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会吊打后才明白那些什么都想做好的人
彭萦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品牌人 性格分析师 上期的会员语音里我和「改变自己」的会员们聊了聊「如何和比自己资源好的人交朋友」。其中提到的一点是:洞察对方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潜在需求。你总有比他更擅长的地方,所以要把自身的点做透,你要呈现出你对某一方面是一个专家。 显而易见,样样通就是样样松。每一个方面都不是专家的话,并不利于你去满足对方的需要。 李开复曾经这样评价现在的年轻的创业者:他们都很勤奋,聪明,并且点子多,但是最大的阻力是什么都想做。 被社会吊打后才明白:那些什么都想做好的人,最后什么都没做好 作者:jenny乔 来源:jenny乔(ID:jenny-qiao-love) 前段时间,听朋友吐槽,说公司招了个实习生。面试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孩子说自己什么事儿都能干,既能写又能撩,无论是内部运营还是外部对接,大学都做过点。工作了几天,也很上道,态度端正,勤劳任干,每天加班到12点。朋友说,特别欣慰,终于遇到个好苗子,想给留下来。于是让他跟着各个组实习,最后选一个喜欢的。结果,没多久被各个组同事「踢皮球」。槽点都差不多,「这孩子不行吧,不够专业,理解得不够到位。」让他继续磨炼。朋友这才想明白,所谓的样样懂,就是样样松。其实,要说学习,他学得最多,但越是什么都想要,越是每样都不过关。不仅是年轻人,有些老员工,凭多年职场经验,对「兼顾一切」有谜之自信。同时接下n个项目,一边帮A老板写PPT,一边给B老板team开会,还不满足:「知道吗?欧美的一些办公室连凳子都没有,拼的就是效率。」殊不知,手忙脚乱中纰漏不少,真到该升职加薪的时候,领导也不愿意考虑这种总需要其他同事帮着「填坑」的人。许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有一种优秀叫「多手都在抓,多手要要硬」。典型的「八爪鱼心态」,毕竟「单线任务」显不出能力,还会破坏「精英」人设。在《精彩中国说》中,有名演讲者的自述让我很受触动。他也曾经同时做过很多的工作,活动策划、品牌推广、主持配音、培训推广,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往身上加,而且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多尝试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也一直鼓励大家要有全局意识。但是,结果却不像预想的那样,实现飞跃式进步,而是在多重压力下开始严重失眠,焦虑不安。 最终,每一样都没搞出什么名堂,还患上了严重抑郁症。这才开始反思,减工作、减方向、减圈子,控制自己的欲望,认真听从自己的内心,只做最感兴趣的事情。慢慢地,他被「满足感」和「成就感」治愈,走出抑郁。大病初愈,这名演讲者感慨道:「人生短暂,只有卸下包袱,才能全速前进。」说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包袱很重,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只是沉迷一种好——「看别人的都是好的」。然后跟自己较劲:「他行我为什么不行?」并不断地索取,给自己加码,一旦拿起来,又进一步绑架自己:「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可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本想多面开花,没想到成功不但不可累加,反而在低效努力中精疲力尽,哪头也顾不好。。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未必是能力不足,而是「什么都想做好」的心理。知乎上有个常年火热的问题:在哪个时刻,你觉得努力是没有用的?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努力在任何时刻都是有用的,让你产生「努力没有用」的错觉的,是你还没有找到要你拼尽全力的方向。《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加里·凯勒,他的公司曾一度陷入破产的境地。他不断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公司的情况却越来越糟。他去求助他的导师,导师对他说:「耶稣救赎世界只需要12个门徒,你只需要14个管理关键部门的重要人选。」加里·凯勒听从导师的建议,整个公司就留了14个员工,各自打理重要事项。而且对每个人也只划定一个发展方向,用全力专注发展。没多久,他的公司经营得比以前更好了。在回顾这一切的时候,加里·凯勒意识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次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只专注于一个方向的时候。这也是对「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最好印证。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越努力越焦虑」,不是努力本身不对,而是我们没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找不到出路。李开复在指导年轻创业者的时候,发现这些年轻人都很勤奋。但是现在最大的阻力是创业者很聪明,点子多,什么都想做。「你又不是大公司,什么都想做,很容易什么都做不成,你要把一件事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大的事情。」也就是说,不被实现的想法都只是空想。想法太多,行动力跟不上,就要一直面对期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陷入痛苦。不如就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有了成功的经验,再指导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实现螺旋式上升。《稀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圣约翰医疗中心手术室很少,每次手术室的安排都非常混乱。医院管理层从美国医疗卫生改善协会请来了一位顾问,来解决手术是不够用的问题。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留出一间手术室专门做急诊。当时,负责医生心态崩了:现有的病房还不够,不增反减,是一种浪费,实在疯狂。果然,在缺一间手术室的情况下,情况更糟了。但大家只能慢慢适应在少一间手术室的情况下,安排日常手术。而所有计划外手术则全部推进预留的那间。意外的是,医院渐渐恢复了秩序。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很多人都不明白,我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任劳任怨,投入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没什么长进?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效率。自以为可以干很多事情,这完全是一个假象。别让自己过得「太满」,先想清楚一个事实:总想什么都顾好的时候,往往都顾不好。与能力无关。越是忙的时候,越该给自己留一个空隙用来学习和思考,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最重要的事。至于做什么,则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洞悉环境,看清趋势,懂得取舍。本质上是考验一个人会不会做选择。现代人都有点「选择恐惧症」,怕走弯路,这种痛苦我非常懂。不妨换个角度想,「选择」本身就是人生的大课题,谁都无法掌握到底什么才是「最优解」。但确定的是,为了不想选就全选,这一定是错的。「最优」也许难找,但只要你花点心思,也一定能找到当下比较重要的事,好好把握即可。总之,放弃「八爪鱼心态」,换一个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重启下自己,可能会更好。本文获授权转载。作者: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zz/10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东一活动ldquo三色堇rdq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