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园融入滨河景观苏河明珠呈现最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372.html< 编者按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流淌千年、穿城而过的黄浦江、苏州河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上海城市能级提升和宜居生活品质打造的重任。 从21世纪初的浦江开发建设,至年苏州河两岸42公里基本贯通,从开发之初的强调建设,到新时代的注重品质,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到今日怡人的“生活秀带”,“一江一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扩大人民的公共空间,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为迎接年世界城市日,展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成果,我们将陆续推出《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丛书一江一河卷》系列文章,带您深入了解“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 今天带大家来了解 百年校园是如何融入到苏州河滨水空间 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苏河明珠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位于万航渡路号。苏州河在这里拐了一个近°的弯,将百年校园紧紧环绕;而庄重典雅、幽静迷人的校园,又成为苏州河这条“城市项链”上的璀璨“明珠”。 “苏河明珠”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蕴含以“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深深镌刻着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和七十年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印记。 华东政法大学作为苏州河畔的百年学府,积极推动开放共享,坚持将学校发展与建筑文物保护、“一江一河”两岸贯通工程结合起来,遵循“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校园全面开放,厚植城市精神,重塑校园形态,将百年学府打造成为苏州河上最璀璨的“明珠”。 较之黄浦江,苏州河沿线的滨水空间尺度较小,可以全新塑造的空间较少,有些部位受传统空间所限,最窄处甚至仅能容纳1~2人通过。在“小尺度”上做文章,一如过去上海人常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考验着规划、设计、治理水平。这种“小尺度”对应着更为复杂、更需细致的工作。 华政在落实过程中明确了“四个尽量”——“能搬尽搬、能让尽让、能拆尽拆,能开尽开”,即搬迁沿河住宿的所有学生,拆除滨河全部围墙和隔离栏,拆除建筑18处平方米。滨河开放空间是原来的9倍,原来最宽4.5米,现在最窄4.5米,最宽达到98米,从而让这片已经伫立在苏州河畔百余年的历史建筑群,与今天的人们重新建立连接,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 同时,华政也积极探索更有创意的“打开方式”——位于校园腹地的韬奋楼展露新颜,校园内凝结中西文明精华的建筑群,都将陆续以“修旧如故”的崭新形象迎接师生、市民,以滨河步道为线的“一带十景”“串珠、成线、连片”打造出多元共享的苏河活力空间。校园的开放,打开了“围墙”,师生的心、市民的心,都更敞亮了。 转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p/12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完简爱才知,女人的底气其实都是这两
- 下一篇文章: 痛心,巨星陨落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