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39.net/pf/a_4782732.html
昨天晒出的组图,是本兔于年走访台北林语堂先生故居时拍摄的。如预告的,这本书,大家并非能如数家珍般念出它的名字,现在为你们推荐林先生的著作——《信仰之旅》。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年任外交部秘书。年主编《论语》半月刊。年创办《人间世》,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本兔最爱的林先生的一本书,是大学时文学老师推荐的《苏东坡传》,我想林先生对做传记有很多的想法,其所作《苏东坡传》、《武则天传》过足了情感传记的瘾。当读到《信仰之旅》时,显然林先生是要做自己的传记,他并非是要介绍自己的生命历程,也不是评论自己思想和成就。或许要理解林先生的情感,理解他的品性,可以去看他的苏东坡,看东坡先生的林语堂的影子。在做自己的传记的时候,他只是提出自己对人生经历中的一些阶段的看法,或者是一些轶事,这便是我们理解的林语堂风格吧。《信仰之旅》中“信仰”一词所指的是西方社会信仰的中心──基督教。在当时(年)对于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基督教是外来的宗教。数千年来累积的传统儒家思想,对于外来的宗教一律都是采取抗拒的态度!而《信仰之旅》这本书,虽由英文写成,但是却是林语堂先生在基督教信仰上探险的纪录,也是他描述他自己信仰所走过的心路历程,算是一部专注于信仰的自传,当中对于中西方的哲学以及宗教有深入的探讨。以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来比较了解所谓西方的宗教。林语堂先生对于中国的思想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而对于基督教却有更深切的体会以及思考。在《信仰之旅》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更能在林语堂先生的思想中,去窥见基督教之真义。林先生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却在定居美国后才受洗加入基督教,这段“信仰之旅”是漫长的。与我们熟悉的《京华烟云》的共同点,它用英文写就,年出版,英文的书名是:FROMPAGANTOCHRISTIANITY,直译过来就是,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在《信仰之旅》中,林先生对各种学说、思潮做出解释,看出儒家之实、道家之高、佛家之虚和耶稣之光。这一切思潮比较之前,林语堂首先去掉了墨家,因为其影响力小;而最后之所以选择了相信耶稣,是因他觉得其境界比其他几家要高。“在耶稣的世界中包含有力量及某些其他的东西——光的绝对明朗,没有孔子的自制,佛的心智的分析,或庄子的神秘主义。”他的思路是:比较之下发现这是影响最大、内容最好的学说,所以才选择了这种学说来信仰。这样一来,信仰就成了某种集大成之类的东西。《信仰之旅》中林语堂总结宗教的本质为:“因为宗教是赞赏、惊异,及心的崇敬的一种基本态度。它是一种用个人的全意识直觉了解的天赋才能;一种由于他道德的天性而对宇宙所作的全身反应”(页)。他公开声名自己是站在“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立场”(页)。他也担心自己这种立场会遭人误解,以为他转回宗教就是背叛了理性,而他强调其实是可以调和二者的。只不过理性和知识有不及的领域,要靠着直觉达到,那就是信仰了——“我们可以简单地称它为分辨是非的良心”(页),也就是人努力向善,追求神圣和追求道德的本能而已。他把儒、庄、禅结合起来,把伏尔泰、康德、帕斯卡尔、斯宾诺莎和叔本华结合起来,体现着人本趋向。这部书虽用英文写成,却有着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讲基督信仰的篇幅只有第一章和第八章,剩下的六章是对儒家、道家、佛家、物质主义、科学主义等的剖析。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说过:“信仰就是相信你还没有看见的。”真是不可思议,不过林语堂先生不仅“思”了,也“议”了。对于哲学思想有兴趣的小伙伴们,我推荐你们精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所斩获的。林语堂故居院内的墓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1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