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陈哲生抗癌华人科学家
年毕业于我校卫生系(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身)的校友陈哲生博士,是美国圣约翰大学(St.JohnsUniversity)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药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终身教授(tenure)、药学系肿瘤药理室主任及留学生特殊顾问。年5月18日美国《HELLO纽约客》采访他时誉他为“全球的抗癌斗士”,专注于抗癌研究至今已有25年。这当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陈哲生博士接受学校党委宣传部专访,畅谈了他结缘广药,走上抗癌之路的奋斗历程。 “学一行爱一行” 如果当年不是被广东医药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前身)录取,如果当年日本鹿儿岛大学的松下敏夫教授不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不再招收新的博士生,陈哲生会不会走上另外的一种人生道路呢? 人生没有假设。陈哲生说受当小学老师母亲的影响,从小自己就有两大志向: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或治病救人的医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本来更偏向于想报考师范类院校专业,但对医学同样有兴趣的他,机缘巧合,最终被广药的预防医学专业录取了。陈哲生觉得,“医学专业也挺好的”,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医学之路。年去日本留学的时候,他原本是想继续从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到鹿儿岛大学后,他觉得最合适他的导师是研究方向和专业最对口的卫生学教授松下敏夫,却得知他由于年龄的原因不再招收新的博士生了。“既然没办法读原来的专业,就找一位学术水平比较好的其他专业导师吧。”后来,陈哲生师从刚从美国回到日本从事肿瘤药理研究的秋山伸一教授。“因为自己的研究生专业是毒理学,而药理学和毒理学是比较相近的专业”,于是陈哲生改变初衷,选择了肿瘤药理方向,并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学一行爱一行”,陈哲生认为,这是自己顺利转型的最重要原因。 矢志不移,攻克抗癌难关 从年在日本留学至今的25年期间,陈哲生主要从事肿瘤耐药机制及其耐药逆转剂的研究,实验室就是他的“抗癌战场”,他一直致力于克服ABC运转泵介导肿瘤多药耐药研究。截至目前,他已在ChemicalSocietyofReview,JNCI,DrugResistantUpdates、CancerResearch、JBC等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余篇,获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撰写英文著作7部,先后获得香港第五届肿瘤国际大会青年科学家奖、3年美国癌症学会(AACR)青年科学家奖、年圣约翰大学突出成就奖等。 陈哲生介绍说,自己研究的主要是ABC转运蛋白。“这种蛋白质主要是表达在肿瘤组织里面的一种膜蛋白,会起到类似于水泵的作用,将抗癌药排出癌细胞之外。”抗癌治疗中通常希望抗癌药物能够进入癌细胞,把癌细胞杀死。如果癌细胞表达了这些蛋白质作为转运泵,把药物外排了,就没有足够的药物留在癌细胞里面去杀死癌细胞,从而导致了肿瘤耐药。陈哲生在日本读博士以及在美国主持实验室期间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克服药物外排的方法,希望能找到一些药物可以抑制这些药物的泵——ABC转运膜蛋白,让它不把药物外排。“这样的话就有更多的药物可以留在细胞里面并杀死癌细胞。” 肿瘤耐药逆转目前是一个冷门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20多年里,陈哲生的实验室建立培养了多种肿瘤的耐药细胞模型,可以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来研究肿瘤耐药机制及其克服办法。“我们也发现了多种高效低毒的肿瘤耐药逆转剂。这些药物具有进行临床开发的潜力。”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肿瘤耐药逆转剂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但陈哲生对这个研究方向充满信心。“我不会放弃,还会继续研究。”希望将来能够找到更高效、低毒、更具特异性的逆转剂来逆转肿瘤耐药。最近肿瘤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这些方面的突破,给陈哲生及其研究团队带来了新的启发,“如果我们能够设计新的、个体化的研究方案,或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最终能够开发出成功的肿瘤耐药逆转药物,拿到美国FDA的上市批准。” 科学没有国界,家国情怀难忘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获得肿瘤药理学博士学位后,陈哲生成了鹿儿岛大学医学院的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两年后的0年,他去美国FoxChase癌症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于4年到圣约翰大学药学系任教。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成立了第一个肿瘤药理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作为一名在中国出生、成长、受教育的华人美籍科学家,他有一种浓厚的家国情结,一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zz/9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形体美学鉴赏眸含秋水般的意大利女性形体油
- 下一篇文章: 春季护肤攻略纯露植物油精华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