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

捷克

TRAVEL╲

捷克圣维特大教堂

圣维特主教座堂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天主教堂,罗马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全名是圣维特、圣温塞斯拉斯和圣阿达尔贝特主教座堂。教堂位于布拉格城堡内,是哥特式建筑的精彩范例。

最早的圣维特教堂是一座早期罗马式圆形建筑,建于年,由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建成。在年扩建为罗曼式教堂,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直到年才正式完工。期间无数建筑师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将这座教堂雕琢成无比精致的艺术品。

圣维特主教座堂对于后期哥特式风格在中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著名的实例包括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萨格勒布的圣马可教堂,捷克库特纳霍拉的圣巴巴拉教堂等。

(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

老游个人特别喜欢哥特式风格建筑,因为它有一张向上的冲击力和张力,是其他仿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这些风格建筑所不具有的,哥特建筑有能让人汗毛瞬间倒立的窒息感,所以为什么一谈到哥特文化就感觉到是黑暗系文化,也是有道理的。

(捷克库特纳霍拉圣芭芭拉教堂)

圣维特大教堂的名字里包含了三个圣人的名字,其中放在最前面的圣维特,是基督教传说中的十四圣助手之一。他出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公元年在意大利北部传教时因受到罗马皇帝的迫害而英勇就义,年仅13岁。

公元年,德国国王亨利一世将保存下来的一枚圣维特的手骨赠送给了当时的波希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从那以后,这块遗骨就成为布拉格君主世代相传的宝物,瓦茨拉夫一世也以此命名了享誉世界的圣维特大教堂(圣维特的手骨至今还埋在圣维特大教堂里面,各位看官可以猜猜在教堂的哪个位置)。

瓦茨拉夫一世在捷克影响力巨大,死后成为了波希米亚的主保圣人,加之圣维特大教堂的前身是瓦茨拉夫一世下令修建的,所以捷克人就把圣瓦茨拉夫也放进了这座大教堂的名字当中。

放在教堂名字最后的是布拉格历史上的第二任主教阿达尔贝特,他曾前往匈牙利、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传教,后在向普鲁士人传播基督教义期间被杀害,葬在了波兰,波兰由此变成大主教区。

圣维特大教堂的正门,一组十六世纪安装的双表盘大钟,一个表盘以小时为单位计时,另一个表盘以一刻钟为单位计时。表盘下方一块黄金的窗型饰物表明了其身价,这座钟楼也是捷克第三高塔。

正门的右侧,一组用4万块马赛克组成的圣经故事《最后的审判》。据说是年装贴的。

整幅马赛克画由三部分组成。中门最上方是基督被手持其受难物的天使围绕,下面是六位捷克圣人,再往下是查理四世与其第四任王后伊丽莎白;左门上方是圣母玛利亚和六位使徒,下方是天使唤醒坟墓中的人进入天堂;右门上方是施洗者约翰和六位使徒,下方是持剑的天使长米迦勒将罪人赶进地狱之火。

步入教堂,眼前是高33米、长米、最宽处60米的中殿,空旷而宏大,哥特式的森严感直击心脏。据说教堂的这种穹顶建筑是为了让教徒容易凝听上帝的声音。殿堂四周环绕着21个礼拜堂以及无数圣贤、王公的棺椟,其中祭坛前方有个白色大理石墓,埋葬着鲁道夫二世的祖父母斐迪南一世和王后以及他的父亲马克西米连二世。

在殿堂的尽头,也就是11号礼拜堂的正上方,是一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图案的彩绘柳叶窗。

而在入口上方,则是“创世纪”为主题创作于年的玫瑰窗,据说使用了两万七千余块花色玻璃片拼接而成,光线透进来,如同万花筒一般折射出美丽的光晕。

圣维特大教堂三大看点

01

看点一:穆夏之窗

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阿尔丰斯.穆夏以“耶稣祝福斯拉夫人”为主题设计了新主礼拜堂的花窗,描绘了天主教在波西米亚的起源。彩色玻璃窗,被称为“无字圣经”,是歌特式教堂的特点之一。

年,摩拉维亚首领莫伊米尔一世建立大摩拉维亚公国,后该公国兼并波希米亚,成为第一个包括捷克族、斯洛伐克族和其他斯拉夫族在政治上联合聚居在一起的国家,与东法兰克王国对抗。博里沃伊一世在开创普热米斯尔王朝后,于公元年接受了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的洗礼,从而确立了基督教在波西米亚的主导地位。

花窗主画面的中间是美多德为博里沃伊一世洗礼,旁边站着西里尔,下方坐着博里沃伊一世的妻子鲁德米拉,她膝前跪着的红衣男孩是她的孙子瓦茨拉夫。主画面左右两边分别描绘了西里尔和美多德的一生。

其他礼拜堂上方的彩窗图案大都来自《圣经》,无外乎耶稣受难、三王朝圣、天使报喜、最后晚餐之类的题材,以及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教会里的大小圣人、新约旧约中的各种故事。色彩则以红、蓝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继续往前走,有一座名为“十字架上的耶稣”的木板雕塑,它是捷克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也是圣维特大教堂内最珍贵的现代艺术作品。这件雕塑完成于年,年由致力于圣维特大教堂建设的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马萨里克捐献给教堂。但是木板雕塑受到了很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围绕十字架上的耶稣像,木雕上的的耶稣像与传统相悖,感受不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痛苦,反而还觉得很轻松悠闲,与之相对的耶稣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十字架上的耶稣。

(对面墙上传统形式的十字架上的耶稣)

主祭坛前方埋葬两王一后的白色大理石灵柩。这里还有个楼梯通往下方的地下墓穴,埋葬着包括鲁道夫二世、查理四世在内的众多波西米亚国王。

9号是大主教礼拜堂,这里埋葬着红衣主教弗里德里希.施瓦森贝格,他也是老游前一篇文章《捷克人骨教堂》内提到的施瓦森贝格家族的成员(2号礼拜堂)。

礼拜堂的对面有一尊他的铜像,由捷克民族复兴运动期间最优秀的现代雕塑家米索贝克在于至年间创作。

02

看点二:圣约翰的银棺

圣约翰被捷克人看作圣人,据说他是十四世纪布拉格教区红衣主教,因为拒绝泄露皇后忏悔的内容被愤怒的瓦茨拉夫四世国王从查理大桥扔下伏尔塔瓦河里淹死。

银棺最上方是虔诚的约翰手捧带有救世主基督的十字架,眼中充满谦卑和慈爱。他脚下的银棺上雕刻着那个古老的传说:约翰正在听王后忏悔。银棺被两个跪着的天使托举着,据说银棺是可以被打开的,里面确实存放着圣约翰的遗骸。

棺墓上方的红色锦缎华盖由四个银质的天使牵拉着,这是年时任布拉格的大主教捐赠的。

旁边天使拿着的银盘上有一个舌头的标志,寓意很明显,同时也印证了不泄露皇后忏悔的这个传说。

银棺占据了大部分通道,它的对面是内波穆克的圣约翰礼拜堂,里面存有圣维特的手骨和阿达尔贝特的遗骨。

15号圣十字礼拜堂,墙上立着十字架上的基督受难像。这里也有一个通往地下墓穴的入口。

03

看点三:圣瓦茨拉夫礼拜堂

这个礼拜堂虽然无法入内参观,但也不妨碍它成为圣维特大教堂中最著名的礼拜堂。他是建筑师在捷克大公圣瓦茨拉夫的墓穴上建造的古罗马式圆形尖顶礼拜堂,圣维特大教堂就是以这个小礼拜堂慢慢发展起来的,可谓是大教堂的前身。

圣瓦茨拉夫礼拜堂的底部装饰有镀金瓦,上面镶嵌有颗半宝石,描绘耶稣受难的壁画可以追溯到-年礼拜堂的原始装饰。墙壁的上部是关于圣瓦茨拉夫生平的壁画,绘于-年。在墙壁中央是圣瓦茨拉夫于年被处死的雕塑(他引进的基督教在当时被认为是邪教,他最后被自己的弟弟杀死),这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圣瓦茨拉夫雕像,由帕尔莱勒亲手制作。

圣瓦茨拉夫的遗骸就葬在礼拜堂内,他的佩剑和破损的头盔也都作为圣物珍藏在大教堂里。在礼拜堂的西南角有一个七道门锁的小门,通向放置波希米亚加冕王冠的王冠室,七道小门的钥匙由七位大主教分别保管。这顶王冠是波希米亚最高权力的象征,历任波希米亚国王也只有在接受加冕时才能一窥全貌。

基督像下方的门可以从教堂内部通往南钟塔,如今已经封闭,上塔需另购票从教堂外部进入。从南塔楼可以俯瞰整个城堡区,总共级台阶的旋转楼梯,没有电梯,相当于爬15层楼。

教堂内的管风琴

万福玛利亚礼拜堂

巴洛克风格的宣讲台

教堂平面布局图

感谢candyiscat(来自豆瓣)提供素材借鉴

更加详细内容请查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