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千与千寻,忆18年前的上海楼市往
怎样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80.html ? 上周末,陪女儿去看了《千与千寻》,这部时隔18年,再度在中国上映的日本动画片。 讲真,我觉得这是第一部教我们成人世界并不完美的动画片。 我记得电影里最后有句台词是:"你去吧,记得别回头!" 18年过去了,伴随着我最美好的18年青春,和我生长的这座城市上海最日新月异的18年! 如果成长就是“往前走不回头”,那么,18年再回首,看我曾经走过的路,探过的盘,忆18年前的上海楼市往事,相信你也跟我一样,一定有不少的感慨! 1买房退税、蓝印户口、内外销房并轨中国楼市商品化最早在上海的试验田 18年前的年,我还住在上海的内中环,宝山大华新村最边陲的一个小区。 我在年2月,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商品房——康泰新城,当时价格元/㎡,我买的6楼复7楼的顶层复式,㎡,总价也才40万元。我当时是首付3成,贷款7成,月供元左右,由于当时在上海买房可以退个人所得税(上海在-年实行的阶段性鼓励买房的政策),也没有觉得月供压力很大。20年过去了,康泰新城目前的挂牌均价元/㎡,20年翻了20倍! 年,我单位同事买了我家隔壁的小区玉华苑(目前挂牌均价元/㎡),当时房价元/㎡,虽说较2年前只有元/㎡的涨幅,但是按绝对值计算,2年也有了42%的涨幅! 年,宝山大华(西北部)、闵行莘庄(西南部)、浦东三林(东南部)、杨浦江湾(东北部),是上海中外环区域“四只角”炙手可热的刚需板块,房价均在“3K”这一档。 就连市中心新黄浦(年7月南市区并入黄浦区后,新黄浦代指南市区)的太阳都市花园,年的售价也只有元/㎡,仅比大华、莘庄贵+元/㎡,18年以后,太阳都市花园目前挂牌均价元/㎡,18年翻了17倍! 年8月1日起,上海市实行内外销商品住房并轨,一大批境内外的消费者开始涌入上海买房,出现了高档住宅热销的景象。当年,建国西路上的巴洛克宫廷,被称为“极品房”,房价为-元/㎡(目前挂牌均价元/㎡),上海市的消费者对此很少问津,而境外人士十分钟情,却因为当时内外政策有别,外销房只有外籍人士才能购买。内外销商品住房并轨后,境内的土豪也加入了抢购行列。不到三个月,巴洛克宫廷的销售率就从15%提高到了80%。一期的热销促使开发商加快了二期叠加别墅泓园的建设,而二期泓园开盘价一下子涨到了元/㎡(目前挂牌均价元/㎡),总共8套。 年4月1日,上海停办蓝印户口。上海的蓝印户口政策是年2月开始试行的,当时只要在上海购买总价40万元的房产,就可以全家申报蓝印户口,5年后转为上海正式户籍。蓝印户口政策对于上海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尤其是繁荣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万,当时非沪籍的外来常住人口不到万,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万,上世纪90年代上海每年新增常住人口30.6万(相当于年杭州、西安新增人口数量)。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万,本世纪初十年代上海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6.1万(远超年深圳、广州新增40+万常住人口的速度)。 2循着地铁去看房,我找到了幸福的彼岸! 年3月,SARS横行中国,当时在旅行社工作的我,被迫歇业在家。那一年的春天,我现在的妻子,从温州来到上海。当时的温州有产阶层,几乎都到上海买了房,我丈母娘家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派遣行将大学毕业的女儿打头阵,来上海看房、买房,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准女婿”,自然义不容辞的当起了她的置业顾问。 看房的第一站,我们去了莘庄,我陪她看了一套年竣工的名都新城三期,当时价格元/㎡(目前挂牌均价元/㎡)。她觉得不满意,那时的莘庄南广场出来一片荒凉,连棵树都没有,印象非常的差。 既然莘庄不入未来丈母娘的法眼,自然要沿着地铁线往市区方向跑跑。 当时的上海有三条地铁,1、2、3号线。 1、2交汇站是人民广场。 1、3交汇站是上海火车站。 2、3交汇站是中山公园。 1、2交汇的人民广场正市中心买不起,1、3交汇的火车站脏乱差,于是我们决定第二站去看中山公园。 一到中山公园,我被深深震撼到了。我们看的是圣约翰名邸,当时价格元/㎡(目前挂牌均价元/㎡)。当年的圣约翰名邸可牛逼了,搞“全球开盘”,大量的香港人买入,台湾客热捧,这个盘大热,一年时间,房价就从元/㎡热炒到了元/㎡。我站在轻轨3号线下面,抬头看着这玫红色的外墙,耳边开始不断回响着李嘉诚的那句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于是,从“中山公园”回来了以后,我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盘。 当时在上海大街小巷的书报亭,随处都能到每月新出一期的《上海楼市》杂志的地图指引,凡是地铁可以到达的地方,我都去跑了一遍。 接着,去了张江、龙阳路、世纪公园。 按照“首末站”原则,既然西南有莘庄,则东南有张江。 年的张江,实在是荒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而且当时浦东有一个特点,很多新盘售楼处都建在鸟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没有公交车,全靠步行。在张江兜了一个多小时,勉强只看见一个在售的住宅楼盘,胡姬花园元/㎡(目前挂牌均价元/㎡)。和莘庄比毫无性价比优势,果断放弃,浦东就是垃圾。 倒数第二站是龙阳路,当时万邦都市花园还没有造好(目前均价元/㎡),龙阳路基本就是一个大车站(磁悬浮已经造好),附近没什么住宅。 第三站到了“世纪公园/上海科技馆”。联洋国际社区,早在年举办APEC会议之后,就已经超级贵了。年春,上实集团开发的“御景园”开盘,由于国企定价偏低,狂卖拿到了浦东新区销冠。当时御景园后排高层元/㎡,前排看世纪公园景的,已经要元/㎡了,18年过去了,目前御景园挂牌均价元/㎡,18年翻了19.3倍! 隔壁的天安花园和华丽家族,离地铁更远。中介牛皮烘烘,号称反而要比御景园贵。华丽家族是浙江民营企业开发,太会炒作。 年《上海楼市》曾把联洋、古北、碧云、陆家嘴、新天地、徐家汇,并列为“上海6大豪宅板块”。媒体对板块的炒作,《上海楼市》可谓开创了先河! 经历了一个月的大规模扫盘之后,最终我们锁定了浦西内环的一个全新开盘的笋盘——秋月枫舍,当时价格元/㎡(目前均价元/㎡),我们买了30楼,95㎡的二室二厅一卫,总价57万元。小区对面就是3号线镇坪路站,到2、3号线交汇的中山公园仅3站,到1、3号线交汇的上海火车站也仅2站,到我当时住的大华新村,公交路一部直达(约30分钟车程)。从当时的地铁规划图上,已经得知,未来镇坪路站将是轨交三线换乘站,3号线(已开通)、4号线(环线)、7号线(3站到静安寺)。小区隔壁就是乐购大卖场,对口普陀区重点小学中山北路一小,小区对面跨过内环高架路就是苏州河景观河道,斜对面万㎡的大盘中远两湾城(目前均价元/㎡),是当时上海内环内最大的温州人聚居区,我老婆的很多亲戚都在那个小区买了房。 3浦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年,全上海最贵的地段大概就是镇宁路板块了。 -年热炒的是中山公园,-年热炒的是徐家汇。尤其是年徐家汇人气爆到顶峰时,徐家汇天主教堂对面的东方曼哈顿世纪豪庭(目前挂牌均价元/㎡)、徐家汇公园对面的帝景苑(目前挂牌均价元/㎡),年时的二手房价突破了0元/㎡! 作为上海市中心的景观大道——延安路的自然延伸,镇宁路板块位于长宁、静安、徐汇三区交界处,当时聚集了东方剑桥(目前挂牌均价元/㎡),东方雅苑(目前挂牌均价元/㎡)等港式豪宅,当年售价大约是元/㎡,而年的徐家汇,也才元/㎡,妥妥的贵族风范。镇宁路的买家,主要是一批老华侨,有着丁香花园思古幽情的人。 年新面世的“上海第一豪宅”,要属陆家嘴滨江那“童话般的城堡”世茂滨江了!这排55层楼高(迄今仍保持着上海住宅建筑标高No.1的记录)。这个售楼处电话,恐怕很多人还记得!年,这个电话号码被移到周浦的世茂云图继续使用。 在年初的时候,世茂滨江对外号称均价0元/㎡(目前挂牌均价元/㎡),如果以㎡的户型为例,总价就要万+了,无论单价、总价,都算得上是当时全上海第一豪宅了!而如果上海有头有脸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买15楼以下“看不见江景”的,既然你买了世茂滨江,你就肯定要买好的楼层,好的景观,好的朝向。 年,我也专程去世茂滨江看了一看。当时门口还是一个煤场,还没有搬走!煤场后来是滨江凯旋门(目前挂牌均价元/㎡)。潍坊西路上满地都是煤渣和卖羊肉串的小贩。我驻足了很久,在想世茂滨江0元/㎡的售价,凭啥?最后我得出了结论:“江景”!世茂滨江卖这么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可复制”的江景。所谓国际大都市的母亲河,大江大河的江景资源,是不可复制的。香港维多利亚湾两岸的房子,也是以全港最贵的! 当年买不起上海顶豪的我,于是跑到了浦西,在复兴东路隧道的出口处,和世茂滨江同纬度,年,我选中了黄浦区老西门的一套向东看得见黄浦江,向北能看见人民广场市府大厦的房子,作为我的婚房,当时售价仅元/㎡,㎡三房二厅二卫,总价万元(目前挂牌均价元/㎡,15年来翻了10.6倍,而世茂滨江18年来只翻了4.56倍,这也充分说明了住CEO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真正的升值幅度远低于同地段的普通盘)。 当然,作为一名常住301的居民,和浦东、长宁、徐汇等区比房价,黄浦人民自然是不服气的。上海论地段,从来都是黄浦第一,卢湾第二。年,正好是人事提升,黄浦区区长CLY升任上海市委书记。卢湾区区长韩正(现任副总理)升任上海市长。 年,上海提出“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年12月3日,拿下了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权。由此,上海才真正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当年,上海市中心根本没有新盘可卖!黄浦区、卢湾区,公认的“好地段”,当年真正能卖的新盘,只有中凯城市之光、国际丽都城、上海壹街区,这三个楼盘。其中中凯当时电视里天天打广告(上海电视台就在它隔壁),当时价格元/㎡(目前挂牌均价元/㎡)。丽都城当时价格0-1/㎡(目前挂牌均价元/㎡),壹街区品质最烂,但当时也卖到了-元/㎡(目前挂牌均价元/㎡)。 年上海楼市留下的痕迹,也是很多城市未来要走的路!人生就是一列开往生命终点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 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因为,说不定下一站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的更远。 18年过去了,而今回头看,带着从前那些成长中,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继续往前走。 我和上海楼市走过的这18年,又何尝不是很多中国城市,未来要走的路! -END- 更多咨询请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c/5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考精品复习资料简爱分章节阅读理解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