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男子》马萨乔

马萨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本名为托马索(Tommaso),

"马萨乔"其实是他的绰号,

在意大利语中表示笨拙的,糊涂的。

由于他整日沉迷于绘画,跟人说话时也口齿不清,神神叨叨,所以人们送了他这样一个绰号。也正是因为这个少年不食人间烟火的二愣子劲,让他成为了如此伟大的艺术家。

马萨乔40年2月2日生于圣乔瓦尼·瓦尔达诺,年加入圣路加工会(正统的画家行会),年秋卒于罗马。马萨乔是意大利复兴时期卓越的艺术先驱。

◆◆马萨乔与透视法◆◆

关于透视法,简单的来说,就是真实世界的所有平行线,在一幅画作中都会消失在同一点,即便在画中没有相交,它的延长线也一定消失于同一点,而这一个点,就是灭点(消失点)。

马萨乔(红衣)布鲁内莱斯基(右一)

布鲁内莱斯基在圣若望洗礼堂(就是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组成三件套的那个洗礼堂;St.John天主教翻译为圣若望,新教则翻译为圣约翰。)进行了著名的"布鲁内莱斯基透视法实验",这一实验成功的证明了灭点(VanishingPoint)的存在。

透视法示意图

《纳税钱》中透视法的运用

为何透视法会由马萨乔率先使用呢?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布鲁内莱斯基与马萨乔要好的关系,其次是因为马萨乔不走寻常路。马萨乔的特立独行可以从下面这幅画中看出。

亚当和夏娃被逐出天堂

左图为清洗前

清洗前,亚当的私处是有树叶遮挡的,在清洗后我们才发现,马萨乔的前卫之处。他认为圣经中所记载的亚当就是浑身赤裸的,所以不必去遮挡。

马萨乔利用透视法,画出了前无古人的立体感的形象,他的壁画《三位一体》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虽然画在平面上,却让人误以为是凹陷进了墙壁,景深的处理让人物非常逼真,形成非常强烈的视觉震撼。

圣三位一体(湿壁画)

约公元年

佛罗伦萨新圣玛利亚教堂

在这幅画面中,马萨乔创造性地将水平线放在前景观众的面前,从而将画面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一个罗马凯旋门样式的礼拜堂,十字架上面色苍白的耶稣位于礼拜堂中央,他的身后是威严的上帝,象征圣灵的鸽子在上帝胸前徘徊。分列左右两边的是圣母玛利亚和圣约翰。跪在画面外侧的两个人是壁画的赞助者,通常被认为是伦齐家族的两个成员。画面下半部是一个装有骸骨的陵墓,骸骨上方用意大利语刻着“我曾经如你,你也将变得如我。”这个主题表现了圣父圣子圣灵的一体性,通常用来寄托人们对永生的期盼。

圣三位一体视觉图解

马萨乔将“灭点”放在了十字架的脚下,由于这个点在前景的视平线上,使得下半部的陵墓非常突出,而上半部的礼拜堂则向远处退去,塑造了深邃的空间感。观众仿佛坐在舞台前的第一排座位上,从一个极其逼真的角度观赏着正在上演的故事。

圣三位一体单一灭点透视效果

从此,绘画彻底打破了扁平界面的束缚,再次成为了通往理想世界的窗口。透过它,人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可信、栩栩如生的,美的瞬间。

年,27岁的马萨乔前往罗马,拜访多年未见的老师和搭档马索利诺。然而在罗马工作期间,他超然绝伦的才华和目中无人的个性遭到了同行的嫉恨,他们当中有人策划了一次隐秘的毒杀,残忍地终结了这位绘画奇才短短六年的艺术生涯。

马萨乔在伦敦国家美术馆的作品

一个27岁夭折的天才,在任何时代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但对于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而言,这一切已然足够了。因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找到了一生追索的那个答案。命运可以阻止他前进,却不能阻止这份答案的熠熠生辉、代代相传。尽管没有亲手指导任何学生,但马萨乔的作品却是后来每一位画家必须临摹的典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p/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