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一次关于边界的试验

在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一书中,

有这样一个论述:

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病态,在同性恋者身上,

看不到任何功能衰减的迹象,

甚至他们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超高的智商。

随便列举几个伟大到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其伟大的名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稍微近一点的,弗吉尼亚·沃尔夫、普鲁斯特、维特根斯坦、福柯、柴可夫斯基、桑塔格、维斯康蒂、法斯宾德、阿莫多瓦……

他们其中有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知识分子、导演...当然,如果我们不去讨论“是不是同性恋”的标签,文学家们也从来都不惜用最动人的辞藻去表达同性之爱:

比如《越人歌》中的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曹雪芹用“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来形容宝玉和秦钟一见倾心的初次相遇;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同性恋的爱之歌;

浪漫主义时期的大文豪奥斯卡·王尔德,也是文学家中最著名的同性恋之一,他曾将同性之爱形容为“不敢宣之于口的爱”,认为这种爱“是美丽的,完美的,是最高贵的情感”;

写下“我永恒的灵魂,注视着你的心,纵使黑夜孤寂,白昼如焚”这般扎心句子的象征主义诗人兰波,他对于同性爱欲的炙热与破碎。

如果我们抬头望一望人类文明史和艺术史上那些最璀璨的星辰,同志的光芒照亮了半边天。

1

米开朗基罗

终身未娶,给男模写情诗?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终身未娶,不少人据此推断他喜欢男人。这些推测并非空穴来风,他确实不怎么爱女人,甚至无法在有女人的屋里多停留。他与多个男模特有过情感纠葛,为他们写下了众多诗篇。

米开朗基罗作品

比如他曾花去整整一年时间在漂亮却早夭的布拉奇之墓上刻下诗句:

“我卑微的尘躯不再享有你的迷人的脸庞与美丽的双眼,但任何力量都抹不掉你我共枕相拥时,两个灵魂相融所迸发的火焰。”

而最得他倾慕的无疑是罗马贵族托马索·卡瓦切里。

托马索·卡瓦切里

年秋天,23岁的卡瓦切里与米开朗基罗初次见面。他风度翩翩、高贵优雅,立即引起了米开朗基罗对男人身体的敏感与近乎痴狂的热爱,这也令我们有幸看到《大卫》、《摩西》、《奴隶》组像、《创世纪》等一系列惊人之作。

情诗来表达自己对卡瓦切里的爱慕:“你的名字滋润我的身体和灵魂,使它们充满快乐,只要有你在我心中,我不再感到悲哀,也不惧怕死亡。”

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塑作品《大卫》

能够雕塑出如此健硕、完美的男人体,

很难不让人们对米开朗基罗的性取向提出疑问。

他的雕绘中也有女性内容,却从未涉足过娇媚的少女题材,绘制的都是丰腴、成熟的女体,呈现出接近男性的力度,即便在绘画女体时,用的也是男性模特。

《圣家庭与圣约翰》,-年

见到卡瓦切里的几个月内,米开朗基罗画出了他最好的几幅素描,其内容全部来自希腊神话,有驾驶金马车的法厄同;有被秃鹫不断啄食肝脏的提图斯;也有为宙斯斟酒的美少年噶尼墨得斯。为美第奇礼拜堂制作朱理亚诺公爵雕像时,米氏所雕的面部是卡瓦切里的脸孔,他对他的眷恋,由此可见一斑。

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

诗歌中,米开朗基罗更将对方的名字比做他赖以生存的食物,接着又写道:“不……食物只营养我的身体,你的名字却滋润我的身体和灵魂,使它们充满快乐,只要有你在我心中,我不再感到悲哀,也不惧怕死亡。”

英俊的卡瓦切里也没有背叛艺术大师深切的情感付出,他始终是米开朗基罗忠诚的赞赏者,直到他弥留之际,卡瓦切里仍守在他床前。

2

卡拉瓦乔

画画最区别对待的的男人

卡拉瓦乔自画像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现代为卡拉瓦乔写传记的人在他“性倾向”上面还是意见分歧,有些作者努力想证明卡拉瓦乔没有同性恋的倾向,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双性”恋者。这些推测主要还是从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凸显出来的。

卡拉瓦乔作品

世上美人何其多,卡拉瓦乔却一点不好这口。他最爱画三种题材:一个是神话题材,一个是现实主义风俗题材,一个就是美少年题材。

他的画中基本很少出现女性,最出名的女性,应该就是圣母了。

拉斐尔《烛台圣母》

圣母在大多数人心中应该是拉斐尔画中的“不食人间烟火,高贵圣洁、气质神秘”的形象。但是,卡拉瓦乔却把圣母这么光辉的形象画成了一个超级难看的样子。

卡拉瓦乔《圣母之死》局部图

你没有看错,图中这个穿红衣的女性就是圣母!圣母头发蓬乱、身体浮肿、肚子鼓胀、皮肤紫黄、脸色死灰,就像一个经受了巨大的病痛折磨最后死掉的平凡妇人尸体一样。

《圣母之死》中的圣母

但是,你以为他就是喜欢把所有人物都丑化吗?当他画年轻男人的时候,却画风一转。

《酒神巴库斯》

这幅作品的模特是卡拉瓦乔众多“同性密友”中的一位——明尼蒂。图中明尼蒂扮演的酒神,半裸斜靠在椅子上,肌肤饱满圆润,红扑扑的面颊,手上还拿着一杯红酒,一副微醉的样子,带着暧昧、挑逗的神态。

更夸张的是,据说左下角那个盛酒的器皿,后人用X光照射后,发现上面有卡拉瓦乔的自画像,只不过他完成这幅画后用颜料把自己的形象盖住了。难道说,卡拉瓦乔愿意自己像酒一样被美少年含在嘴里吗?这么诗意而暧昧啊!

事实上,明尼蒂还出现在卡拉瓦乔许多其它画里,那时候没有“同性恋”这个名词,但是明尼蒂显然是他最亲密的“同伴”。

据说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而且当时一起住在主教的宫中,后来在卡拉瓦乔流亡的时候,还曾经在异地相逢。

其实也曾经有人说过,那位收留他们的主教大人也和卡拉瓦乔一样是同性恋,但是和卡拉瓦乔有没有关系就不知道了。

《鲁特琴演奏者》

这幅画中的美少年特质就更明显了。模特还是明尼蒂,眼神、手指、嘴唇,完全都是超级小鲜肉呀。

而且他桌面上的琴谱,竟然是一首完整的曲子名叫《牧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你知道,我爱你而且崇拜你……我是属于你的。”这是卡拉瓦乔在向画中男孩进行告白吗?这么直白和露骨,小编都脸红了!

卡拉瓦乔画中的美少年们,要么微低着头、轻启朱唇、小露香肩,露出优雅而又带着羞怯的美感;要么完全裸露身体,有着孩童般的天真与纯洁。有人说,画中的男孩们男子气全无,而是显示出一种较弱无力的女孩气,十足的性暗示。

《大卫手提戈利亚的头》

卡拉瓦乔甚至画了这样一幅画:把自己的形象画成被斩首的戈利亚的头,让小鲜肉化作大卫提着自己的头颅。难道说,卡拉瓦乔对小鲜肉的爱,已经到了可以献出生命的地步吗?

年电影《卡拉瓦乔》剧照

这些猜测虽狗血,但是也不无根据,史料指出,在年的时候,卡拉瓦乔被指控和朋友共享一名bardassa(指当时在社会和性行为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性),在我们今人看来,这就是雌雄同体的异装人。

因此,卡拉瓦乔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说法,也就被广泛传开了。

虽然坊间诸多猜测,但是后来又很多学者提出了异议。在卡拉瓦乔生活的15、16世纪,异教题材增多,更多时候是一种对严酷宗教题材的反抗而已,所以同性之爱的表现也就慢慢普及起来。当时的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容忍程度,要比19世纪更加的宽松和包容。

3

达芬奇

恋上大弟子,“宠幸”男模特?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蒙娜丽莎》

自16世纪开始,不断有人提过达芬奇的同性倾向,关于代表作《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原型究竟是谁曾引发过无数人的猜测和想像。意大利文化遗产专家曾提出雷人观点,认为该画的原型人物可能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兼首席大弟子卡普罗蒂!

《施洗者圣约翰》中的模特形象雌雄莫辨

年,年仅10岁左右的卡普罗蒂便进入达·芬奇的家,在那之后的25年里一直是达·芬奇的学徒和模特,后来还将“卡普罗蒂”的名字改成了萨莱(Salai),即“小魔怪”。达·芬奇的几幅带有情色意味的画作即是以他为模特,在这些画作中,以他为原型的人物都是身材苗条、一头卷发、模样柔弱的小帅哥。

《施洗者圣约翰》、《天使化身》等达·芬奇其他画作中也能发现萨莱的面部特征,而这些画作中的人物又与蒙娜丽莎的口鼻“惊人相似”。

但《天使的化身》后来经考证是出自萨莱之手,不过他的艺术水平并不高,裸体版的蒙娜丽莎也出自他手,在《亚特兰蒂斯抄本》书背也有出现有他的色情作品。

这使得师徒之间的关系更加模糊,到底是徒弟对师父一厢情愿的追逐,还是两人之间真有暧昧?

《天使化身》

年,弗洛伊德在他的文章《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中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阐释了达芬奇的“秃鹰之梦”,并认为秃鹰用尾巴打他的嘴巴的行为是被动的同性恋童年幻想,而这个幻想是基于吮吸母亲乳头的记忆。

《圣母子与圣安妮》,请注意看达芬奇在灰色衣服部分隐藏的鸟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期失去父亲监护的孩子,受到母亲温情的过分呵护,可以肆无忌惮地「恋母」,而免于获得「阉割焦虑」。大意是害怕父亲与儿子对母亲的性感觉的竞争产生敌意,进而实施阉割报复,这使其感染了一部分女性气质。

而形成同性恋的关键则因为他跟他父亲在一起生活时,压抑了他对继母的性冲动,致使达芬奇模仿父亲的方式(达芬奇父亲多混,抛弃妻子)来对待自己的艺术品,所以才留下那么多未完成的杰作,以此躲避性压抑。

达芬奇的素描

但迄今为止,达芬奇的童年都迷雾重重,鲜有资料记载(或有纰漏)。比如弗洛伊德称达芬奇幼年受母亲「过度呵护」就不知从何考证?弗氏的推理能自圆其说,但也有其致命伤。

安格尔《达芬奇之死》,或名《达芬奇死在了基友弗朗索瓦一世怀里》

最能证明达芬奇是一位同性恋者,是发生在年的“萨尔塔雷利事件”。年4月初,有人将一封匿名举报信投进专门用来检举坏人的容器中。信的全文如下:

《弗朗索瓦一世肖像》让·克鲁埃

“我特此作证,有个叫雅科博·萨尔塔雷利的人,与哥哥乔瓦尼·萨尔塔雷利一起住在瓦凯雷奇亚大街的金匠店。雅科博17岁上下,参与了多起猥亵的勾当,只要有人要对他进行邪恶的事情,他都答应并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件事他干过多次。换句话说,他为很多人都提供过这种服务,那些人的底细我心里很清楚,现在我列出部分人的名字,,我向天发誓句句属实。”

告密者随后列出的四位所谓的雅科博的同伴的名字中就有达·芬奇。

《酒神巴克斯》

这封信的一份被公证过的副本保存下来,年第一次被公开。虽然之前很多人知道达·芬奇被控告过,但却不知道罪名是什么。通过这封文件,很显然,达·芬奇处在这个行列之中。

尽管他曾辩称那位男子只是他的模特,最后也被无罪释放,不过那多半是因为同时被控告的一名嫌疑犯的家庭背景十分强大。所以,可以说是权势拯救了达·芬奇。

但也有人认为,就算达·芬奇是一位同性恋者,他与那位男子的关系,也许真的只是画家与模特的关系。

《最后的晚餐》

关于达芬奇的性取向,在其名画《最后的晚餐》中也有隐喻。猜测者主要是针对耶稣左边与其穿相同服装人的身份抱有较大争议,一说为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一说为耶稣的妻子;另一种说法,认为从左边人物的神情、穿着来看,两人似乎还存有某种特殊的“隐秘关系”。

4

弗朗西斯?培根

“潜规则”男小偷,留下当模特?

培根是当今拍场上价格最贵的天价艺术家之一。

他的画在视觉与主题上都呈现出虐恋的风格:血肉模糊的一片,人脸都像被啃过一样,很恐怖。充满着暴力、扭曲、变形,如同噩梦一般的画风也使得培根成为20世纪战后最有争议的画家之一。

弗朗西斯·培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他的同性恋取向,他曾在一次化妆舞会上为自己穿上珠片裙子,浓妆艳抹地拿着长柄女式香烟易装出席。

培根袒露出的女性化的倾向时常激怒父亲,甚至为此鞭挞体罚培根。最终,弗朗西斯·培根因穿着母亲内衣对镜自睹的行为被父亲发现,从此被赶出了家门。

弗朗西斯·培根的爱人乔治·戴尔(左)与弗朗西斯·培根

对于培根的爱情,既是一场有点浪漫的偶遇同时也是一场虐恋。年,乔治·戴尔闯进了培根的马厩画室行窃,当场被培根抓住。

当时,培根只对样貌俊美的乔治说了一句话,“要么留下来陪我,要么我就报警。”由此两人开始了为期9年的恋情。

▲《乔治·戴尔肖像》以4.26亿人民币的价格在佳士得拍出。

画中所绘之人是乔治·戴尔,它被认为是卢西安众多恋人画像中最出色的一幅。该画曾登上年在巴黎举行的弗朗西斯·培根展览。

但荒诞的开始,似乎预示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年10月24日,在培根举行一个作品内容大部分关于乔治·戴尔的画展的前一天,乔治·戴尔被发现自杀于厕所的马桶上。

乔治·戴尔为何会选择自杀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乔治·戴尔与弗朗西斯·培根

或许我们可以从培根的画中探寻一二。

他与培根的相遇也很drama:戴尔原本是个小偷,在年的某一天,25岁的他闯进了培根的家,然后被培根发现了。54岁的培根见到这个相貌英俊的年轻小贼,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我报警;二,你留下来陪我睡觉。”

戴尔选择了后者。这一睡,就睡成了培根的恋人,并且睡进了他的画里,成为了培根最重要的缪斯。

戴尔虽然是个贼,但性情温顺,而培根却是一个抖M,内心就和他的画一样,很重口味。两人的性格不合,最终导致了这段恋情的破裂,戴尔开始酗酒,精神状态也开始变得不稳定。在年10月24日,培根带着戴尔去巴黎办个展,就在开幕的前一天,戴尔吞下了一罐安眠药,死在了酒店的盥洗室内。

培根和乔治在一起后,培根要求乔治不再行窃,并强势地控制着他的生活。对于培根的这种控制欲,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画面中扭曲的、撕裂的肖像或身体,可能也折射出培根内心的狂执。

培根总是让他画中的人穿着正装,这是一种概括,展示了上班族的男人形象。上面这幅画中的戴尔身穿洁白的衬衫,系着领带,穿着西服和皮鞋。但因为过紧而撕裂,从而引人注目。

培根说:“我们总是生活在面具下,我有时候在想,当人们说我的作品有些暴力时,也许我能够不时地揭开它们的一两层面纱。”

这幅画从整体看上去就像打翻了的颜料,一个男人的轮廓模糊可见,简直就是车祸现场。虽然是车祸现场,但他明显还活着,坐着办公室的旋转椅,拿着一面镜子,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

转椅很不稳,戴尔摇摇晃晃,随时都可能摔在地上,但他仍然扭着脖子,看着镜子中脸剩下的部分。

戴尔的头颅已经稀碎,面部鼻青脸肿,像面具一样脱离,鲜红脸还有调色刀划过的痕迹,皮肤向外翻出。

他把头埋进肩膀里,一手捏着一根烟,他失去了一只手,转椅的黑色不断溢出,渗进了他的正装。

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圆,规则的形状就像精心布置的,虽然戴尔已经被撕成了碎片,但天空却依旧蓝的冷漠淡定。

戴尔出现在培根的很多画作中,温顺的戴尔像培根希望的一样,为了让他持续充满灵感的作画,便不断让培根折磨。长此以往,乔治日渐将自己沉溺于酒精与药物中。长期的压抑和扭曲,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戴尔死后,培根和没事人一样照常参与活动、出行,更换身边的男伴。但可以肯定的是,戴尔这个来自社会底层,走投无路的小人物,对于培根这位锋芒四射的大画家来说,是无可取代的。

才36岁的戴尔就这么自杀了。心中的愧疚让培根彻底崩溃。虽然戴尔已经死了,但他在培根之后的作品中依然不断出现,并且是以更加扭曲、暴力的形式。在年,培根画了一幅《年5月至6月的三联画》(Triptych,May-June),就是再现了戴尔去世时的场景。

FrancisBacon,StudyafterVelázquezsPortraitofPopeInnocentX,

戴尔选择了后者。这一睡,就睡成了培根的恋人,并且睡进了他的画里,成为了培根最重要的缪斯。

FrancisBacon,Triptych,May-June,

对于培根,戴尔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在戴尔之前,培根还是有一位更加有名和优秀的恋人——后来被誉为英国当代最伟大的肖像画家的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

培根比弗洛伊德年长13岁

培根与弗洛伊德相识于年,然后二人的恋情一直维系了30年,彼此都曾出现在对方的作品中。

弗洛伊德画的培根

LucianFreud,FrancisBacon,

培根画的弗洛伊德

FrancisBacon,ThreeStudiesofLucianFreud,

年11月12日晚,《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三联画》(ThreeStudiesofLucianFreud)在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拍出了1.2亿美元的天价。

5

大卫?霍克尼

时髦暖男,在线发糖?

DavidHockney,.7.9-

这位成天乐呵呵笑嘻嘻、喜欢用五颜六色的衣服打扮自己老爷爷,如今已经是英国当代的国宝级艺术家。霍克尼喜欢画游泳池、山川田野、花花草草、亲朋好友,以及同志的甜蜜日常,用色都是鲜艳明快的,看着就让人心生愉悦。

DavidHockney,MrandMrsClarkandPercy,

DavidHockney,EarlyBlossom,

自上世纪60年代出名以来,霍克尼一直红到了现在。除了在艺术圈的地位举足轻重,凭借自成一派的穿衣风格,霍克尼一直以来在时尚圈也颇具影响力,时不时的就会成为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引领一阵潮流(从霍克尼身上,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同志会打扮、好品味、对时尚敏感的典型特质)。

DavidHockney,WeTwoBoysTogetherClinging,

DavidHockney,DomesticScene,

DavidHockney,TwoBoysAged23or24,

同性之爱是霍克尼一直不变的主题

除此之外,霍克尼从来都不避讳自己的同志身份,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年纪轻轻的霍克尼就公开出柜,以同志的身份闯荡艺术圈。

但在60年代,同性恋尚未在英国合法化,于是霍克尼就来到了美国,在洛杉矶的UCLA当起了老师,然后,在加州自由而明媚的天空下,搞起了师生恋。

DavidHockneyandPeterSchlesinger

年,在UCLA教书的霍克尼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恋人——自己的学生彼得·施莱辛格(PeterSchlesinger)。彼得经常为班上的同学作模特,他的性感和聪慧很快就吸引了霍克尼的注意,并陷入对他疯狂的迷恋中。

DavidHockney,PortraitofanArtist(PoolWithTwoFigures),.

DavidHockney,PeterGettingOutOfNick’sPool,

DavidHockney,Sunbather,

恋爱中的霍克尼开始创作他极具代表性的“泳池”系列——灿烂的阳光、碧蓝的泳池、性感的男性酮体,每一张画面都满溢着青春荷尔蒙。

霍克尼的泳池和裸男不仅成为了他个人艺术风格的标志,也成为了代表60年代同性恋的一份自由宣言:在霍克尼这里,沐浴在加州阳光下的泳池就是同志们的天堂和乐园,年轻性感的身体暴露着让人观看,同性之爱真实且自然,无须遮掩更无需羞愧。

5

安迪·沃霍尔

当代艺术圈与纽约gay圈都是一个圈

AndyWarol,.8.6-.2.22

在沃霍尔生活的那个纽约艺术圈,很多艺术家都是同志,就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先锋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Rauschenberg,-)和贾斯帕·琼斯(JasperJohns,-),他俩就是一对。

但这些同志当中,很多都还比较低调,不喜欢公开自己的私密恋情。但沃霍尔不同,他干什么都喜欢高调,招摇过市的。据传言,沃霍尔曾说自己和文学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GarciaCapote,-)秘密订婚十年,还相互以裸照为信物。

我们亲爱的安迪,你真是太有意思了。

沃霍尔在“工厂”

我们知道,安迪·沃霍尔身边总是围绕这各种人:名媛、富豪、艺术家……还有从各地跑来纽约,叩响银色“工厂”大门的年轻人。

沃霍尔和他身边的青年们

这些年轻人原本只是想当沃霍尔的助理,打打下手,顺便让他带着混混纽约的艺术圈,但到最后,一个个都成为了他的“恋人”。

有趣得很。在关于沃霍尔这些助理的介绍中,经常会出现“assistantandlover”这样的描述。并且重要的是,和沃霍尔谈过一场恋爱,发生一点关系,你真的就还红了,成为了沃霍尔身边的“工厂巨星”。

在这里,就介绍一位最重要的“助理”——“工厂巨星”的元老级人物、一手打造出银色“工厂”的摄影师比利·内姆(BillyName,-)。

AndyWarholandBillyName(条纹衫)

比利可以说是对沃霍尔一见钟情。在进入“工厂”之前,比利原本是剧院的一名灯光师,同时在曼哈顿市中心的一家名叫“Serendipity3”的甜品店当服务员。年的一天,安迪·沃霍尔走进了比利打工的这家甜品店,两人的第一次邂逅虽然没有发生什么火花,但比利当下就有这种感觉:“我觉得自己看上去有点像安迪的男朋友。”

的确。两人很快又相遇了。在比利自己的公寓里举办的一次派对上,经由艺术家雷·约翰逊(RayJohnson)的引荐,比利正式被介绍给沃霍尔,而沃霍尔也对比利的品位,尤其是对公寓的装修一见倾心:整个寓所都被银色的锡箔纸包裹了起来,并用银色颜料将其粉刷。于是,沃霍尔就向比利发出了邀请函,让他把自己新添置的工作室也这么收拾一番。

比利拍摄的银色“工厂”

就这样,比利成为了沃霍尔“工厂”内最早的成员之一,他将整个“工厂”内的几个无间断相连的大车间用银色全部包裹起来,甚至电梯内外都是银色的。在这间银色的屋子内,沃霍尔度过了他最为风光的“银色时期”,而“工厂”本身也成为了波普时代纽约文化的标志之一。

AndyWarholwithBrilloBoxandRubythecat,.photobyBillyName

比利最初的预感也得到了应验,他真的成为了沃霍尔恋人,并且在沃霍尔的影响下也拿起了相机,从事了摄影。

比利将镜头聚焦在那些每天出没在沃霍尔身边的美女、名流,以及与沃霍尔共同维持着“工厂”运作的诸多工作人员身上,比利拍摄的照片,如今都成为了我们了解沃霍尔以及波普时代最重要的纪录。并且,由于比利从事过灯光师,他对光线的娴熟运用也影响了沃霍尔早期实验电影对画面的呈现。

EdieSedgwickdoesGerardMalanga’shairinthemovieHaircut,photobyBillyName

SteveSchapiro,AndyWarhol,andEdieSedgwick,.photobyBillyName

沃霍尔曾在日记中这样形容自己的这位工作伙伴与生活伴侣:“比利有着能够让人对他产生信任的魅力。他总是给人一种极具创意的印象,他玩弄着那些灯啊纸啊,所有艺术家会用到的材料。从比利身上我能学到很多。”

年的一个早晨,沃霍尔像往日一样来到他的“工厂”,他在暗房的门上看到一张纸条:“亲爱的安迪,我离开这里了,但是我很好。爱你的比利。”

很多年后,内姆这样解释自己离开“工厂”的原因:“或许,我真的只是因为在‘工厂’待厌了,我已经对那些银色产生了疲劳。是的,我只是对它们疲劳了,我想要呼吸一点外面的新空气,去看看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正在发生什么。”

6

基斯·哈林

生活在街头

KeithHaring,.5.4-.2.16

相信但凡对波普艺术,或者是街头艺术感兴趣的同学,肯定都会喜欢基斯·哈林。他代表性的空心小人,不仅是波普艺术和街头涂鸦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哈林的涂鸦,也被制成各类艺术衍生品,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KeithHaring,Untitled,

KeithHaring,Untitled(YellowFigure),

作为美国波普主义和涂鸦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哈林主张让艺术走向公众,成为大众都能接受并看到的东西。哈林留给世界的涂鸦作品数不胜数,曾经他在纽约的地铁里画涂鸦,经常刚刚画好没过多久,就被路人竭尽所能搬回家。在年,哈林在纽约开设了“波普店”(PopShop),出售以他的画作为主题的各种衍生品。

KeithHaring,Untitled(ManwithUFO),

哈林的涂鸦都充满了漫画式的幽默,空心的小人、空心的小狗、鲜艳的配色、加粗的线条、胖胖的字体,非常卡通的形式,人人都能看懂。

但是在这些通俗的涂鸦里,哈林所寄托的思想却是很激进的,他曾说自己的大量作品都是在表现权力和武力,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