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实验室神秘博士全国科普日来了,
听科技大咖演讲、逛科普主题大展、看博士做实验、上趣味课堂、参观科普馆…… 今(19)日是全国科普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武侯科普为民·打造科普之翼”为主题的科普日活动,今日上午在成都天府芙蓉园正式拉开序幕。为期两天的互动体验式科普活动,为市民们奉上一场生动有趣的知识盛宴。 今天同时启动的还有年全国科普日川渝云联动主题活动。在此后一周时间内(9月19日至25日),活动将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海量精彩活动,无穷科学知识,为川渝两地市民朋友们送上科普盛宴。 打印出的人工耳朵、肺、心脏你见过吗? 当3D打印技术遇上医疗… 3D打印技术如何应用到医疗领域? 今日的主题演讲上,医院的骨科医师卢敏勋用深入浅出的故事,给在场市民讲解了什么是3D打印及其发展历史和前景。从医疗用品、器官和组织制造到骨骼植入,讲述3D打印如何逐步改变了我们的医疗方式。 据卢敏勋介绍,通过不断研究,3D打印在医学领域深入拓展,比较成熟的技术是打印金属或其他生物材料来治疗病人。同时,生物3D打印领域也得到较好的发展。目前,国外研究团队尝试采用细胞组织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人工耳朵、肺、以及心脏等多种器官,让儿童先天性疾病的治疗者看到了希望。 奇妙实验室里看“火山喷发”“磁悬浮列车”“空中的蜘蛛” 神奇的分子料理享受美食创意 在“奇妙实验室”环节,在剑桥圣约翰学院中国文化研讨协会主席蒋煜东的操作下,逼真的“火山喷发”上演,蒋煜东解释道,这是利用液氮倒入热水,瞬间蒸发犹如火山爆发。 蒋煜东还带领大家一起做了磁悬浮实验,用纸做的列车模拟真实列车,用超导原理让模型悬空前进。紧接着,变魔术一般,他展示了一只“空中的蜘蛛”,并告诉大家,这是用塑料袋做的蜘蛛,在静电的作用下才漂浮在空中。 有趣的实验后,“分子料理创意厨房”展区,西式烹饪国家级高级考评员张振宇带来藏在美食中的创意。 当一个个鲜嫩可口的荷包蛋摆在面前,一口咬下去,竟然是橙汁的果香。张振宇介绍,所谓的分子料理,就是把化学(或物理)理论运用于煮食之上,把食物的微观结构重组。食物的微观结构变化了,其外形、性状、质地、口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给人意想不到的感觉。 六大展区逛不停 逛展是此行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记者注意到,现场共设立了六个展区,分别是高分子材料3D打印实验室、八光分文化展示、分子料理创意厨房、科普DIY空间、武侯区社区太空科普馆、VR技术展。 备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c/11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官方会面火箭领跑詹姆斯争夺战这六个理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