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英美文学家司徒月兰是南开大学英文系第一位女系主任,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一、长于美国,教于中国 年7月25日,司徒月兰生于广东开平县的基督教家庭。在其1岁时,全家从广东移居美国。儿时的司徒月兰就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种族歧视的凌辱。她不仅看到,而且真切体会到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一面是少数资本家用压榨工人得来的钱,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多数人生活十分艰辛,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由于受到种族歧视,与白种人相比,中国人得不到同样的工作,得不到同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顽强不屈的司徒月兰经过不懈努力,于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年,司徒月兰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目睹了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较美国更低,四处是乞丐,但少数富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她心情异常复杂,试图用教育来改变中国的现状。年经张彭春介绍,她来到南开大学任教,担任英文教师,司徒月兰虽然不是南开大学外文系的第一位英文教师,但精通英美文学和语言学的司徒月兰与其他人相比,“在南开工作近三十年,是外文系任教最久的老教师。” “从年9月开始,司徒先生连续三年被聘为下一学年英文教授兼代理英文系主任。”-年,她又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学习,毕业后,回国担任燕京大学女部主任。年,她再次来南开大学当英文教师。年“七七”事变后,她继续担任燕京大学女部主任,旋即至上海圣约翰大学任英语系教授。年南开大学复校,司徒月兰又回到南开大学任教。-年,她除担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外,还继陈逵、柳无忌之后担任系主任(代理)。此后,司徒月兰一直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授。年12月22日,她离津去香港探亲,年移居美国,年病逝于美国,终生未婚。纵观其一生,司徒月兰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南开大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她在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英语会话、外国文学、高级英文作文等课程,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极有耐心,并在抗战胜利后担任系主任多年,可谓英美文学及语言教学的专家。 二、教学工作,课外实践 司徒月兰在南开大学担任过一年级英?、二年级英?、三年级高级英?以及四年级的欧美?学等课程。她对教学工作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年8月,她刚到校不久,学校开办暑期学校,帮助青年学子利用暑假补习各种应用学科。于是,她不顾旅途劳累,积极备课,开设“高级英文”课程。 她讲课生动有趣,上课时虽然带着讲义,却很少打开,旁征博引,如数家珍。由于“她自幼生长在美国,曾遍游欧陆罗马、希腊等名城”,因此,司徒月兰在讲授英美文学史,古典文学及圣经选读时表现得驾轻就熟。在讲授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时,也能把其中的故事情节讲得有声有色,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授高级英文作文课时,她耐心讲解范文,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投在学校刊物或在杂志上发表。此外,“她有较深的语言学方面的造诣,学过英、德、法、俄、拉丁五种语言,精通法文、德文,能中译英、德、法三种文字,且能做德文、法文的会话,俄文、拉丁文懂得一般发音及语言知识,但以英语最好。”一方面,她英文书写优美流畅,他人常常模仿她修改作业的笔迹。另一方面,她英文发音标准,学生们听其授课时,不仅是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享受英语。 司徒月兰对学生要求严格,课上她随时向学生提问,答不上来者,当场受到训斥。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丝毫不敢怠慢,长此以往,学生获益良多,甚至受益终身。因此,她虽然身为严师,但仍是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良师。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尤其喜爱上司徒月兰的课,因为她经常挑选一些著名外国诗人的诗文,如雪莱的TheDefensePoetry(《为诗辩护》)与大家分享,曹禺从中获益匪浅。她也同样颇受女同学的喜爱。民国时期的上海名媛、著名诗人王辛笛的妻子徐文绮曾在南开大学读书,“她最佩服的是就读的英文系里的女教授司徒月兰,职业女性,学问好,讲课好。” 课下,司徒月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论文和试卷。对于学生的考试试卷,她每次都仔细批改,不仅如此,她批改后还要把每个学生请到家中,逐字逐句地进行指正,使同学们加深理解,避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司徒月兰的同事柳无忌这样评价她的教学态度,“她对教学有热心与耐性,是一位肯负责的良师。” 除了认真教学,司徒月兰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年,英文学会聘请她为导师,英文演说会也聘任她为指导教师。年,两会合并为南开之星,由于同为聘任为导师的戴尔女士回国,司徒月兰独自担任南开之星的导师。这年9月,她导演《情医》,得到同学们的赞许。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她还组织了英语分组辩论。这不仅扩大了课外之余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英语实践能力。年4月,“在华北八校英语演说辩论会中,南开大学所以能履执牛耳,此因处于指导者之功。”除此之外,司徒月兰还被南开大学一些其他课外团体,如西洋音乐会和唱歌会聘为指导教师。年秋,南大歌唱会成立,该会聘请司徒月兰为钢琴师,半年后,司徒月兰担任此会导师,在她带领下,歌唱会不断举办各项活动,连续数年举办校级音乐会。年南开大学复校后,物质生活极为匮乏,但南开大学仍然保持着一贯活泼自由的校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司徒月兰“牵头艺术社团之一的回声合唱团,聚集了爱好西洋音乐的学生们”。这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自身艺术才能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三、热爱祖国,心系南开 卢沟桥事变后,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于是学校准备南迁。司徒月兰本想随校南迁,但是张伯苓校长担心她体弱不堪奔波劳碌,再三劝阻她暂时不要随南开大学到西南去。于是,她来到燕京大学担任女部主任。抗战胜利不久,国统区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朋友曾多次劝她到美国教学,但深爱祖国的司徒月兰皆给予拒绝。她坚持留在祖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祖国、南开大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她最大的愿望是祖国逐渐走向强大,把自己的英文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中国青年。 “她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共产党的朋友。年,经冯文潜教授介绍,她于62岁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照顾她的身体,南开大学为她减少了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请她帮助年轻教师提高英语水平,为南开大学、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其擅长的汉译英工作,年,由她担任总校审,与南开大学外文系同仁合译了《青春之歌》。同年,这部译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司徒月兰是“教育界的一位前辈,曾在京、津、沪、穗等有名的高校长期任教,尤其在南开大学工作二十五年”。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曾经这样评价司徒月兰,司徒先生所遭遇的困难与我相同,但她奋斗的精神比我强多了,是我生平所最佩服的朋友,若能个个学得司徒先生那样的创造与奋斗的精神,则分布到全中国去,中国已够用的了。言而总之,英美文学家司徒月兰热爱祖国,更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南开大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始终怀着“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棵草而去”的精神,默默耕耘的她值得人们永远怀念与学习。 供稿:摘自师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英美文学家司徒月兰》 供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陈津鸣 审核:王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7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贯叶金丝桃疏肝,抗抑郁
- 下一篇文章: Nicole说包罗万ldquo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