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740.html

前几天刚读过唐封叶的《简说西周史》,里面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

……西伯昌在这一时期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这些战争使周国掳获了大量的财富、资源和战俘、奴隶,手里有钱有人,西伯昌既不会舍不得把一些逃奴送回原主人那里,也不会吝啬改善一些本国鳏寡孤独的贫苦百姓的生活,自然就能够一方面拉拢到本国和列国的贵族,一方面赢得本国普通老百姓的拥护了。

那么,当初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的英国,是不是也是这种逻辑呢?

唐封叶是这样比喻英国与我们上古时期西周之初的:17、18、19世纪在全球扩张的大英帝国,举国上下都能从殖民战争中获利,故而英国上自贵州官僚和资本家,下自平民百姓,个个都支持殖民战争……

唐封叶的引申十分接近事实。英国十九世纪哲学家、史学家、维多利亚女王的御讲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十分明了殖民帝国的优越性。他在其著作《大英殖民帝国》中,就对本国的殖民史颇感荣耀。

《大英殖民帝国》对于欧洲人的冒险与开拓精神大加赞扬,对于“欧洲文明”在落后地区的传播自觉居功至伟,对于殖民地原居民的痛苦一笔带过,对于殖民扩张带来的贸易利润直言不讳。

一、殖民地是冒险家的乐园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骄傲地说,大英殖民帝国的形民也非朝夕之功。年轻的英格兰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犹如初生牛犊。

擅长航海的英格兰人迎来了新机遇,在水手的帮助下,乡绅与商人进行探险活动,其中很多人是奔着黄金去的。他们来到陌生的地方,栉风沐雨,与野蛮人相遇,只有那些有勇有谋人才能从容应对。

葡萄牙人开殖民风气之先,葡萄牙王子亨利王子非常热爱航海探险,他一直居住在葡萄牙的海岸边,终其一生致力于非洲海岸的探索事业。

葡萄牙的探险意义重大,亨利王子发现新大陆不仅适合生产原作物,改良后还可以种植西西里的蔗糖作物和克利特岛的葡萄。葡萄牙人在其王子的精神指引下,在印度开拓了殖民地,葡萄牙商人的贸易范围从塔霍河扩展到了中国珠江。16世纪,葡萄牙人又建立了巴西殖民地,将其作为贸易站。

17世纪,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之女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成为英格兰王后,其嫁妆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孟买。

英格兰后来居上,取代葡萄牙、荷兰这些殖民先驱。年,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塞缪尔.珀切斯热情洋溢地描述“英格兰探险家如何以海为家,让一望无际的海洋成为触手可及的渡口”……

英格兰控制了纽芬兰的渔业;在圣劳伦斯和佛罗里达沿岸开拓殖民地;开辟了一条通往中国与印度的西北航道。发起了两次环球远征;数次劫掠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鲁的货船,振动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不无自豪:英格兰人以精湛的航海技术、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严以律己的品质享誉世界。

二、英国对印度殖民地的文明教化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认为,英国对印度的影响意义非凡。

他认为,“英国侵占印度”的说法并不正确。年,英国人威廉.威尔伯福斯指出:“印度人不仅是我们的同胞,还是我们的’雇工‘”,所以,印度是英国的“属地”,更确切地说,是附属国。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说,英国在印度并不享有什么特权,印度并非一个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它虽然被所谓的“文明”统治,但依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印度的城市、乡村以及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因英格兰人的入侵发生变化。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所谓英国并非“侵占”的重要例证是,英国的公司和个人通过购买获得印度土地。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引用《穿越大英帝国》一书中英国对印度的影响:

不可否认,英属印度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奇迹,包括合理的税收政策、繁荣的经济、良好和治安、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蔚然成风的道德风尚和渐入人心的的法律意识等。

显然,英国人认为,他们在印度的所作所为属于“文明教化”,他们心安理得,只是不知印度人作何感想。

三、殖民地原居民的血泪

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对原居民的杀戮让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也深感羞愧。

部分英国人认为,澳大利亚土著根本不能称之为人,他们拥有人类最邪恶的本性,甚至连猴子也要为此自惭形秽。

残暴的殖民者踏上澳大利亚这块土地,发现了弱小的塔斯马尼亚人,他们的奋起抵抗激怒了殖民者,“殖民者像猎杀野兽一样定期猎杀塔斯尼亚人。塔斯马尼亚人的灭亡不是在文明降临之前,而是在残忍野蛮的白人到来之后。”

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坦言,英国给予孟加国的福利并不能挽回塔斯马尼亚人的灭绝,对斐济人的仁慈也无法抵消对印第安人的迫害,对牙买加人黑人的补偿更无法抹去黑奴的悲惨经历。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即便对自己所属国家犯下的罪行多有遮掩,但以其立场而言,还是体现了最大的勇气和风度。

四、殖民动机——利益的攫取

冒险也好,文明传播也罢,殖民者不远万里,不惜残杀,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攫取利益。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葡萄牙的本意不在殖民,而是效仿威尼斯交能易作、发家致富。西班牙对美洲的开发源于偶然发现的金银矿山。英国也不例外,它加入对黄金和东方财富的追逐游戏,试图在最繁华的美洲殖民中心攫取利益。

尽管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遮遮掩掩,认为英国是在世界各地做文明推广、宗教和道德的传播,但他也不能否认,宗主国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在殖民地攫取财富。

在阿尔弗雷德.考尔德科特所处的时代,英国殖民地发展迅速,譬如,墨尔本虽然只拥有四十年的历史,但比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布里斯托尔更繁荣;多伦多一百年大计前只是一座小村庄,现在却比古老沉寂的诺威奇和诺丁汉更兴旺昌盛……

由于殖民地生产的生活资料充足,英国本土地开始缩减农业规模,自由发展手工业与商贸。18世纪末,英国停止出口玉米,并以羊毛、棉花和亚麻制品引领海上贸易,其船队规模占据了世界船队的半壁江山。

英国同各殖民地贸易关系紧密,贸易总额达四亿两千九百万美元。年至年,各殖民地的平均贸易额为一亿九千九百万美元。

正如文头我引用的西周史所言,殖民地宗主国通过扩张,满足了国内各阶层的需要,同时输出了宗主国的“文明”,至于那些殖民地原居民的血泪,早已经淹没在大英帝国上下的一片繁荣与自豪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1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