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为什么是名著?你放大40倍看看,就会得到答案文/凝结论史艺术品为何被称为艺术?是因为它有着深刻的含义和不可复制性一样,就像我国的《清明上河图》是不可复制和再现的景象,有时候会难以理解到底什么是艺术,我觉的一副正常的字画,在懂的人眼里可能是无价之宝,其实小编也觉得画的蛮好的。可是抽象派的就原谅小编把,可能我真的不懂艺术,我实在看不出来那些歪歪斜斜的细线条为什么有那么高的价值,知道我在一个无聊的午后放大了达芬奇的巨作——《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创作于达芬奇绘画成熟时期。由于使用材料不易保存,这幅绘画在创作两三年之后就开始剥离,后又经战火几度摧残,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后的晚餐》已经很难确定哪一笔才是达芬奇的真迹。但无论如何,仅仅是绘画的构图与光影的明暗就已经可以看出这幅作品的伟大之处。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兴起让我们忘记了一点:我们看一幅画,很多时候需要把它放进它原本所处的环境中去。这幅最后的晚餐,创作于米兰的圣玛利亚慈悲修道院的餐厅。你可以想象修道士们的长餐桌与基督和他的门徒们的餐桌出现在了同一空间里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宗教第一次被如此真实的带入到人们的眼前。仔细看会发现这些画中的人物每个都神态可疑,可以说看见这些人物就跟我看到了现场一样,犹太人的手中一直紧紧的拽着那个装有三十块钱的袋子,因为这三十块钱,犹太人出卖了耶稣,而因为自己心里有鬼,犹太人也不小心打翻了装着盐的杯子。并且还有一个细节不放大根本看不见,就是犹太人的背后还抵着一把刀,并且还把犹太人的个子画的最矮,到底是有什么深意呢?而在这幅画被放大三十倍之后,它的精妙之处就体现了出来。很多平时看不出来的小细节,现在都能看到了。就连杯子的折射,达芬奇都考虑到了,仿佛就是用超高清的相机定格在那一瞬间。不仅如此,画中的人物也受到了热议,比如为什么圣约翰像一个女人?耶稣的动作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别扭?事实上,有学者甚至坚持,这哪儿是像女人,这明明就是女人。他们觉得这根本不是圣约翰,而是抹大拉的玛丽亚,这一观点被丹·布朗写进了他著名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当中,并广为流传——但这个观点争议极大。而耶稣的动作的奇怪的原因是包含两套动作,当然这些都是后世之人的猜想了,真正的原因,怕是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了把!你们喜欢这样的文章吗?记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p/1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