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个笔记中国幼儿教育思想家下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5.html 笔记目录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家 第一阶段:先秦(远古-公元前年) 第二阶段: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公元前年-公元年) 第三阶段:隋唐两宋(公元年-年) 第四阶段:元明及早中清(公元年-年) 第五阶段:清末(公元年-年) 第六阶段:中华民国(公元年-年) 第七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公元年-年) 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清末(公元年-年)清末是一个思想剧烈变动的时代,传统的儒学、理学,在第三次外来文化浪潮的涤荡面前,显然已失去了原有的自信。虽然文化的冲突依然尖锐,激烈,但传统文化的颓势已经逐渐显露,对西学网开一面也成为势所必然。此期的幼儿教育思想,也被烙上了文化教育转型时代的鲜明印记。 张之洞 中文名:张之洞 别名:张香帅 民族:汉族 出生地:贵州兴义府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晚清 学派:洋务派 职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军机大臣 主要成就: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了华科大、武大、南大等多所学校、被称为“幼稚园之父” 代表著作:《劝学篇》、《张文襄公全集》 主要观点:中体西用、宜教少年、急设师范 (一)中体西用 讲西学必先通中学创立学式创制中国幼儿公共教育制度 (二)宜教少年 重视早期教育的思想四岁开始须上学蒙养院家庭教育首重蒙养 (三)急设师范 创设武昌师范学堂幼教师资的培养重视师范教育办学必须有师资,而师资养成,则必须专门化幼稚园之父 人物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郑观应 中文名:郑观应 别名:官应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香山县三乡镇雍陌村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清末民初 学派:洋务派 职业:启蒙思想家、实业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提出了著名的“商战”思想 代表著作:《盛世危言》、《罗浮偫鹤山人诗草》 主要观点:构建系统学制的主张、首重“幼学”的主张、兼重“母教”的主张 (一)构建系统学制的主张 三等设学,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初学、中学、上学孤子院重视基础教育,强调依次递升,不可越级。义务教育方式 (二)首重“幼学”的主张 肯定“教子婴孩”的作用自幼童始,学前教育阶段 (三)兼重“母教”的主张 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观点应对女子启蒙施教,使其掌握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育才于学校 人物简介: 郑观应,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偫鹤山人。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 咸丰八年(年)到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中法战争时,曾往暹罗、西贡、新加坡等地调查了解敌情,逐一绘图贴说。光绪十一年(年)初,途经香港,被太古轮船公司借故控追“赔款”而遭拘禁,经年始得解脱。后隐居澳门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一书。光绪十八年(年)后,与盛宣怀集团关系密切。光绪二十八年(年)冬,郑观应辞去招商局会办。宣统元年(年),乘袁世凯被迫返籍“养疴”之机,协助盛宣怀发起组织轮船招商局商办,遂第三次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 郑观应晚年政治表现落伍,拥护“立宪”,反对革命。但又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和军阀混战不满。民国十一年(年)五月,病逝于上海招商公学宿舍。 康有为 中文名:康有为 别名:康祖诒、康南海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清末 学派:改良主义派 职业: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帮助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 代表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广艺舟双楫》、《康子篇》 主要观点:《大同书》中的社会理想、《大同书》中的儿童公育设施、《大同书》中的儿童公育方法 (一)《大同书》中的社会理想 家庭原有的养老育幼功能,也全由社会负责和承担。启迪人们思考和酝酿儿童公育思潮。 (二)《大同书》中的儿童公育设施 儿童公育蒙养院慈幼院蒙学院 (三)《大同书》中的儿童公育方法 胎教,须选择地理环境优胜之处。职员的要求,懂医者。育儿(养育法),保养。 人物简介: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梁启超 中文名:梁启超 别名: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新会市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清末 学派:新法家、改良主义派 职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主要成就:参与“公车上书”、宣传变法的主张,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领导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理论 代表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新中国未来记》 主要观点:新民说、论幼学、学制构想及幼稚园制度 (一)新民说 主张借助“泰西新伦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反对割裂中国民族文化传统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二)论幼学 德、智、体开民智为重心偏重于早期的智力开发 (三)学制构想及幼稚园制度 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身心特征设计学制系统之第一人 人物简介: 梁启超(年2月23日—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六阶段 第六阶段,中华民国(公元年-年)中华民国从政体上言,是民主共和性质。尽管其间经历过袁世凯称帝,军阀擅权以及国民政府的“军政”和“巡政”时期,但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仅已深入人心,而且不可逆转。这种思想大势,使此期的幼教思想与君主专制时代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 熊希龄 中文名:熊希龄 别名: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 民族:苗族 出生地:湖南湘西凤凰县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国(清末民初) 学派:维新派 职业: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主要成就:当选民国第一任总理、创办香山慈幼院 代表著作:《熊希龄集》 主要观点:以婴幼保教为根本、以物资保育为前提、以精神陶冶为依归、以科学方法为利器 (一)以婴幼保教为根本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儿童是人民的基础。婴儿教育是“教育根本中之根本”。 (二)以物资保育为前提 首重物质保育、营养、卫生、生活设施重胎儿营养设施力求最好物质保育上力求最好物质保育方面的“贵族化” (三)以精神陶冶为依归 校训:勤、谦、俭、怒、仁、义、公、平注意养成幼儿勤劳俭朴的生活作风注意培养幼儿树立“社会互助”的观念注意发挥家庭陶养幼儿品性的功能,家庭教育实造育人才之基础。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也不放弃反面的惩戒。 (四)以科学方法为利器 学而后教的原则保姆训练班工读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学生自治等观念。 人物简介: 熊希龄,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年因参加百日维新运动被革职。后为端方援引,充当考察宪政五大臣出洋的参赞,嗣后又调奉天盐运使。武昌起义时到上海因与立宪派张謇、梁启超等拥护袁世凯有功,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年7月31日,经国会通过,熊希龄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和梁启超、张謇等出面组阁。熊希龄内阁制定了民国第一部宪法,以图中国能尽快走上现代资本主义法制国家的轨道,并由此而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国家。次年曾副署解散国会命令,旋去职。年出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 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熊希龄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希龄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年12月25日,熊希龄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蔡元培 中文名:蔡元培 别名:蔡振、周子余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山阴县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民国 信仰:民权 职业: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国近现代教育学之父 代表著作:《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 主要观点:教育本质观、和谐发展观、儿童公育主张、幼儿美育实施的方法、“尚自然,展个性”的幼教原则 (一)教育本质观 以美育代宗教说教育独立议教育的本质既须培养营造现世幸福的人群,又须培养超然于物欲之外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自由的个人。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二)和谐发展观 五育主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三)儿童公育主张 胎教作为幼儿教育的起点乳儿院、蒙养院等公共保教设施 (四)幼儿美育实施的方法 胎儿美育婴儿美育幼儿美育 (五)“尚自然,展个性”的幼教原则 儿童本位自动、自主、自学、自助,四自原则 人物简介: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年至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年至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年至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陶行知 中文名:陶行知 别名:陶文濬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民国 职业:教育家、学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 代表著作:《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儿童科学丛书》 主要观点:生活教育论、普及幼教的主张、幼稚园之新大陆、“艺友制”幼师培训理论、论儿童的“六大解放” (一)生活教育论 教育本质论---生活即教育组织形式论---社会即学校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重视教学民主、教学相长,旨在不拘一格,求异创新。) (二)普及幼教的主张 生活现代化(幼教内容必须更新符合时代的需求)承认幼年生活教育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承认幼稚园为全社会幼儿的教育场所,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 (三)幼稚园之新大陆 外国病化钱病富贵病创立乡村幼儿团实现托幼一体化 (四)“艺友制”幼师培训理论 须有师资培训制度作为后盾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探得一条新途径艺友制与艺徒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师徒平等。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五)论儿童的“六大解放” 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 人物简介: 陶行知(年10月18日-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恽代英 中文名:恽代英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江苏武进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民国 职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 主要成就: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 代表著作:《中国青年》 主要观点:论家庭教育的弊端、论幼稚园教育的不足、论儿童公育的完满 (一)论家庭教育的弊端 废家庭、改良家庭眼前的中国,家庭是恶习惯,旧思想的结晶 (二)论幼稚园教育的不足 应有专设的公共教育设施进行养育 (三)论儿童公育的完满 儿童公育是“最根本”的教育儿童公育是“最经济”的教育儿童公育是“儿童社会化”的最佳途径儿童公育是“改良人类、改良社会”的有效手段 人物简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第七阶段 第七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公元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幼教理论战线上,首先引进了苏联的幼教理论,接着批判、弃置了欧美的幼教理论,大体依照“先立后破”原则办事。年正式展开“修正主义”的批判后,苏联的幼教理论也随即抛弃。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自立更生”方针的指引下,力图建立一套独具特色的幼教理论体系。然而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这种追求,使幼教理论异化为政治的附庸或政策的解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中,幼教事业方重获理论生命,才开始“面向世界”来重新构建。 徐特立 中文名:徐特立 别名:懋恂,字师陶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善化(今属长沙县)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仰:共产主义 职业:教育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 代表著作:《徐特立文集》、《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主要观点:论革命的儿童教育、论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论儿童保育工作 (一)论革命的儿童教育 教育的本质与方法,是受同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式决定的。首重共产主义理想的灌输,此重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还重视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旨在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二)论幼儿教育的基础地 重视基础教育更为重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视此为“基础中的基础”。 (三)论儿童保育工作 儿童保育的核心内容是身体健康。设立公立保育机关和加强婴幼儿营养。 人物简介: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年参加辛亥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张雪门 中文名:张雪门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鄞县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学前教育专家 主要成就:著名学前教育专家 代表著作:《幼稚园行政》、《儿童保育》、《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 主要观点:幼稚教育目的论、幼稚园组织形式论、幼稚园课程论、“行为课程”理论、“有系统有组织的实习”理论 (一)幼稚教育目的论 首先是民族主义者,然后才是世界主义者儿童本位,教育即生长。(年以前)改造中华民族的四项幼儿目标幼教目的论,三大问题①民族劣根性的问题②二元论目的论问题③改良论的底色问题渐进的、温和的教育改良。(改良论) (二)幼稚园组织形式论 幼教设施①宗教式②日本式③普通式幼稚园地点①农村②工厂③都市幼稚园的教职工组织和管理①资格认定②教师选聘③职务分配④待遇加禄⑤在职进修幼稚园的学生组织①智力测验②体格检查③习惯考查④分级编组 (三)幼稚园课程论 课程四大要素①采择的依据②课程的特点③设置的标准④组织的方法经验的性质①认识②知识③技能经验的获取①搜求经验②构成经验③改造经验获取经验途径①自然经验(直接知识)②人为经验(间接知识)幼稚园课程设置标准①课程须合于儿童的经验②还得有远大的目标③课程须合于儿童的能力④课程须合于儿童的兴趣⑤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幼稚园组织方法①综合式②活动式 (四)“行为课程”理论 生活课程生活就是教育实践即是行动实施原则①课程固由于自然的行为,却需经过人工的精选。②课程固由于劳动的行为,却需在劳动上劳心。③课程固由于儿童生活中取材,但需有远大的客观标准。课程编排5大要点①动机②目的③活动④活动过程⑤应用的工具及素材课程实施前的5种准备①知识上的准备②技术上的准备③作业程序分析的准备④工具、材料的准备⑤集中心力的准备课程实施中的指导,6种责任①计划上的指导②知识上的指导③技术上的指导④兴趣上的指导⑤习惯上的指导⑥态度上的指导课程实施后的进展,4个方面(回馈)①对幼童行为应有检讨②对幼童的行为应有持续的注意③对幼童的行为应有记录④对幼童的行为经验应有的估计行为课程的组织环节①估量环境②选择中心③引发自动行为课程的实施环节:动机、目的、计划、准备、知道、评估。 (五)“有系统有组织的实习”理论 首重教师的人格,此重教师的学识幼儿师范除须陶养人格和传授学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关的技能。实习三年①第一学期:参观②第二学期:见习③第三、四学期:试教④第五、六学期:辅导实习特点①有步骤②有范围③有相当的时间④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人物简介: 张雪门,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生于年3月10日。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陈鹤琴 中文名:陈鹤琴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儿童教育的圣人 代表著作:《陈鹤琴全集》、《家庭教育》 主要观点:论幼儿分期问题、论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内容论、“活教育”的方法论 (一)论幼儿分期问题 计龄法①生理年龄②智力年龄③社会年龄④情绪年龄幼儿分期①新生儿时期(出生~1个月左右)②乳儿时期(新生~1岁左右)③步儿时期(1岁~3岁半左右)④幼儿时期(3岁半~6岁左右) (二)论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 心理特征①好动心②模仿心③好奇心④游戏心⑤暗示感受性⑥惧怕教育①以积极代替消极②不姑息,不严厉③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④让儿童有自己活动的园地⑤发展儿童的好问心⑥父母、教师应以身作则 (三)“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最终和最高目的是人的发展。 (四)“活教育”的内容论 单元教学法,也称整个教学法。改变分科教学形式,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以幼儿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事物或事件为主题,以幼儿活动为线索,综合进行课程组织。儿童的生活,本来是连成一体的。五指活动①健康活动②社会活动③科学活动④艺术活动⑤文学活动利用大自然、大社会做我们的活教材。两项原则①据部颁的课程标准②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景 (五)“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是生活法、学习法、教学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启发式、诱导式、学生是自动的实践是知识的最直接、最牢靠、最永恒的来源。四大环节①实验观察②阅读思考③创作发表④批判检讨活教育教学原则17款 人物简介: 陈鹤琴,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张宗麟 中文名:张宗麟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宿迁县(现称宿迁市) 出生日期:公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年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周报》社社长、延安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江淮大学秘书长、北方大学文教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教研室主任、北平军管会教育接管部副部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等教育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 代表著作:《幼稚教育概论》、《给小朋友的信》、《乡村教育经验谈》、《幼稚教育论文集》(与陶行知、陈鹤琴合著)、《乡村小学教材研究》、《幼稚园的演变史》等 主要观点:论幼稚园教育的民族化、论幼教师资的性别问题、论幼稚园识字教育问题 (一)论幼稚园教育的民族化 收回教育权①停止外人设立之幼稚师范及幼稚园②严定幼稚师范及幼稚园之标准③筹设幼稚师范并检定幼稚教师④鼓起社会之注意 (二)论幼教师资的性别问题 中国第一位幼稚园男性教师幼稚园教师全是女性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观念的误导所致。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对幼稚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论幼稚园识字教育问题 读法教学法试验六种方法①联系故事、涂色、剪图、贴图、进而识字。②利用儿童喜欢唱歌、唱诗的倾向,加以游戏的动作,然后视儿童识字能力高低教以相当的字句。③利用“图画法”识字,主要有空心字涂色、剪贴及绘画日记等形式。④利用“实物法”识字,见花教“花”字,见猫教“猫”字,最好能以图画法辅助。⑤利用“儿童自述法”识字,对象须已识字若干,由教师引起某种动机,诱导儿童讲述,由教师逐字记录,再让儿童阅读,并逐一教认生字。⑥采用教材书识字,适用于“识得百数十字的儿童”,务须“使儿童有兴趣”。满4岁的幼儿,便具备识字的能力。满5岁的幼儿,则会对识字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幼儿园开展识字教育是必要的。幼儿园识字的关键是教法。反对强求一律的思想,正是教育学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学理。 人物简介: 张宗麟,乳名德保,以学名行,绍兴袍谷人,生于江苏宿迁县(现称宿迁市),2岁时随父母回绍兴原籍。 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论》、《给小朋友的信》、《乡村教育经验谈》、《幼稚教育论文集》(与陶行知、陈鹤琴合著)、《乡村小学教材研究》、《幼稚园的演变史》等。 涨知识5题 看完中国幼儿教育史上的思想家们的高见,相信你对教育也有了一定的概念。 来吧,涨知识5题,你绝对能行! 1.中国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成人本位论不是下列哪一家派别的关系思想?()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3.孙思邈的主要观点不包括?() A.饮食养胎法 B.童蒙教育环境论 C.养生与胎教 D.外象内感说 4.教学做合一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思想?() A.陶行知 B.蔡元培 C.熊希龄 D.恽代英 5.被称为中国幼稚园之父是____,中国第一为男性幼稚园教师是____?() A.康有为、张雪门 B.梁启超、徐特立 C.郑观应、陈鹤琴 D.张之洞、张宗麟 答案 文章知识来自 中国幼儿教育发展史、百科以及Jerry的笔记本 一些名词,一些解释,方便自己以后查阅,也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最近的学习笔记。这里是Jerry的笔记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10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征北战的高营长妻子2次流产至不能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