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middot隆的钢琴演奏和教
北京痤疮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312/8740651.html0/6/8 原文发表在钢琴艺术期刊上,共4篇,合并并转载作为学习资料。 玛格丽特·隆的钢琴演奏和教学思想(转载于钢琴艺术)PianoPerformanceandTeachingThoughtsofMargueriteLong 玛格丽特·夏洛特·隆(MargueriteMariecharlotteLong,——)出生于法国,是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女钢琴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兼社会活动家。 她毕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继承和宣传法国钢琴乐派的古典基础、为音乐教育蓬勃发展,以及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能够得到普遍推广而努力,并做出了极大贡献。 她是0世纪初在法国形成的最重要的演奏传统的创始人,漫长而辉煌的演奏和教学生涯使隆在现代钢琴教育和教学思想上树立了自己的理念。 她的钢琴教学理念在其论著的《钢琴技巧练习》《弹钢琴的几个小方法》中都有详细阐述。 至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已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赛事,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可以同“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齐名。 笔者希望通过对隆的艺术生涯、钢琴演奏与教学、办学理念,以及创办的国际钢琴比赛的介绍和研究,分析她对钢琴演奏教学的杰出贡献和钢琴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玛格丽特·隆的艺术生涯(一)生平简述隆,年月3日出生在法国南方的小镇尼姆,尼姆是普罗旺斯的一个历史中心。法国这一地区丰富的艺术传统培育了许多天才音乐家、作家和画家。 (隆是出生于法国南方的尼姆) 隆的父母并不是音乐家,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母亲安娜(Anna)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隆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给予了许多正确的指导,而真正给隆埋下音乐种子的是比隆大八岁的姐姐。 姐姐克莱尔(Claire)是隆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7岁就已登台演出,她的钢琴老师是德国钢琴家阿梅代·马杰(AmedeeMager),这位老师曾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和安东尼·马蒙泰尔(AntoineMarmontel)是同学。而德彪西、比才(GeorgesBizet)、普兰泰(FrancisPlante)、路易斯·迪梅(Louis-JosephDiéme)都是安东尼·马蒙泰尔的学生。隆曾说:“姐姐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姐姐的钢琴也是我的第一台钢琴。她手指的弹琴技术能力非常强,教授了我很多知识,也是最爱我的一位老师。” (隆的老师的老师也是德彪西的老师。隆的启蒙老师是她的姐姐。) 在隆8岁时,就认识了李斯特等著名音乐家。0岁时因演奏莫扎特的《d小调协奏曲》而获得“尼姆音乐学院一等奖”。隆在班里是班长,她很特别,可以跑到树上去读几个小时的书。她也有很多爱好,例如骑马、跳舞,等等。当有人问起隆,今后想做什么工作?隆回答说:“我想当一名钢琴家。” (隆从小就展现过人的音乐天赋。) 在法国尼姆生活了十三年的隆,塑造了她的生活习惯。尽管以后的八十年她是在巴黎度过,但儿时十三年的生活对她影响很大,其间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她的生活。作曲家泰奥多·杜布瓦(TheodoreDubois)在尼姆音乐学院发现了隆,并对隆的母亲说:“女士,你没有权利让这个小女孩生活在这里,她将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之后,隆的父亲陪着她去了巴黎,那一年隆3岁。然而,不幸的是,在这一年巴黎音乐学院取消了新生入学计划(不招生),隆不得不回到家乡。第二年,世博会在巴黎举行,4岁的隆直接进入到巴黎音乐学院天才班,日后出任巴黎国立音乐学院院长的杜布瓦坚持要这位少年钢琴家迁居巴黎。 (隆4岁直接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天才班) 年,隆毕业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9年,隆成立了自己的钢琴班,隶属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0世纪三四十年代,隆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影响很大,并多次前往拉丁美洲演出和进行教学辅导。年0月4日,在德军入侵巴黎四个月后,隆没有辞掉巴黎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继续在自己的学校任职。从年算起,隆已在巴黎音乐学院工作了34年。由于战争期间一系列的动荡,她从年轻时住过的旧公寓搬了出来,搬到离凯旋门很近的地方住了下来,以后的二十五年,隆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并给许多来访的钢琴家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 (隆毕业后一直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教学,战后居住在凯旋门附近。) 94年,隆与伟大的法国小提琴家雅克·蒂博一起创建了“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音乐学校”。年月,二人一起筹划了“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钢琴小提琴比赛”。 年月,第一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开始举办,这是在法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性比赛。年,隆获得巴黎音乐学院的奖章,并创办了自己公开的大师班,所有的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家,他们不仅是来看隆的演出,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及演奏技巧。 年以后,“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成为欧洲主要的钢琴和小提琴赛事。通过她与雅克·蒂博合作创办的钢琴比赛,也让许多钢琴家、小提琴家纷纷来到了法国。“二战”以后,七十多岁的隆结束了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教学,她的学生让她享誉世界,年月3日,隆在巴黎逝世。 (隆与好友办学并举办国际性比赛) (二)演奏生涯.学习时期 隆4岁考入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天才班,跟随导师菲梭(HenriFissot)学习钢琴。入学仅仅两年,6岁的隆就获得巴黎音乐学院“最高荣誉奖”。然而,获奖当天她的导师发现她并不高兴,而是在流眼泪,因为她的母亲去世了。 隆在学校期间,经常参加巴黎的音乐沙龙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她强烈地认为:“音乐作品必须有人演奏,而且‘越难越是完美’。”专门为隆作曲的作曲家说:“隆坚信她有责任去弹好每一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二十岁出头的她,成功之路比较平坦,但这并没有冲昏她的头脑,也没有限制她的发展。可不幸的是,在之后不久,她的导师去世了,她少了一位非常重要的音乐顾问。于是她决定投师于安东尼·马蒙泰尔(AntoninMarmontel)门下(在巴黎,隆的教育由安东尼·马蒙泰尔负责。安东尼·马蒙泰尔年开始在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教课,90年成为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马蒙泰尔一眼就看出了隆作为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家的独特的潜质。他在全面训练她的技巧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指导她对贝多芬、肖邦作品的理解,以及9世纪后半叶法国音乐作品的诠释。在导师建议下,这位青年钢琴家还大量弹奏圣-桑的作品,特别是《g小调钢琴协奏曲》,而且不止一次地在作曲家面前演奏。对于塞萨尔·弗朗克一派的钢琴作品,她也有所涉列。隆在巴黎以艺术家的身份首次演出时,选择了弗朗克的《交响变奏曲》,后来又成功地演奏了弗朗克的《前奏曲、众赞歌和赋格》和丹蒂的《山歌主题交响曲》(钢琴与乐队)。马蒙泰尔传授给隆很多非常传统的法国音乐知识,因为马蒙泰尔非常赏识隆演奏中的民族风格,而这种风格同法国演奏传统是紧密联系的。 .毕业后和全盛时期 从音乐学院毕业后,隆继续跟随马蒙泰尔学习了一段时间,又钻研音乐名著、诗歌和绘画,开阔了视野,使她在那些年代里就能够鉴识许多尚未获得认可的艺术现象的价值。活泼的气质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求知欲,不断把隆推向新的未知世界。 9世纪末至0世纪初,正值法国印象派音乐崛起,与此同时,长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和生活的隆,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作品,这对隆日后的演奏风格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为一个演奏家,隆正好是在这一需求特别明显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在演奏祖国的音乐方面,钢琴家面前展现出广阔的天地。0世纪的前十年是隆演奏活动的全盛期,她在法国和其他各国成功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 隆是在90年开始宣传福雷的作品,福雷当时还未成名。她对第四首、第六首《夜曲》,以及第六首《船歌》进行的诠释,特别是她于年首次演奏的《钢琴与乐队叙事曲》的辉煌处理,证明了福雷“为钢琴写作了具有惊人的钢琴性、趣味性和重要性方面足与前人媲美的音乐”。②90年,隆认识了拉威尔,被他的创作所吸引,并相继演出了他的《小奏鸣曲》《水之嬉戏》《倒影》《夜的幽灵》,而隆的学生首演了他那部根据法国童话题材而写的五首钢琴四手联弹曲《鹅妈妈》。隆的钢琴艺术品位和拉威尔的音乐志趣相近,拉威尔的作品在隆此后的演奏曲目中几乎占中心的地位。 然而,战争的威胁、生活理想的破灭、个人的悲哀——隆的丈夫,一位富有才华的法国音乐学家约瑟夫·德·马利亚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这使她决定放弃音乐会演出活动。不幸的事一件接一件,使钢琴家心灰意冷,足不出户,三年不碰钢琴。 此后,在97年夏天,隆与德彪西一家住在避暑小镇圣让德吕兹,开始在这位作曲家的辅导下研究他的作品。这段时间,德彪西帮助她度过了创作上和精神上的沉重危机。许多有关如何看待印象主义音乐的问题和疑虑,通过和德彪西的交谈而得到解决。德彪西本人也认为这次会面意义非凡,他说:“在我身后,会有一个知道我心愿的人了。”③ 97年秋,隆第一次演出了德彪西的部分练习曲(“复杂的琶音”“反向进行”及“五个手指的练习”)。一年后,又演出了他的《钢琴与乐队幻想曲》。同时,隆也第一次演出了拉威尔的组曲《在库泊兰墓前》,其中最后一段托卡塔是献给死难烈士、音乐学家约瑟夫·德·马利亚夫的。这首托卡塔特别成功,此后也一直是受人喜爱的钢琴曲之一。恢复音乐会活动以后,隆作为演奏家,几乎全力推广现代钢琴音乐。她对确立印象派作品演奏风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隆根据她和德彪西的交谈,以及对他的作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演奏德彪西曲目的技巧和原则,她也成为0世纪初法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演奏的创始人,以及诠释现代音乐的权威。 9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执教十四年的隆,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每一届她所授课的音乐学院预备班成绩都非常优异。同年月日,肖邦嫡传学生迪梅在巴黎去世,巴黎音乐学院高级班教授的位置一下空缺出来。隆积极地去争取这一宝贵的机会,她的决定得到了几乎当时所有的当代的法国作曲家的支持,但是,鉴于当时社会环境和舆论压力(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在巴黎音乐学院里女性讲师是不能给男学生授课的,隆不仅打破了这一常规,也改变了法国近代音乐史),直至90年,隆才真正完成了升迁工作,成为巴黎音乐学院第一个在高级班授课的女性讲师。从此,隆开启了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的双重身份,并专门从事以福雷和德彪西为首的现代派音乐的研究。 在0世纪30年代,隆的演奏水平达到了顶峰。对音乐缜密的逻辑,使她成为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的提献者和最优秀的演奏者。93年,隆随同拉威尔去欧洲各国旅行,每到一处,第一场演出总是弹奏他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威尔把这部作品献给了隆。福雷、马蒂农、萨马泽伊、米约、普朗克、奥里克部等大师专门为她写钢琴曲,以表示感谢和创作友谊④。她有充分的权利这么说:“有哪一个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我没弹过!有多少部新作品是在我的手下第一次弹出!” 94年,隆继续与雅克·蒂博合作,她在巴黎的学校改名为“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音乐学校”,并在其他城市开办分校。隆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对青年学生的教学,她开始教世界各地的钢琴演奏者。她以前的学生作为她的助手,监督教学工作。因此,她教的学生很多,范围很广。在年,多达五百名年轻的法国钢琴家,都是玛格丽特·隆的学生。她在年和雅克·蒂博创办了比赛,继续沿用了他们的名字,并吸引了很多国际钢琴和小提琴家们踊跃参加。由于她对法国音乐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国政府及其他多国政府授予隆很高的荣誉和头衔。 3.生平晚期及后人对隆的评价 隆生命的最后十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常常定期去演奏一些很有技术难度的作品,以优雅的气质、无与伦比的技巧震撼着每一个人。尤其是在她80岁之后,只与一些大的乐团合作,并且只演奏固定作曲家的音乐,这个作曲家就是福雷。不管是隆,还是她的医生,都希望隆的身体健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还是会慢慢地变衰弱了。隆的视力逐渐下降,腰也慢慢地变弯了。 隆最后一次旅行是年去巴西,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开始写自传和书籍。最后的演出是年6月4日,为了庆祝隆在巴黎音乐学院工作五十年的音乐会。这次音乐会由法国政府资助,有名观众,其中包括法国总统、大使、年轻的学生和朋友。那一年,隆已经8岁了,这场演出在巴黎的国家大剧院,导演是亲自从美国波士顿赶来的查尔斯。当隆入场的时候,受到了全场的热烈欢迎,这次演出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年举行的“肖邦诞辰50周年音乐会”上,已经86岁的隆,又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并与六架钢琴合作,一起演奏。 年,凝结着隆的智慧和宝贵的教学经验的《钢琴教学方法》(LePiano)问世了。这本书第一部分,隆感谢了雅克·蒂博对自己的帮助,以及感谢帮她完成这本书的简·伯纳德(JeanBeread)。最后一部分则引用了德彪西的一句话:“技巧不好不会给你造成任何的失败,但是一点点的虚荣,会造成你的失败。” 书分为四个部分:五指练习;双音练习;音阶、琶音;手腕训练、八度、和弦、震音、手的转移练习、级进滑奏。 隆的第二本书发表于年,主要讲述了针对儿童的钢琴教学方法和演奏技巧,书名为《弹钢琴的小方法》。 隆的学生嘉比·卡扎德絮(GabyCasadesus)回忆起隆在巴黎音乐学院教学情景的时候感触颇深:“我从隆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手指技巧方面,她传授我们如何利用手指去演奏音乐,如何保持手腕的姿势,这使我受益匪浅。她知道我们更适合演奏什么曲目。那时,我们的训练主要是针对车尔尼、克莱门蒂的作品,当然也会有福雷、莫扎特、门德尔松和胡梅尔的作品,每次她都要求我们背谱练习。隆对手指技巧的训练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清楚地记得隆说的一句话,‘如果你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做手指的训练,那么手指将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你所学的这些技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指自动记忆。” 另一个学生达雷(Jeanne-MarieDarre)对隆的评价相当高,尤其是对隆的手指技巧印象深刻,她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当时我在巴黎音乐学院,只有0岁,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性训练,有凯斯勒(J.C.Kessler)的练习曲,可能今天已经不被人们所知道了,另外还包括金文泰、车尔尼、约瑟夫·皮西纳和菲利普的作品。那时我一直在努力并重复这些练习,偶尔隆也会让我演奏一些门德尔松、李斯特、胡梅尔、韦伯和福雷的作品,但极少有肖邦的作品。隆拥有自己独特的‘珠光手指’演奏技巧,她非常善于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而且完全利用手指的力度来表现音色和节奏的变化。可以说,我的演奏技巧得益于隆的教诲。她一直要求我们,演奏时一定要有准备地高抬手指,在接近键盘时,指尖迅速触键,并且强调手腕是一个很好的传送旋律的工具。直至今日,我还牢记着这些,我非常感激她。” 菲利普·昂特蒙特(PhilippeEntremont)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到隆时很是激动。他说:“隆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我和隆的关系可以说是既爱又恨,那时,我是一个非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用现在的话说真的是很叛逆,而她又是一个非常严格而且注重教学的老师,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任何人不能例外。她有一种威慑力,会让你有一种畏惧感。当然,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教学风格。隆非常强调音乐的清晰度,她不喜欢‘糊涂’的声音,她总是希望我们可以简洁地演奏。我从隆那里学到了很多好的练习方法和技术,即使在今天这个音乐环境完全不同的时代,我仍然会这样去练习,尤其是‘缓慢’的方法,‘高抬指深下键’的方法。我非常感激隆,她教会了我很多很多。”④ 谈到隆,加百利·泰西诺(GabrielTacchino)每次都要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有一次,他对记者说:“隆对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有着自己的看法,因为她亲自接触过这些人,更了解这些人。她把自己的演奏经验、深刻的思想,以及对音乐的细致而优雅的表达方式,都传授给学校大师班的学生,对我来说,这是相当宝贵的财富。这些可以说是对演奏法国作曲家作品最透彻的分析,你可以将她的技术视为一种演奏法国作曲家作品权威的方法。我记得,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有一次在‘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前夕,隆把我叫去,并给了我一些钱说‘马上要比赛了,你需要更多的能量,到餐厅吃一顿好的牛排,不要担心花销’。我现在想起来都很感动,她是一个亲切而又慷慨的好老师。她很爱学生,学生也爱她。”⑤ 二、隆对法国音乐的诠释我们常说: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钢琴作品的感染力需要通过钢琴表演者的演奏来体现,钢琴表演者将无声乐谱变为有声音乐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再创造与升华的过程。 在一篇隆的回忆录⑦中,隆曾这样说道:“福雷、德彪西、拉威尔,每一个人都是我那个时期的影子,第一个,代表我的年轻、我的活力,幸福的生活;第二个,代表我的痛苦、我的转变,他让我化悲痛为力量重返音乐的天堂;第三个,代表我演奏生涯的最高潮,他最著名的协奏曲是为我而写,我要将法国音乐传播给整个世界。” (一)对福雷的作品的诠释福雷,法国作曲家,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和院长,9世纪法国音乐的倡导者与推动者之一。隆在巴黎音乐学院求学期间,老师马蒙泰尔要求要向多位当代作曲家学习,了解他们的作曲风格,福雷就是其中一位。隆第一次在福雷家,听到福雷亲自演奏他的小夜曲时,就深深被他那优雅、精致的曲风所吸引。在后来不断与福雷的学习和交流中,隆发现福雷的钢琴音乐注重于抒情典雅、清晰柔韧,而演奏方面并没有眩人耳目和卖弄技巧(比如像肖邦的钢琴作品中,每处装饰音都别具作用),可以说他所创作的音乐更为朴素。而这个时期,也正值隆音乐演奏的上升期,富有活力,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正与福雷作品中的阳刚之气相吻合,隆深深地被作品所吸引,并激发出她的活力与动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投入练习。那段时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隆携带着很多福雷的钢琴作品,出入于由法国全国音乐协会(SocieteNationaledeMusique,简称SNM)和法国独立音乐协(SociétéMusicaleIndépendante,简称SMI)组织的各种音乐沙龙和钢琴演奏会。以至于后来福雷亲自写信给隆,让她多休息,不要太累了。 其中,由隆演奏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QuartettwithpianonoinCminor,TrioPasquier)在当时最为出名,隆把纤细的感触发挥在每个音符中,寻找最纯净的声音,就像法国羽管键琴大师库泊兰在其演奏理论的著作《羽管键琴的触键艺术》所说:“敏感的触键在于保持手指尽量贴近琴键。这是因为,手从高处落下击键的打击力比从近处的要强烈,拔子发出的声音也更刺耳。”隆遵循大师的指点,运用精确的手指力量,同时一只手还能表现出多重音色。另外,她对作品中曲调色彩的运用有着超凡的感觉,跳动的节奏,丰富的低音共鸣,流畅的线条,被完全体现出来,将听众引向作品的精神深处,感受其搏动。其演奏所表现出的旋律、品位、判断能力都是无懈可击的。 (二)对德彪西的作品的诠释德彪西虽然与福雷同为法国现代派作曲大师,但乐曲表现手法却是殊异,德彪西更深受法国早期作曲家影响,其作品中偏向阴柔,或者可以说是中性。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神采奕奕的作曲家出现在巴黎音乐学院的一场音乐会上,他的音乐风格别具一格,令场下观众一片茫然,隆也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从她的角度,根本很难理解这种风格的作品。 后来她得知这个人就是德彪西,隆曾这样形容德彪西的作品:“德彪西的音乐是不可思议的作品。实在是太难了!作为作曲家,你不演奏这些作品,所以不知道你的作品有多难弹。”在此之后的几年里,隆都没有接触过德彪西的作品。 德彪西非常欣赏隆对福雷作品的演奏,被她精湛的、有法国风范的演奏技艺所吸引,希望日后隆也能够演奏自己的作品。德彪西先后多次亲自登门拜访隆说:“你应该改变一下你的想法,不能简单地感觉不好,就不喜欢它。”“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工作室。”而隆却一直说要考虑。 90年,德彪西亲自在巴黎音乐学院演奏自己的十二首前奏曲。德彪西用了四天时间分别弹给隆听,想引起隆的注意。隆的先生约瑟夫·德·马利亚夫,也是德彪西的好友,在他极力推荐下隆与德彪西进行了首次合作。 时光流逝,94年隆进入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阶段。隆的先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那一天正好是隆40岁的生日。在此后的3个月里,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直保持着沉默,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钢琴演奏工作。而德彪西却一直在隆身边鼓舞着她,希望这个精神被摧毁的音乐家慢慢地恢复活力。 97年夏,隆开始尝试德彪西的演奏风格和他的演奏技巧,在德彪西夫人的邀请下,隆与德彪西一起开办自己的工作室,随着时间的推移,隆开始深信德彪西的音乐是具有革命性的,并在德彪西夫人引导和启发下,逐渐对德彪西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他作品中的内涵,隆开始对德彪西的作品用以独特的方式去诠释,并且相当完美,隆成为能够真正理解德彪西和他音乐的演奏家之一。以至隆后来所演奏的作品与德彪西非常相近。在99年5月法国全国音乐协会⑧组织了一场纪念德彪西的音乐会上。隆的演奏博得了在场的每位观众的喝彩。音乐会后。德彪西的夫人对隆评价道:“隆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很智慧,有时候甚至不能接受德彪西的音乐有任何小毛病。” 隆演奏德彪西的作品时,富有朦胧感和色彩性对比的音色,音乐中一直保持着强弱分明的音色风格,这让我们很明显感觉到,印象主义作品的手指触键是很有个性的,并不是用任何部位的任何打击性触键来演奏的。好像德彪西研究专家莫里斯·杜曼斯涅尔对触键的理解一样:“指尖的那一小块肉垫必须高度灵敏。通过它们的‘感觉’,你应该能够预知紧随而来的音的性质。指尖应产生一种好像透过面纱般弹奏的感觉。”起奏时不应敲击,声音不应出现“棱角”。他形象地称极弱的效果为“间接起奏”,是一种倾斜的、非直落的、抚摸一般的演奏。隆对触键的要求是“弹奏时,指尖要敏感。弹和弦时琴键好像被你的指尖所吸引,贴着你的手上来,就像贴着一块磁石”。 笔者先后通过国内外书籍、网络,找到了很多隆对德彪西的评价: 德彪西是9世纪末法国印象派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入键很深,演奏时感觉很绅士,音乐中总是充满了色彩感。隆说:“德彪西的音乐是史无前例的,是个非比寻常的钢琴家、作曲家。” 德彪西追求纯净、透明、柔和,以及朦胧的音色。把声音延长而造成更丰富的共鸣是演奏印象派作品的基本声音性质。他的作品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他具有一种朦胧、闪烁、透明的意境,色彩变化的和弦与和声进行。在作品中常常存在一个调的中心,但每一小节都可以引进原调音阶以外的和弦。 它们不会改变调性,但它们确实会造成调性的模糊,一种像在大小调之间犹豫不决,在调之间徘徊的感觉,这正是德彪西和声的特点。 隆总结出,德彪西作品的触键主要遵守以下原则: 音与音之间有交叉的瞬间,产生粘连感; 以轻柔触键为主,触键的速度则根据所需要的音色决定; 触键部位避免过分靠近指尖,要多用手指肉厚的部位,根据不同音色的需要来改变触键部位; 最重要的一点是触键不能猛烈,避免任何打击性的音响。 在踏板的使用上,都十分讲究。希望能够达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不割裂、多变化,以及音色混合等特定效果。因此谨慎地使用踏板,对掌握这一风格特征有极大的关系。 德彪西的作品不仅是属于音乐界的,更重要的是它属于德彪西身边的人,有很多作品是为他亲近并喜欢的人而创作的。(待续) 注释: ①著名钢琴教师安东尼·马蒙泰尔不仅是安托万·马蒙泰尔(AntonineMarmontel)的儿子,也是他的学生。德彪西、比才(GeorgesBizet)、普兰特(FrancisPlante)、路易斯·迪梅(LouisDieme)都安托万·马蒙泰尔的学生。 ②MargueriteLong:ALifeinFrenchMusic,-,CeciliaDunoyer,IndianaUniversityPress,Bloomingandindianapolis.,p.30 ③同注释②,第70页。 ④特别是福雷的《即兴曲》(作品9号)、马蒂农的《幽灵火车》、米约的《钢琴曲》、萨马择伊的三联曲《大海之诗》的一个乐章、两部法国作曲家儿童曲集和以玛格丽特·隆的名字为名的变奏曲(米约、普朗克、奥里克、达尼埃尔·勒絮尔、杜蒂耶、弗朗斯、索格和里维埃等为隆八十寿辰而集体创作)。 (三)对拉威尔的作品的诠释 拉威尔是福雷的得意门生,继承了福雷和德彪西等法国现代派作曲家的作曲风格,通过他的早期作品,不乏看出有很多印象主义风格的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自己的作品创作成熟之后,拉威尔开始寻求法国音乐的古老传统,在作品中加入了相当多的法国和西班牙民间音乐曲调,并运用新颖的作曲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法国现代派音乐推向新的高度。 隆与拉威尔的第一次合作,是在90年的春天,那时法国独立音乐协会(SociétéMusicaleIndépendante,简称“SMI”)⑨刚刚成立不久,希望在巴黎音乐学院进行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作为协会创始者之一的拉威尔,邀请隆选派两名她的学生参加此次活动。隆很快便答应了,并希望拉威尔在表演之前对她的学生进行一些适当辅导。拉威尔很爱这些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很有耐心地去教这些学生,学生们的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效果非常理想,这也为法国音乐界的大师们在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7年,拉威尔再次邀请隆,希望她能参加《在库普兰墓前组曲》(LeTombeaudeCouperin)的首演,这套作品代表了8世纪法国田园音乐的风格,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将士们而创作的,其中就有隆的先生,但由于当时战乱还未结束,所以计划推迟了。隆与拉威尔的再一次合作是在93年,拉威尔创作了《G大调钢琴协奏曲》献给隆,其中在乐曲的形式上,拉威尔对他毕生敬爱的库普兰、拉莫、莫扎特的古典形式做了挑战,成功地完成了他在古典形式上表现嬉戏性性格的创作目的,与《左手钢琴协奏曲》一起成为他最后绽放光芒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于93年月日在巴黎普莱耶尔大厅首演,由拉威尔亲自指挥,隆担任钢琴独奏。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欧洲进行了几十场巡回演出,场场爆满,受到空前瞩目。 拉威尔称《G大调钢琴协奏曲》⑩“是一首按莫扎特或圣-桑的精神写成的协奏曲”。并说“我认为一首协奏曲可以是明快辉煌的,没有必要以表现深刻内容或戏剧性效果为目的……”这部作品不求内容的深度,具有轻松明快的风格。解析隆在《G大调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其第一乐章的钢琴刮奏十分华丽,音符快速流动织成了一片热闹的景象,仿佛是一幅都市早晨的画面。而后,速度渐渐变慢,转变为安定柔和的节奏、富于歌唱性的第二主题。主题旋律中常常出现降Ⅲ级音和降Ⅶ级音,活跃的音型不停地跳动,演奏呈现出托卡塔般的炫技风格,这种活跃气氛弥漫于整个展开部。再现之后的段落带有异国情调,以力度很强的八个铿锵有力的下行和弦结束。第二乐章一开始是很慢的柔板,柔而朴实。隆巧妙地运用强弱交替,让旋律更加优美,左手伴奏的节奏重音安排成拍子的样式,与右手奏出的拍子的旋律形成重要的交错。中段左手的节奏型保持不变,在它之上出现了新的节奏流畅的主题,调性多变,使音乐活跃起来。再现部钢琴的低音仍是不停反复的节奏型,但高音部出现快速细腻的音流,表现出极具丰富色彩的旋律。第三乐章转为急板,G大调,拍,具有谐谑曲风格,形式自由。段落的转换都以四个不协和和弦为开始,在弦乐拨奏的背景上,钢琴奏出快速的连续五度进行,间或出现铜管乐器模仿爵士乐的滑奏。接着像乐章开始时那样的四个不协和和弦及大鼓,出现新的音乐材料,三和弦的平行进行接之以活跃的主题。又是四个不协和和弦,音乐转换成另一番景象,节拍变成拍,引用了某些爵士乐因素,使乐曲更带谐谑性质。钢琴的演奏华丽辉煌,最后以四个特征鲜明的和弦结束全曲。 三、隆的教学理念与系统的教学方式 (一)隆的教学理念 年,隆结婚以后,成立了自己的私立钢琴音乐学校,隶属于国立巴黎音乐学院。学校有许多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辅助教学,也可以进行一些初级的教学,做监督教学的工作。后来,隆又找来了一些任课教师,大多数教师都在巴黎音乐学院获得过比较高的奖项。隆的学校有普通班和高级班,在普通班里,隆把学生划分成很多组,3至4人一组,主要由任课教师教课,隆每个月给学生们指导一次。高级钢琴进修课程也被称之为“精英班”,其目的是招收最优秀的钢琴音乐人才,吸纳众多世界各地的青年钢琴家和年轻艺术家,其中也包括刚刚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并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每个星期,隆都会请巴黎音乐学院的数位钢琴大师,来给需要的学生进行辅导。 隆的教学理念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因为当时音乐界认为一个学生只需师从一位大师而无须跟随其他大师进行学习。但隆的想法很是新颖,她认为,一个学生应该和多位大师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各方面吸取艺术养分,从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在这里,想参加比赛的学生还可以得到加课和指导。她曾邀请过包括雅克·蒂博,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萨尔斯等众多法国音乐界大师来学校讲学,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来到隆的学校会有很多选择。 隆很早就注重学生教学方法的培养。她认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包括天赋、智商及手指机能。因此,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世界上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打好基础,有天赋的学生不要让其进步太快,拔苗助长不好,要慢一些,把基础打好。不能以一种方法对应所有的学生进行训练,就像我们的五个手指一样,有不同的长度,针对其不同,进行逐个练习。”她会布置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作品,通过这种机会让她的学生亲自在课堂上表演,因此她的课总会有很多听众,这也成为一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 每个月,隆在给教职员工培训时,都会说:“练琴时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隆的教学有几个特点,其一,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时,就让教师带学生去作曲家的家里做客,进行了解与学习。其二,隆不允许老师与学生家长走得太近,如走得太近,她会更换老师。其三,如果学生有比赛或音乐沙龙时,教师不能与其同在。 0世纪30年代,隆的学校扩张非常快,甚至有些人称之为“钢琴演奏的培训工厂”。每一个被她雇佣的职员,都是她的得力助手。学校的人群发展到从非常年轻的初学者开始教起,一直到准备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对那些没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也会颁发一个学位证书。他们拿着这个证书,才可以在隆的学校里教课,他们教得非常认真,给学校带来很大声望。?隆每次挑选高级老师的时候,就像路易十六挑选他的大臣一样,这些高级教师中有很多都在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班教学,也有很多获得了巴黎音乐学院最高的音乐奖。隆非常注重对这些教授高级班教师的面试,也非常注重他们的教学技巧。 隆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教学影响力,不管是巴黎音乐学院,还是她的私立音乐学校,她都力所能及地上好每一节课、举办好每一次大师班。她经常举行一些公开课及演出活动,当时的音乐学院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很多交流及演出机会,由于学校没有较多的机会提供演出场地,进行这些安排是相当不容易的。所有这些公开课及演出安排是利用学生年终期末的时间节点来举行的,不占用其他时间。这种公共音乐会,是在浪漫主义后期出现的。不论多么困难,隆都会去组织公共音乐会,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隆打破常规的做法,大大提升了学生心理素质和民众的音乐修养,她每次举办的演出活动都十分受欢迎,参加的人很多。 0世纪30年代,在隆的私立音乐学校和巴黎音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演出活动,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特别是93年第三季音乐演出,展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现代音乐,多达六十位学生上台演奏,演出了三十六位作曲家的作品。此外,隆的六位学生获得一次机会,与交响乐团?进行合作,分别于年月、3月、6月,参加了巴黎音乐学院最高奖项获得者的专场音乐会。 从隆的私立钢琴音乐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都具有很敏锐的思辨力、很好的音乐感觉和高超的手指技巧,这些能力使他们可以去研究和探索各类音乐风格。因为不论是技巧方面还是音乐方面,都为演奏各类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因此他们非常感谢隆的教导。他们非常清楚地记得,隆会给每一位超越自我、取得进步的学生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特别是考完试之后或比赛之余),例如一束鲜花,等等。 (二)隆与科托技巧的比较 在这一部分里,笔者参考了大量资料,分别对隆和科托?在钢琴演奏方面,以及技巧教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总结,并举例说明。 隆和科托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演奏曲目之不同。隆演奏的大部分曲目是印象派作品,科托演奏的大部分曲目是浪漫派作品。 .演奏风格之不同。在演奏风格上,隆继承和保持了法国传统音乐的思想。而科托受到了意大利、俄罗斯、波兰,以及其他东欧国家的很大影响,他不仅继承了法国传统音乐的思想,还融入了新的音乐要素。 3.演奏时用力方法之不同。隆在演奏时,通常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9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欧联杯足球赛事分析特拉布宗vs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