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育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学习圣贤、践行孝道、弘扬中国文化

先生

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部纪录片

他们的背影,我们民族的正面。

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初看是喜语,再看是痛语,再再看,或看出旷达。

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终不及“先生”二字来的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可以仰望。这在当下虽是个加上姓氏就被常呼的字眼,却又是个能遥想到鞠躬的场景。先生,几千年的敬语,也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我们这代人上学时,私塾和学堂已远,戒尺和鞠躬已远,破四旧里,先生落魄;三十年后的市场化中,先生贬值或被作价。教育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坝,蓝天白云走黄沙。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

一部回溯民国先生的十集纪录片,共鸣了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

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余音袅袅里是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部纪录片。先生张伯苓:最可悲是教书匠

张伯苓(.4.5-95.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辞去,避居重庆。年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先生陶行知:当时行知号知行

陶行知(89.0.8-.7.25),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9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93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先生陈寅恪: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陈寅恪(.7.3—.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免责声明十集纪录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影片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发布此纪录片连载目的是让学人了解民国这些学者,先生在教育中的观点和所为,以为今人借鉴。无分政治立场和学术分歧。

欢迎您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baojingtian.com/syhyy/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