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曾辉煌一时的名校做个盘点吧,建国前的这些名校可都是世界级的,都承载过“大学之大,学问之大”的重任,曾启迪一代学生的意识——“知识之大,野界之大”。

这些大学究竟是谁?竟在我泱泱大中国国土上蓦然消失,无一幸免!可感,可叹,更可惜!

建国前中国有一批由西方教会投资兴办的大学,这些大学教学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且师资力量汇通中西,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8所教会大学,只可惜在解放后由于我国的教育政策变化,这些教会学校在年的院校调整中,纷纷受到拆接,无一幸免。

这些曾经让中国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培养无数英才的教会学校,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Yenching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名声大噪。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燕大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北大为何被称为“燕园”?你懂了吧。

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

北京另一所名气稍次于燕京大学的教会学校是辅仁大学(FuJenCatholicUniversity),它年由罗马教廷创办。民国时期,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并称北平四大名校,并驰名于海内外华人社会。年在中国高校调整过程中被撤销,其校舍划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北校区。人员与系所编制则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现辅仁大学旧址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齐鲁大学

齐鲁大学

年,齐鲁大学(CheelooUniversity)建立,它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联合开办。鼎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大陆许多知名学者如老舍先生、历史学家顾颉刚、墨学大师栾调甫、戏剧学家马彦祥等纷纷到此执教。在年的院校大调整中被撤销,原校址今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其各学科分别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SoochowUniversity)于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其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东吴大学最牛的专业是法学,年,以东吴大学为本,于上海创设“东吴大学法学院”。学院教学突出"英美法"内容,专以讲授“比较法”为主,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称。东吴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现当代著名的法学专家,如鄂森、王宠惠、吴经熊、倪征燠、李浩培、潘汉典、杨铁(木梁)等,被人们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

年中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

圣约翰大学(SaintJohnsUniversity),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上海圣约翰大学前身是创建于年的圣约翰书院,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年,圣约翰大学被分拆至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各大名校后解散,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该校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

之江大学

之江大学

之江大学(Hangchow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林汉达、金仲华、朱生豪(翻译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UniversityofNanking)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是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撤销建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其余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大鼓楼校址。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LingnanUniversity)前身为格致书院,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年在广州创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陈寅恪、王力、梁方仲、容庚几位人文学科的国宝级教授在此任教。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这些大学在当时可都是世界重量级的。为什么非要它们消失不可呢?

对,他们都是洋人办的教会学校。当时并不提倡任何宗教信仰的中国国土上,它们都能活下来,还一直撑到了年……

那后来,为什么要让它们必须消失呢?

可能你还没有忘记我们与美帝干的最后一架——“抗美援朝”。在年,这一批中国名校先后消失,随后美帝在朝鲜战场上的军队先后倒戈,年美方呈上降书不了了之。

年消失的这8所名校,大都是美国教会扶持筹建起来的,其人文素养、利益勾结与当时的帝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这些名校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教育资源,育养人才的重镇,但同时当政者意识到了“养虎为患”,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了。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中国政府没能做出“当机立断”的决策,我们遐想一下这些享誉世界的中国教会大学会给“世界的冷战格局,以及后期在各个大学泛起的学潮运动”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再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中国名校犹存,它又会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带来什么“福音”呢?

书伯不敢想象后果,但是可以提供一点儿参考——今日之中国的各个大学圈子里仍然有不敢“走光”的东西,比如各个大学周围都寄生着各式各样的地下教会(基督教)组织,各个大学的外教活跃在这些圈子里,游走在“传道授业与说服更多学生加入教会组织”之间,或多或少弥留了当年教会学校的气味。但这些现象在当下比较温和的社会里依然偷偷摸摸,不敢露马脚。可想而知,这在国家根基初建的年,其形式是多么的棘手!

一句话总结,“太危险了,所以除之以绝后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p/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