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

应协会的请求,从自己的sci-fi收藏里推荐一些作品。鉴于此前面向可爱萌新的书单已经有三份了,涵盖的作品也有60册之多,因此这个书单的内容会相对进阶一些,其主要目的是开阔视野。如果看过这些书以后,读者能够发出“原来sci-fi还可以这样”的感慨,那么本次荐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那么废话少说,开始拉单子。

1.《使女的故事》

作者:[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关键词:女性主义/反乌托邦/宗教极权

受改编美剧大热的影响,这部作品已经成为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公众面前的招牌。故事发生在一个原教旨主义宗教国基列,这个国家强迫他们的女性公民成为“使女”——一种在高级官员间共享的生育工具。

说《使女的故事》是女性主义科幻的代表作品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它表达的内涵却远非区区“女权主义”或“政治正确”能概括的。与我们熟知的那种竖起靶子打的反乌托邦作品不同,这部作品更加侧重于描绘人们为何会全心全意地屈从于极权制度。如果在看完《》或《乌合之众》以后仍然对此抱有疑惑,这本小说或许能够成为一种回答。

2.《迟暮鸟语》

作者:[美]凯特·威廉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后启示录/克隆人/去人类中心主义

这是一部“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克隆人小说。和那些耗费大量笔墨刻画克隆人和人类间的矛盾的作品不同,在凯特·威廉的这部小说里,第一部分刚刚结束,人类就已经灭绝了,后面都是克隆人自己的故事。

从故事里完全抹去人类文明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不过,通过这种“去人类中心”的写法,我们反倒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这个种族,进而看到更加纯净的“人性”。这才是“去人类中心主义”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3.《尤比克》

作者:[美]菲利普·迪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关键词:心理惊悚/数字亡灵

看过《银翼杀手》的同学应该不难想象其原作者PKD的创作风格。迪克的小说完全不讲究黄金时代科幻的宏大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穆中透出的阴寒鬼气。如果说黄金时代的科幻代表了一种对未来的憧憬,那么迪克则倾其一生都在描绘这种憧憬的幻灭以及幻灭后的茫然与失落。《尤比克》便是这一风格的集大成者。开头三分之一看起来不过是《碟中谍》式的冒险故事,紧接着,新世界的大门将向你敞开。

4.《博物馆行星》

作者:[日]菅浩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关键词:未来艺术/科幻美学

在理工科当道的科幻界,一部通篇都在描绘未来艺术的短篇集堪称一股清流。身为舞蹈家的菅浩江用这部包含了七篇短篇小说的集子很好地诠释了科技的美学意义。最后两篇《星光闪闪》与《恋曲》将几何、音律与植物学糅合在一起,由此创造出的瑰丽想象堪称奇迹。

5.《星之声》

作者:[日]加纳新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关键词:世界系/星际穿越

世界系这一小说分类衍生于日本ACG文化,其核心特点是将个人情感的涨落与世界级危机的波澜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着力刻画的却只是个体间的情感关系,而忽视作为背景的世界观的细致解读。

新海诚的《星之声》(新海诚为原案,本书为加纳新太的演绎版)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它以星际旅行中的长距离通讯时延为基础,讲述了星际战争中一名身处前线的战士对曾经在地球上爱慕的男孩的思念。本来平淡无奇的青春爱情故事被施以无法逾越的时间隔阂,加之以作者对细节的精准捕捉,成功地把单相思的痛苦上升到离家过于遥远的宇航员因再也无法返乡而失去所熟知的一切的剧痛。科幻由此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增幅器,故事中细腻的情绪经其放大,得以在强大的撕裂感下,变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6.《第十一站》

作者:[加]艾米丽·圣约翰·曼德尔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关键词:与众不同的末日

关于世界末日的作品看过不少,这是少有的一部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整个世界不可逆转地走向死亡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的作品。第一篇末尾整整一章的排比堪称一绝。而当你开始猜测末日之旅会是怎样一番风味的时候,作者又把整个旅程变成了背景板,用前文铺陈的绝望感反衬出末日降临前曾发生过的故事里人物的感情。相比于末日就是末日的作品,这一点极其与众不同。

7.《奇点遗民》

作者:[美]刘宇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关键词:短篇精选集/程序员小说

如果一定要给刘宇昆的作品特点打一个标签的话,其实相比于“跨文化”,我觉得“程序员小说”才是一个更贴切的选择。他小说的设定大多取自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理论,这些设定并没什么特别强的新意,但是一方面,往往只有精通领域知识的人才能这种基础理论上展开思辨,而另一方面,小刘总是能把它们安放到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情境里,从而制造出强烈的亲切感和代入感(具体可参考《黑镜》)。对于想要学习如何把干巴巴的设定铺陈变得更加生动自然的新手作者来说,这些短篇小说几乎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学案例。

8.《庭守之犬》

作者:[日]岩井俊二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关键词:反乌托邦/生殖能力退化

机缘巧合下看过保罗·巴奇加卢皮的《拆船工》,观感极差。后来想了想,大抵原因是巴奇加卢皮在完成对贫民的描写后,却用一个穷小子英雄救美后发家致富的烂俗故事掩盖了散发着恶臭的贫富差距。导演过《燕尾蝶》的岩井俊二的这部《庭守之犬》就懒得扯这种遮羞布,潦倒就是潦倒,恶臭就是恶臭。底层人有底层人的过法,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希望,不如想办法真实而坚实地活下去。

虽说如此,不过这本科幻小说的设定相当重口——全球性核污染爆发后,精子机能衰退的背景下,靠性能力定地位高低的反乌托邦。如果不能接受这种邪典世界观,还请三思而后行。

9.《平面国》

作者:[英]埃德温·艾勃特·艾勃特

出版社:大连理工出版社

关键词:几何学/社会讽刺小说

几何学科幻的老祖宗级作品,讲述了一个二维世界的社会形态,借此讽刺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状况。成书时间是年,因此文风也颇有那个时代的风格。故事很一般,甚至更像是一部社会学田野调查。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它基于几何学原理展开的推演过程与建立在此之上的讽喻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至于好多人争先恐后地写它的续篇——伊恩·斯图尔特的《二维国内外》(非欧几何)、迪奥尼斯·伯格《球面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几部动画改编。不过续作大多只保留了原作科普层面上的内容,而忽略了故事的文学性,实属一大遗憾。

P.S.中传某年的毕业动画作品《欲望门》也展现了类似的题材,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

10.《天堂的喷泉》

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太空电梯/硬科幻

《第六大陆》

作者:[日]小川一水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关键词:月球基地/硬科幻

从关键词上就可以看出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推荐的原因——它们都选取了“穷尽人类文明极限的超级工程”作为内核。这种超级工程的奇观性是超越了文本的——完成这样的大型项目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一定困难重重。因此,来之不易的成功自然显得无比震撼,排除万难实现目标时,参与者自身的成就感也很容易便会与集体的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出发,小说不过是展现其魅力的一种渠道而已,而这两部作品到位的细节与多角色视角下不同理念的交织,则很好地表现出了超级工程震撼人心的力量。

11.《屠杀器官》/《无形的武器》

作者:[日]伊藤计划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键词:语言学/国家恐怖主义

语言学在中国的小众地位让相关题材的科幻作品显得非常新鲜,在首届APSFcon上拿到引力奖的《沉默的音节》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伊藤计划在这部《屠杀器官》里借相关理论,把惯常认知里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提高到一种器官,甚至更进一步——一种社会文化——的层面,由此构造出“社会语法”这一极具冲击力的宏大概念,借此延展出的对国家恐怖主义、对罪与罚的探讨便也顺理成章地被赋予了崭新的视角。

这部作品是伊藤计划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和谐》用XML语言(文中被称为ETML)写就;第三部《尸者的帝国》是一部蒸汽朋克作品,描绘了复活的行尸成为了廉价劳动力后的世界。不幸的是,作者在前两部完成后便撒手人寰,因此这套充满着死亡气息的三部曲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伊藤计划与死亡的一场对话。

12.《一日长于百年》

作者:[吉尔吉斯斯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纯文学/科幻寓言/吉尔吉斯斯坦传说/苏联

这是一部纯文学作家创作的科幻小说,因此文学色彩要远比科幻色彩强。作品的主题是过去的传统与对未来的期待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整个文明的意义。其宏大感并非源自对科幻奇观的建构,而是故事的叙事本身。吉尔吉斯斯坦这个陌生国度的英雄传说和与星海另一端的遥远文明的邂逅交替出现在苏联统治下的草原世界里。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让为期仅仅一日的送葬之旅拥有比肩一整个世纪的厚重。科幻在艾特玛托夫的手中降格为某种手段而非划定界限的文学类型,但或许正是这种降格,才让科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魅力。

13.《银河铁道之夜》

作者:[日]宫泽贤治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星空幻想/童话

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宫泽贤治最著名的小说作品。童年的天文学启蒙之作。与其说是科幻小说或是科学童话,不如说是建立在自然现象上的超然幻想。故事讲述了穷孩子乔班尼在圣诞夜恍然间登上行驶在银河之上的一列火车,与挚友柯贝内卢拉自天鹅座巡游至南十字星,并最终寻到幸福的意义的探索之旅。感人至深的故事与壮美无比的天河风光让这部童话成为了日本人尽皆知的不朽名作。后世的《银河铁道》、《乔瓦尼之岛》等都受到过它的深远影响。由加贺谷穰创作的同名CG动画至今仍然北京天文馆择日播放。

14.《猫城记》

作者:[中]老舍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早期科幻/幽默小说/政治讽刺

当谈论中国科幻发展史时绕不开的一部经典。因为创作时间过于久远,因此不要对它的科学性抱有多少期待。故事中,飞机坠毁在火星上的主人公遭遇了一群猫人。老舍借对猫人社会的描绘,辛辣地反讽了清末民初国民的麻木不仁、崇洋媚外、好吃懒做……全文上下充满了令人会心一笑的细节,甚至还预见了某种意义上的南京大屠杀,可歌可泣,可歌可泣……

15.《冬至草》

作者:[日]石黑达昌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科学伦理

除了科幻小说外,这本短篇作品集还收录了一篇超现实主义小说《手心的月亮》和一篇纯文学作品《直到瞑目的短短瞬间》。石黑达昌的科幻小说换汤不换药,总是换着背景探讨科学伦理。论文数据造假其理论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大科学家、为了救女儿而造成一种濒危物种灭绝的父亲、还有盲目地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直到形销骨立的残废……和渡边淳一类似,或许正是作者的医疗背景(石黑达昌的本职是医生),才让他对这一话题拥有如此深刻的洞察与强烈的探究欲望罢。

16.《流浪苍穹》

作者:[中]郝景芳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架空社会/科幻寓言

乍一看又是一部世界系作品,实则不然。郝景芳建立了两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商业主义称王称霸的地球,与规则之上、由科学家们缔造的火星世界。出生在火星的年轻人在地球留学多年,归来后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促成了这些青少年的成长,也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从某种层面上讲,这正是对现实世界的隐喻——大学毕业前,往返于校园和社会间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7.《索拉里斯星》

作者:[波兰]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关键词:太空惊悚/盖亚意识/意识与存在

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小说总是能让人拍案叫绝。代表作《索拉里斯星》是足以载入科幻史册的作品(由塔可夫斯基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堪称经典)。索拉里斯星上没有生命,索拉里斯星本身便是生命。悬浮在太空的巨大大脑,大脑皮层上又哭又笑的拟态巨婴。当意识能够化为实体,主观与客观的边界又在哪里呢?

18.《群鸟飞舞的世界末日》

作者:[美]查莉·简·安德斯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科魔大战

在星云奖评选上击败了《三体III:死神永生》的作品。会造时光机的计算机天才遭遇了能和动植物对话的女巫,看起来像是又一部罗杰·泽拉兹尼的《科魔大战》。但是有所不同的是,科学与魔法的对抗在此并非主旋律,安德斯在探讨的,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世界即将毁灭,那么,或是建造诺亚方舟,或是拯救人类却抹杀其余的一切,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19.《来自新世界》

作者:[日]贵志佑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关键词:反乌托邦/超能力/生存/权力

为了活下来,我们究竟要付出多少代价?从在东京街头公然展开大屠杀的超能力少年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幸存者用战火与血泪换来了难得的生存空间。这个如履薄冰的新世界恶贯满盈,却终究让人们得以存活下去。而除了关于善恶的探讨,作品中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未来史拥有史诗般的宏大感。这里暂且截取原文中著名的一段:

「第五代皇帝、大欢喜帝即位时,有民众的欢呼与喝彩三日三夜不绝的记载。起先人们一般认为这是单纯的夸张表现,但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一记载乃是事实。因为最先停止拍手的一百人,都被大欢喜帝当做庆典的活供用咒力点燃,烧成黑炭的躯体更成了王宫的装饰。」

20.《犹太警察工会》

作者:[美]迈克尔·夏邦

出版社:黄山书社

关键词:或然历史/类型跨界

或然历史是建立在对历史的错位想象之上的幻想小说,惯常的写法是改变某些左右历史发展的关键事件,从而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脉络。在这一类型下,比较有名作品的有菲利普·迪克的《高堡奇人》、罗伯特·哈里斯的《祖国》、斯蒂芬·金的《11/22/63》,国内也有大刘的《西洋》与《圆》等。

夏邦的这部小说所篡改的历史事件是以色列的建国——建国后不久,以色列灭国,犹太难民涌入阿拉斯加。夏邦的写作风格是跨界的,不会局限于任何一个门类,而这本书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获得了轨迹奖、星云奖、雨果奖、侧面奖的大满贯,不服不行。

21.《魔符》

作者:[美]斯蒂芬·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键词:奇幻/汤姆·索亚与哈克·贝利·芬

各种意义的小说大师史蒂芬·金致敬《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长篇奇幻小说,讲述名叫杰克·索亚的年轻男孩在两个世界间穿梭,横跨美国大陆去寻找救治母亲的方法的历险。老金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在这里有集中化的体现——后半部分的情节用暴风骤雨来形容也毫不为过。相比长达七卷外加一部外传的《黑暗塔》系列,这本或许更容易让人体会到斯蒂芬·金大师级的叙事魅力。

22.《回忆爱玛侬》

作者:[日]梶尾真治

出版社: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关键词:温情/异能

梶尾真治是一名非常擅长靠温情动人的科幻作者,其作品多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从其作品的世界观上便可见一斑:《黄泉归来》中,复活的死者与亲眷重逢;《时尼的肖像》里,溯时人时尼在与“我”坠入爱河后,在摇篮里死去。而这部《回忆爱玛侬》,则讲述了一名承载了整个星球三十亿年回忆的永生少女爱玛侬(Emanon)为生命短暂的人们留下的美好回忆。虽然催泪向的作品看多了未免会产生审美疲劳,但是偶尔翻开,仍觉惊艳。

23.《家族八景》

作者:[日]筒井康隆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化出版社

关键词:读心术/切开了都是黑的!

附赠:东野圭吾《积郁电车》(收录于《怪笑小说》一书,出版社为南海出版公司)

一部非常日本的科幻小说,展现的是光鲜亮丽的人们心中阴暗的角落。日本礼节高于一切的高压环境极大地增强了这种“切开了都是黑的”的小说的表现力。主人公七濑是一名拥有读心术的女佣,在八篇故事里分别为八个富有家族服务。这一佣人的身份选取得极佳,完美地把七濑摆放到了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的地位上——也就是读者的视角。故事所选取的主题与其国民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堪称一部优秀的社会派科幻作品。

24.《别让我走》

作者:[英]石黑一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关键词:克隆人/器官贩卖

旧版停印了,新版本的标题变成了《莫失莫忘》这个鬼名字……作者是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孩童们幸福感满溢的成长之路下,铺陈着的是令人心惊肉跳的残忍结局——身为克隆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向外面世界的人提供器官。作者用极为平实的口吻,道出一场用爱包覆着的厄运,阅读体验仿佛在温暖的迷雾中穿行,一时舒适,但永远找不到出口。

25.《吸血鬼猎人日志》

作者:[中]乔靖夫

关键词:吸血鬼/刀锋战士/武斗/暴力美学

武学家+漫画家+作家的三重身份共同编织出画面感与力量感兼备的港风奇幻爽文。初中的时候接触到第二卷,从此被作者圈粉。一套书共计五卷(最后一卷非常鸡肋),讲述半人半吸血鬼的猎人拜诺恩在猎杀吸血鬼的旅途上探究自身存在意义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暴力美学,而且打戏张力极强,仿佛文字本身都在格斗。不过既然是暴力美学,那么,血腥暴力乃至猎奇的内容自是在所难免。相关内容可能造成不适,食用前请三思。

出于同样的原因,这部作品的实体书只在香港出版,想看的话,还是找电子书吧……

就是你的家园。

这里,

这里是锡安,这里是我们的永无岛

这里是川陀,这里是夏尔,

大清幻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p/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