伴发焦虑或者躯体化症状。由于不少PSD患者存在症状不典型或交流障碍,故诊疗过程中的“察言观色”尤为重要。医师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以觉察患者内心的情感活动。如发现患者愁眉苦脸、叹息、流露出悲观、自责和绝望等表情时,即使患者口头上未明确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明显的抑郁症状,也应高度警惕其为PSD患者。如果发现患者有可能的抑郁症状,则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与患者交谈并对照使用抑郁症状评估量表,以免漏诊或误诊,必要时转诊精神科进行专科诊断和治疗。3.PSD诊断经典抑郁症的诊断必须以结构化的精神病学诊断工具(例如DMS-V或者ICD-10)作为诊断标准,但是针对PSD,目前尚无统一的特异性诊断标准。所以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推荐症状学的诊断和抑郁评估量表的得分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抑郁评估量表采用评分的分级标准,几乎所有量表均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用于描述抑郁的严重程度。另外,我们参考国内外的PSD结构化诊断标准,结合神经科、精神科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总结了PSD的诊断标准,供神经科医师作为临床参考。推荐PSD诊断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我们诊断为PSD:■A.至少出现以下3项症状(同时必须符合第1项或第2项症状中的一项),且持续1周以上。①经常发生的情绪低落(自我表达或者被观察到);②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③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④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⑤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⑥缺乏决断力,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⑦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行为;⑧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⑨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B.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者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C.既往有卒中病史,且多数发生在卒中后1年内。■D.排除某种物质(如服药、吸毒、酗酒)或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例如适应障碍伴抑郁心境,其应激源是一种严重的躯体疾病)。■E.排除其他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精神障碍(例如离丧)。备注:如果A项中,患者出现了5个以上的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我们可考虑为重度PSD。4.PSD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复发为目标。在个体化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如癫痫、跌倒和谵妄)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监控和评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疗效、不良反应、症状的变化等。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初始剂量为最小推荐初始剂量的1/4~1/2,缓慢增减;药物治疗要足量足疗程,在抑郁症状缓解后至少应维持治疗4~6个月以上,以预防复发。药物正规治疗后4~6周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考虑请精神科医师会诊。①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SRI类能选择性抑制突触前5-HT能神经末梢对5-HT的再摄取而产生疗效,为目前一线抗抑郁药,临床代表性的药物包括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临床研究证据表明SSRI类药物对PSD有效,但由于针对PSD人群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开展得少,故仍无法形成指导临床的有力证据。基于经典抑郁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其他SSRI药物,且舍曲林在老年卒中患者中的配伍禁忌较少,故推荐为首选的SSRI类抗抑郁药。PSD推荐舍曲林常规剂量:50~mg/d;艾司西酞普兰常规剂量:10mg;西酞普兰常规剂量:10~20mg;氟西汀常规剂量:20~40mg/d;帕罗西汀常规剂量:20~40mg/d;氟伏沙明常规剂量~mg。初始剂量建议为最小常规剂量的1/4~1/2,缓慢加量。SSRIs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较常见,但多数可耐受,且治疗数周后逐渐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会出现口干、食欲减退或食欲增加、失眠或嗜睡、出汗、头晕、性欲减退等。禁忌证:所有的SSRIs过敏,或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有癫痫症的患者和活动性颅内出血患者慎用。②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NRI类具有5-HT和NE双重再摄取抑制作用,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常规剂量:75~mg/d;度洛西汀常规剂量:60~mg/d。不良反应:心率增加甚至心律失常、Q-T延长。一般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口干、性欲减退、便秘、恶心、失眠、头晕焦虑、多汗等。禁忌证:过敏,有癫痫症的患者慎用,或服用MAOIs。③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NaSSA)NaSSA类通过增强NE、5-HT递质并特异阻滞5-HT2、5-HT3受体,拮抗中枢NE能神经元突触前膜α2受体及相关异质受体发挥作用,代表药物为米氮平,常规剂量15~45mg/d。推荐初始剂量为7.5mg/d,缓慢加量。常见不良反应:口干、镇静、食欲减退或食欲增加。④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三环类药物是紧接MAOIs之后的另一类抗抑郁药,20世纪50年代以后,TCAs已成为抑郁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取代MAOIs,TCA药物疗效与SSRIs相似,但其不良反应影响了三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TCA药物的药理学机制是通过抑制5-HT和NE的再摄取,也有M1、α1和H1受体阻断作用,起效较快。结合我国现状,因其疗效好且价格低廉,同样也作为PSD的药物治疗选择之一。TCA药物以阿米替林、丙咪嗪、氯米帕明、多塞平为代表药物,剂量应个体化,初始剂量为最小推荐剂量的1/4~1/2,缓慢加量,剂量较大时,需分次服。但TCA不良反应较其他新型抗抑郁药更为明显,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不良反应:口干、视物模糊、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嗜睡、增加体重、锥体外系症状、性功能减退、自主神经紊乱等。不良反应较重者,宜减量、停药或换用其他药。⑤其他可用于PSD的药物曲唑酮具有5-HT2A受体拮抗和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此外还有相对较强的组胺H1、肾上腺素α2受体拮抗作用,常规剂量50~g/d,不良反应较三环类少,常见有嗜睡、头昏、头痛、视物模糊、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复方制剂,常用于抑郁合并焦虑的治疗,常用剂量1~2片/天(每片含氟哌噻吨0.5mg和美利曲辛10mg),常见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头晕、震颤和胃肠道不适。⑥中药制剂抗抑郁的中药制剂代表药物有乌灵胶囊和舒肝解郁胶囊。乌灵胶囊具有镇静、安神、抗焦虑抑郁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使脑摄取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数量增加,使其合成增加,同时还能提高大脑皮质对GABA受体的结合活性,明显增强中枢的镇静作用。乌灵胶囊单用或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SD均有效,轻度抑郁可以单用乌灵胶囊,中重度抑郁可以使用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治疗。舒肝解郁胶囊是由贯叶金丝桃(也称圣约翰草)、刺五加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为抑制中枢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浓度升高及影响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及其受体,促进囊泡转运和释放,增加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水平。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PSD患者有较好疗效,且舒肝解郁胶囊不良反应较少。REF.王少石,周新雨,朱春燕.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11(08):-.

整理丨菟丝子

版面丨小僧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文字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权及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协商授权事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