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孤独书馆闭馆一天,只为这本书的发布
我想我很孤独,但至少我们可以一起孤独。 或许是和好友争吵之后;或许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打开电视的一瞬间;.......人总会在某一刻突然感受到孤独,你发现你的情绪不能用语言说出来,而宁愿让自己渐渐消失在深夜亮着着华丽街灯的街道上。有的人,享受孤独,喜欢独处时的安静和平和,在孤独中发现生命中的温暖。 有的人,讨厌孤独,想要将孤独摆脱在身后,所以努力寻找生命中的光源。 但无论是欢喜还是厌烦,孤独终是生命的一种常态,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接受。 今天小编就为各位推荐这本来自诗人、艺术评论家胡赳赳沉潜七年的思考结集,也是近年鲜见的文艺的、公共知识分子底色的随笔作品——《论孤独》。 作者简介胡赳赳,作家,艺术评论人。曾以诗人身份而从事媒体工作,历任《新周刊》首席记者、主笔、副主编、总主笔前后近二十年,此后又由媒体人转身为读书人、思想者,曾经体察世情,而又能覃思精微,才有了今天这本行文兼具汉语优雅古风,而思想直追叔本华、尼采风范的《论孤独》。 著有传媒专著《理想不死》;艺术评论集《空,欢喜》;杂文集《北京的腔调》《中国的倒影》;曾在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做客座研究,现主持喜马拉雅FM汉字文化类节目《赳赳说字》。 内容简介胡赳赳新书《论孤独》,是一部直逼当代人最本质的生存境遇的思想随笔。该书紧紧围绕当代人的孤独境遇作文章。作者所谈及的内容从作家、知识分子、思想家的社会责任,到自闭症、性骚扰等社会议题与思潮,无不透露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关怀。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主义”的败退可谓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而失策的问题。作为一个知识人,作者用充满洞见的思考和智性交出一份答卷。 内容节选独处是诚实面对自我的时刻,许多人不愿意独处,其实是不愿意面对自我——与自我打交道比与他人打交道更累。独处的时候人会反省自己,与自己低语,有时候也不得不解剖自己,人在独处时智商是最高的。 倘若到了人群中,智商便被迅速拉低了。有那么多题外的因素要考虑和顾忌:身份、地位、来自他人的压力等。在群体中,人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至少是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首先起码的礼仪是要有的,时间长了便发展出面子的问题,冠冕堂皇的称谓,稍不注意,如若控制不好,很容易说了肉麻的话而不自知,也极其容易说了随大流的话——这时要注意了,你论独处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开始用集体思维代替自我的判断。 在集体中人会赢得一种虚妄,以为自己很重要,或尝试让他人觉得自己很重要。人在集体中追求那种肤浅的价值感:牛掰。这是一种原始本能,它大多数时候是不文明的。这也是某些电影为什么让人隐隐讨厌的缘故——用文化伪装出来的炫耀,每一帧画面都是为了牛掰的目的,但牛掰和文化又是如此格格不入。牛掰是原始本能的,文化是使原始本能升华的。 但是只有回到独处,人的自我才是完整的。或者说他才能不断发现那些不完整的地方,这就像一个拼图,人的自我要拼接完整,他必须反复摆弄其自身。人和他人的关系没有人和以上帝为镜像的关系重要。良知良能的发动,不在集体当中而在独处当中。集体之中的人是昏耽的,而独处之中的人是警觉的、清醒的。在集体之中,人不免要让渡出去诸项权力,以此获得一个位置;但在独处时则大可不必,你是一个本真的人,没有职务,没有社会关系,你是自己的王也是自己的奴仆——即便将来死亡,你也是这个状态,或者说这个状态是最严峻与真实的。 正是由于其严峻与逼真,使人喘不过气来,大多数人倾向于逃避独处。独处需要训练。最开始独处时,人会啃噬他的内心。人会变得无所适从,他要面对自我的苍白与贫瘠,这是一个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的过程。独处时发现人的丰富性,发现人性的幽微之处,也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训练。并不是说,只要你独处,你就可以获得自豪、能量或者其他利于你去集体中大吹大擂的东西。恰恰这种有所获的念头就是多余之物,是没有完全安静下来的杂质。 ——摘自胡赳赳《论孤独》 如此好书,是否想要马上带回家呢?如果还有犹豫那小编偷偷告诉你,左边右边的这本书可是有"作者签名”的哦!这个秋天,用一本好书陪伴孤独的心吧! ▼ ▲ 《论孤独》“作者签名”版 胡赳赳中译出版社 (进店即可购买) 更多优质好书新书期待您进店选购哦! -End- 各位左边右边的朋友,由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9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影王将评陈栋帆呼吸middot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