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林语堂家境虽然贫寒,家庭却能成为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作者:冬平 今年10月10日,是林语堂先生诞辰周年纪念日。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以及首位以英文书写享誉国际的中国人,林语堂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处世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得到英语世界的青睐。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林语堂先生的人生写照。 他学贯中西,自如地穿梭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成功地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林语堂先生曾说,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仔细思量,这四件事都是跟家连在一起的,可见在他的心目中,家,才是永远值得依托的港湾;家,才是世间一切幸福的源泉。 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写:“在造成今日的我的各种感染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为最大。” 他把自己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快乐的童年,慈爱的父母,温暖、欢快的家庭氛围,以及那永生难忘的故乡山水。 父母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是一个乡村牧师,他没留下什么财产,却给了孩子热爱生活的性格,成为林语堂及其兄弟姐妹的启蒙老师、朋友和引路人。 林至诚出身贫穷,但头脑灵活,在青少年时期曾做过小贩,卖过糖果、米和竹笋。 由于常年扁担不离肩,他的肩上磨出了肉瘤,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丢脸的,而是很自豪地把当小贩的经历编成好玩的故事讲给林语堂听。 父亲告诉林语堂,人只要有轻松、宽容的态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由于家贫,林至诚念不起书,但他通过自学,学会了认字和读书,并在24岁时迎来了人生的机遇,进入神学院学习,成为一名牧师。 林至诚生活简朴,说话平易爽快,生动有趣,经常讲笑话,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林语堂曾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派,敏锐而热心,富于想象,幽默诙谐。” 成为牧师之后,林至诚喜欢和乡民聊天,总是热心帮乡民解决实际问题。 他富有正义感,同情弱者,喜欢打抱不平。 年逾花甲之年,有一次林至诚差点和收税的人打起来。一个老汉花三天砍了一担柴,走了20里路,在集市上卖了铜钱,税吏却要强行征收铜钱。 林至诚仗义执言,为老汉抱不平,和税吏吵了起来。税吏差点动手,但围观群众都支持林至诚,税吏最终不得不减少税银。 林至诚爱笑,也教孩子们要多笑,兄弟姐妹之间不能吵架。 虽然有八个子女,但这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和谐愉悦,为孩子们留下欢乐的童年记忆。 父亲的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林语堂。 他曾幽默地说: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 人要向前看,向前看。 林语堂是文学大师,也被称为幽默大师。他是最早把英文的humor翻译成“幽默”一词的人,曾发表《论幽默》一文,并创办了《论语》,中国第一个提倡幽默的半月刊,成为当时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刊物。 林语堂生前曾四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始终与诺奖无缘,面对遗憾,他说:对待生活,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态度:不能期待太多,也不能太少。 林语堂的母亲平易近人,对孩子慈祥,对他人友善。 林语堂曾在文章中说,母亲“不知道摆架子是怎么一回事。常常同农人和樵夫们极开心地谈话。” 父母常常邀请农夫和樵夫到家里喝茶,或者吃中午饭。 父母亲对人平等、友爱的态度,热心、助人的行为,林语堂都看在眼里,对他后来的性格和写作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他在散文中有许多题材都与生活小事有关,注重描摹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细枝末节,平实易懂,又深刻犀利,透露出对平常百姓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c/10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淳朴的乡村女子,笔下的绝美乡村景象,真令
- 下一篇文章: 在你的城市,遇见普利兹克奖大师AC城市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