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人不愿意说ldquo我爱你r
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的徐冰个展「徐冰的语言」非常好看。无论是认识字也看不懂的“天书”,还是不认识字也看得懂的“地书”;中庭令人震撼到感动的凤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灰烬;正面是诗意的山水,背面却是褴褛的《背后的故事》;以及所有参观者都可以参与的“书法教室”,参观者可以在视频教学的演示下,学习“天书”…… 徐冰的语言,宛如一个自成一派的宇宙,将人卷入。 年借「艺术折叠」的专访,我们在徐冰工作室看到了未公开的太空艺术系列,本次展览徐冰也将带着太空艺术系列来带浦东美术馆,带着他艺术作品里那些不可言说的魅力在浦江沿岸绽放。借此展览机会,祝羽捷与徐冰再次对谈,关于他的语言。 对谈|祝羽捷X徐冰 文字整理、编辑|97 重塑文字的符号魅力 ???????? 提及徐冰,其-年间创作的作品《天书》,可谓是传播度最广的作品。年徐冰在研究生毕业后,用时近四年,选用活字印刷术经典方法印制多个文字汇成典籍。这些典雅而经典的字像极了汉字,但仔细辨识,没有一个字能读懂,也因此,这件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展出时,引起了不少传统人士的抨击。 “伪文字”的无意义正是《天书》最具魅力的地方。缪勒曾在《语言科学讲话》一书中把语言比作“自然界的第四王国”,以此来突出语言在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徐冰的伪文字则用颇具严肃的“玩笑”解读语言的特殊符号力量,诉说艺术中的不可言说性。他用巨大的努力呈现《天书》的真实性,可事实却又是虚幻的,艺术家在此寻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现成物”:语言文字。 ??「徐冰:天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布兰顿美术馆, 随后,徐冰继续从语言文字出发,先后创作《A,B,C…》《转话》《后约全书》等作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面向新语言与自身间的关系,通过中文方法不断嫁接英文,一直到《英文方块字》,徐冰运用中国传统书法笔态来书写英文,重新解构英文。通过不断的拆解、重组,以新的方式解构英文字体结构,使字体从中文到英文,最后回到中文。 ??徐冰,《新英文方块字书法:石头里的金子》, 而在本次徐冰浦东个展《徐冰的语言》里,展览现场将文字书写带进展览现场里,《天书》不再腾空而起,高挑而又不可言语。与高冷、不可解读的《天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其从年开始,徐冰慢慢发展出的《地书》,反其道而行,回到了图像的识别和表意功能。千禧年后,公共场所不断出现的标示化的符号语言成为全球可无障碍理解的语言,而对徐冰而言如同被激活的巴比塔,符号成为有着巨大潜力的沟通新语言。 ??徐冰,《地书》,至今 以下是在浦东美术馆的展览现场,祝羽捷与徐冰的对话。 ??QA 祝羽捷:我在展览现场看到《地书》非常受欢迎,它让人觉得亲切,仿佛就存在我们平时进入的空间,甚至存在我们每时每刻使用的社交软件里,这是徐老师想要表达的一种普天同文的效果吗?还是想让观众自己发现共识之外的其他感受? 徐冰:《地书》的呈现跟过去不一样,是对发展做了整理,也和上海观众有关系,大东西看太多了,反而对比较特殊的,对说不清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感兴趣。 ??「徐冰的语言」,地书展览现场 手机生活与符号生活建立起新的没有传统语言的维度,与中文复杂的读图文字相比,emoji符号兼具符号语言与中文共性,带有模糊不清的感受。就像过去人不愿说“我爱你”这三个字,因为太具体了,就不太愿意说。有爱心了以后,你给谁都可以发,你要喜欢这人,你对他有好感,或者想表示感谢他什么都可以发一个爱心。这是传统语言中没有的东西,也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经验。 ??徐冰,《地书》,至今 祝羽捷:展览现场看到一个类似于教室的空间,观众可以坐在里面用毛笔临摹天书,很多小朋友参与进去,这个环节我觉得很感动,您是怎么想到做这样一间教室的? 徐冰:教室第一次展出是年的欧洲国家与纽约,在那里参与当代艺术创作时,我首先感到对当代艺术最满意的地方是它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有意识的增加互动性。我还是企图用这种互动性给当代艺术的体系去补充点什么,这种亲和使大家能真正的走入作品,观众的思维也会随之而来,就会有思维的碰撞。 ??「徐冰的语言」,教室展览现场 新语言的共性 是复数的力量 ?????????????? 对艺术家而言,创作既带有每个阶段的特殊性,又带有总体艺术创作历程的共性,彼此之间互有耦合。在徐冰的作品里,能不断看到其寻求到的新的语言面貌,从传统版制印刷到影像、装置,每个阶段对于徐冰而言都能看到其内部的相似,难解难分,但在外部表达的形式上又截然不同。 ??QA 祝羽捷:您说过尽可能必须要说过去的人没有说过的话,所以每个阶段都能看到您独特的创作语言,但彼此之间都不是断开的。从您创作特别代表性的作品《天书》到《蜻蜓之眼》,您可以讲讲您作品里持续性的共性是什么? 徐冰:这两个作品之间,它们内部是有很多的东西相似,难解难分,但在外部表达的形式上截然不同。因为纽约教授说在《蜻蜓之眼》里能看到我版画的出身,我就开始反思。 ??徐冰,《蜻蜓之眼》, 版画的特殊性恰恰有很强的当代基因在里面,当代性跟古典的区别就是复数性、规定性与个性。绘画是跟着情绪流动,如同心电图,而版画则是产生一种规定性的印痕,通过中间媒材规定好的最终呈现。 而版画具有的“复数”特性,也是现代社会的特征,版画对材料的处理,包含着与当代艺术得天独厚的亲近关系。《蜻蜓之眼》所使用的材料是已经是被规定好了的,制作方法是在用这种间接的材料,在一个有限的、被规定好了的工具之内来发挥来创作,其实和我版画的背景和手法真的是有一种内在的关系。 《天书》是用巨大的努力去制造一个事实,可是这个事实又是虚幻的,《蜻蜓之眼》也是这样,用最真实的材料去制造了一个虚幻的事实,核心的讨论的东西很类似,其实也都在真和假之间做转换。 时至今日 凤凰仍是时代的语言 ???????? 年《凤凰》亮相于北京今日美术馆,随后凤凰飞于世界各地,凤凰于飞,它的身上也附着了更多的故事,每到新的地方又会焕发全新的面貌。凤凰最早为委托作品,是为了WFC(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大楼之间的一个灰空间而创造,一个大的玻璃房子。灰空间像一个笼子,徐冰看到空间后,想要有两只东西是无视这个笼子,仍然向前奋飞。 凤凰是中国资本主义化以及城市化过程的产物,这两只“凤凰”伤痕累累,是用真实的建筑材料、建筑废弃物、劳动工具、工人生活用品制造。谈到凤凰,徐冰说起凤凰展出时的故事:“比如在威尼斯双年展水上船坞,这两个凤凰其实白天它就显示出一种东方飞来巨物上伤痕累累的疲惫感,晚上由于光线暗了,LED灯都亮起来,它就像美少年纳喀索斯在河边欣赏自己的脸。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凤凰》, 在美国MASSMoCA艺术中心时,由于这个城市曾经靠橡胶产业经济辉煌但又跌落,又靠艺术再复兴,凤凰又在他们原本大厂房改造的中心展出,凤凰身上特殊的东西被释放出来,它好像是回到自己本应在的地方。并且当地很多的工人对这个作品很有感情,因为《凤凰》身上的材料是他们熟悉的,是挖掘机、铲子、安全帽等,所以在装作品的过程,他们都很兴奋,区别于组装其他的当代艺术作品,因为那些作品与他们无关。” ??QA 祝羽捷:《凤凰》讲的是凤凰于飞,塑造凤凰的恰恰是大众,好像离普通人特别近。我记得您上次跟我说在制作凤凰的过程中,有很多工人都会在现场写诗,可能我觉得对于他们来说,好像工人阶级的诗歌一样。 徐冰:凤凰其实是民间艺术的手法,是劳动者之手触碰过的,表达了底层的愿望,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用最低廉的材料,做一种东西,寄托自己在现实中没有获得的东西。 效果最好一次是在纽约的圣约翰大教堂。教堂的空间特别大,有多米高,我开始担心凤凰在里头会显得小。但是凤凰进去后,却跟整个气氛环境都特别合适。 后来大主教说凤凰为什么放的这么好,是因为凤凰的诉求和宗教的诉求是一致的,都是对底层的一种表达,宗教对底层人民的一种抚慰,所以特殊感被激发。晚上周围很黑,灯光暗下来,凤凰成了星星点点,像凤凰星系似的。 ??「徐冰:凤凰」,美国圣约翰神明大教堂展 还有老师组织小朋友去看展,其中有一个孩子是从中国来的,可能是因为环境自闭,这小男孩自从来了以后一句话都不说。但是老师说,当他们和所有小朋友一起来了以后,他走到大凤凰下边,他就开始大声地说话,他说这个凤凰是从我来的地方来的。 所以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感人有很有意思的故事,这个凤凰可以进入这个小男孩的内心,那种文化的血脉,让他找到了归属感。凤凰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以及土生张力的特殊民族气息,在高楼林立间,凤凰如同一代人的缩影,为城市的推进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把艺术送上太空 ???????? 在去年「艺术折叠」的专访节目里,徐冰首次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太空艺术系列。年末,徐冰先带着他的艺术火箭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做了个人太空艺术展,而本次「徐冰的语言」个人回顾展里,太空艺术也将跟随他飞到黄浦江沿岸。 在徐冰的太空艺术里,能看到徐冰对于新领域语言的介入与互动,在他的描述下,火箭失利的残骸有着自然造物的美,这些残骸有由于巨大的自然之力扭曲的美、以及痕迹的美。而通过这些残骸可以反映出什么?是火箭科技、太空科技等科学家的了不起,一个火箭里头有上万个零件,每一个零件都是那么的美、都是那么漂亮、那么精致、材料丰富。“材料其实是比艺术还要漂亮,有理由存在的东西,就是美的。” ??QA 祝羽捷:今年有个词也非常的大热,就是“元宇宙”,我们对外太空的探索从来没停过,对虚拟世界的世界的探索也是持续的,大家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去寻找到些什么,您能讲一讲太空艺术的一些探索感受么? ??徐冰,《“徐冰天书号”:一子级箭体》,- 徐冰: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首枚艺术火箭的命运》,里边我用了很多问号,因为我进入了陌生的领域,由于这两个领域的相互的介入和搅动,去带动很多单个领域中不能显现的东西。 所以很多东西其实是有很多争议的,我们仍然在反省,虽然看起来是老问题,但从其他角度暴露出新问题。比如说什么是艺术、怎么界定艺术,以及科技与艺术怎么界定,原始的问题在大的命题下暴露。所以让自己的思维尺度拉大,有思维参照的时候,去思考的更深入一些,就像人类去外太空是为了解决地球上的问题。 ??徐冰,《“徐冰天书号”:回落地表的一子级箭体》, 从《天书》到《太空火箭》,徐冰仍在继续自己的艺术新的语言追寻,他在不同的艺术语言里表达着他本真的思考与对艺术的原动热爱。社会永远处于变异中,这种变化是无穷尽的,而徐冰也不断地用新的艺术语言与新的社会现场进行对话,回应着这个时代中的种种问题。他的作品与社会现场更加亲近,与现实问题更加接近,他游走在时代里,追寻着社会本真的疑问。 ??徐冰,《“徐冰天书号”:环形山》,- 展览信息 「徐冰的语言」 年12月24日—年8月23日 10:00-21:00(20:00停止入场) 每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因疫情管控,线下空间暂不开放。 更多展览相关资讯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10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学堂故事创办于年的南洋中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