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月的零碎时间读完了黄源深的译本,译者功底深厚,有些句子要回过头再读才能消化,诗意浓厚,只说给我印象挺深的几个点吧:我自己的性格和简爱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不喜狂欢式社交,钟意有深度的直达灵魂的交谈,相对较内敛的一类人,所以文中简爱的很多内心活动我都有些同感。简爱和罗切斯特是精神上的爱,这种知己式的依恋是没办法由他人代替的,一但认准那这辈子就是他/她了。所以年龄差距相较这种灵魂需求上的独一无二就也不必过于计较了,毕竟简爱的心理成熟度并不比罗切斯特差很多。实话说我并不是很能理解罗切斯特为什么会喜欢上简爱,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简爱真的是很特别的女子,但我还是不太能get到心动的点,可能罗切斯特这种经历过大起大伏的人会迷恋于一尘不染纯洁的灵魂吧,至少从简爱只在罗沃德待过单调的八年时间来看确实是没有受过世俗污染的。其实简爱所谓的独立,应该不是指经济方面,而是指她这些年从一个处处受人压制欺辱的状况中逐渐脱离出去,在陌生环境中隐忍并心怀希望和萌动地度过,在罗沃德她起码不会再受到亲戚的压迫,而且凭自己的心力提升了在班级的排名,赢得了尊重,这对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于一个深陷沼泽的人而言,任何有助于从现状中蜕变出来的的事物都是珍贵的,而她正是从一件件微小的事情做起使自己变得有骨气。从罗沃德出来到桑菲尔德也是凭借自己写的广告来谋得的职位,在世俗意义上这些都微不足道,既不会使她因为家庭教师这种职位大富大贵,也不能得到什么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对她而言从一个呆了八年的环境过渡到另一个环境,这就是一种改变,而且是凭自己得来的。她眼里的平等不随着财富的多寡或权利大小或才艺多少而倾斜,她看到的是褪去人的外壳而后的,灵魂的重量是一样的。至于获得了叔叔的遗产,人本来就风水轮流转,只能说从小受到的苦难长大后逐渐转变成了运气,只是这种狗血的剧情确实有些诟病,巧合太多了,运气太好了,结局太幸福了。舅妈这个角色其实很合理,她与她那些孩子们与简爱不是一路人,而她是打心底里觉得简爱是个有坏心眼的孩子,她不能理解简爱的眼神和动作中藏着什么,而把它误以为是盘算着阴谋,她以为自己把简爱稳稳妥妥养大已经仁至义尽,但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刻薄对简爱造成的伤害,因为她无法理解,她们本身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无疑舅妈也是个悲剧角色,看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每天在自己的家里吃着喝着走动着,要永远这样下去,换是我我也很精神崩溃。圣约翰是给我冲击很大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我觉得刻画很清晰的一个人物了,从他自己说的话和简爱的叙述当中,没有一点犹犹豫豫不清不楚的特质,读者可以很明白地看到这完全是一个坚定的殉道者。像他这样的人我确信这世界上不光有,还挺多,类似于他的这种严厉,对做着“非正经事”的真诚的劝诫,他以为自己才是对的,他有着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崇高使命,为此放弃了一切,而现实中也尽是这样孤注一掷的人。宗教于人的影响太大了,身为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肉体是灵魂的累赘这种意识观念,认为其荒谬不可理喻,但在那个时候的很多人眼里竟然那么理所当然,保持理智、心中有爱,方能幸福快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p/1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