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诞生在中国的经济学为何我们需要
北京荨麻疹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一、经济发展并不会导致生存压力的降低 人们总是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生存的压力会变小。但实践表明生存压力的大小与经济发达的程度并无正相关关系,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会给民众带来幸福感。美国、日本、欧洲可以算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地区,但是当地的中下层民众照样面临生存难题,甚至更严重。中国经济相对过去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普通民众“养家糊口”却越来越不易。民众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增长的同时,生存成本也在增加,甚至增加得更快。世界各国民生问题越来越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众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生存成本的升高。 经济发展通常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二是生存成本的提高。如果收入的提高不能覆盖生存成本的提高,生存的压力就会变得比原来更大。人们往往只看到经济发展所带来收入提高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研究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生存成本的提高的负面影响。经济学家们经常研究如何提高民众的收入,却很少研究如何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笔者提出“生存成本经济学”就是以民众的“生存成本”为对象,并将如何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作为研究目标。 经济一直发展,幸福感并不随之增强,从生存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变化的只是收入在提高,不变的是生存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幸福感没有增强。幸福不是与收入挂钩的,而是与收入与生存成本的比例挂钩的。 二、生存成本与生活成本的区别 在我的研究中,我用的是“生存成本”的概念,而不是用“生活成本”,这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生活成本是可以压缩的,生活质量是可以有弹性的。但生存成本是不可以压缩的。如你可以用几千元的手机,也可以用几百元的手机,但是没有手机却不行,又如你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只接受义务教育,但不接受教育是不行的,这些不仅是生活的问题,更是生存的问题,这也是生活问题与生存问题的区别。而且生存成本也不仅仅限于吃喝,生存成本是一个社会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成本。 生存成本是生活成本中的一部分,是维持必要生活所需要的成本。不同的人,生存成本在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收入越低的人,生存成本在其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收入越高的人,其生存成本在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低。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是旨在降低民众社会化生存所必须的成本的一套理论体系。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不是要降低民众的生活品质。而是在保持现有生活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民众生存成本在生活成本中的比例,何使民众从高昂的生存成本之苦中解脱出来,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整体幸福。比如一个居民其收入为一万元每月,如果生存成本由元,降低到元,他就每月可以多出两千元用于改善生活,享受生活,这就是建设低生存成本社会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构成生存成本的要素也在增加,在古代,人们只需要解决吃和住的问题,生存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生存仅限于温饱问题。而现代社会生存问题就复杂多了,人类的生存除了温饱之外,还需要解决交通出行的问题、信息通信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等,生存成本所包含的要素大大增加。 三、生存成本的升高是“生存模式”升级的必然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模式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变迁的过程。这种生存模式的升级也会带来生存成本的升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饮食模式、居住模式、交通模式、通信模式、工作模式、社交模式等都在升级。如从农村生活到城镇生活是一种生存模式变迁,从公交出行到汽车出行是一种生存模式的变迁,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也是生存模式的变迁,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再升级到智能手机也是一种生存模式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主流生存模式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90年代就变成了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21世纪就变成了楼房、汽车、电脑、手机等,生存模式升级的路径非常明显。 生存模式越高级,民众生存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就越多。生存成本经济学认为科技进步是导致生存模式升级和生存成本升高的最根本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发明出来,越来越多的服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让人们的生活在更加舒适的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账单等着人们去支付。人类的生存成本其实是随着各种产品的发明、各种服务的出现不断被提高的,这些必须用我们的劳动成果——收入来换取,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既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是生存成本不断提高的历史,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人类的生存模式升级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们一旦进入了一种新的生存模式,再想回归到旧有的生存模式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只能选择社会大众普遍的生存模式才可以生存。如果坚持旧有的生存模式,将会生存得更加艰难。因为人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现代人如果离开了手机、电脑、互联网,那么即使回到农村也是很难生存的。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时期,很多人喜欢用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进行比较,其实这样比较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城市人看起来收入比农村人高,但由于生存成本也高,其幸福感并不一定比农村人高。 高连奎,经济学家,美国马萨诸塞州众议院经济学专业贡献奖获得者,国际信息发展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国经智库专家,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之新财税学派创始人,新华社高端访谈嘉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栏目嘉宾,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学者,也多次受邀为国内外顶级机构或其决策人士提供咨询或授课,国内如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北京市委讲师团、云南省委省政府,国外如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公司、世界最大主权基金挪威中央银行、新加坡驻华大使馆等;曾受邀参加TEDxbohaiwan大会演讲,为美联储货币委员讲解货币政策,受邀到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哥伦比亚大商学院等世界顶级机构演讲或授课,其新著《21世纪经济学通论》被美国哈佛大学收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10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连奎诞生在中国的经济学财税升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