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性情才子邵洵美,62年的人生究竟
作者:李大奎 (邵洵美) 在民国四大才子中,多情才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另类才子郁达夫的《沉沦》,抒情才子》戴望舒的《雨巷》,均如雷贯耳,名声远扬,似乎性情才子邵洵美不怎么知名,被冷落了许多。 其实,邵洵美的颜值、才华与成就并不亚于他们三位。 只不过在才子佳人辈出的民国时代,堪称大佬级牛人的邵洵美,偏偏以自己的真性情燃烧无常的岁月,更不愿入仕,旨在喜欢的领域采撷飞扬,亦成就斐然,潇洒风流地度过了62年,还收获小孟尝之称。 (徐志摩) 一、含着金钥匙长大 年出生于上海的邵洵美,原名邵云龙,来自官宦世家。其祖父邵友濂是晚清重臣,同治年间举人,曾任湖南、台湾巡抚,官至一品大员;母亲盛樨蕙是大实业家盛宣怀的四女儿。小时候的邵洵美又曾过继给伯父邵颐,因邵颐的前妻是李鸿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嗣女,李鸿章亦即邵洵美的叔外祖父。 在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下,邵洵美便有了洋场阔少之称,自是含着金钥匙长大。难得的是,他不像父亲纨绔子弟那样混日子,而是致力于自己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在自小就得到良好教育的薰陶下,邵洵美不到六岁便入家塾读《诗经》,背唐诗。完成启蒙教育后,即进入有名的教会学校圣约翰中学读书,这所学校除了国文以外,均采用英文教材,有专职的英语老师执教。由此,邵洵美打下较好的英文底子。 兼之他原本颜值好,长得眉清目秀,长发高额,有希腊式完美的鼻子,是民国有名的美男子。 上苍如此种种幸运的恩赐,加上他的认真努力,这一结合,邵洵美便在圣约翰中学气宇轩昂地毕业,得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洋路矿学校,成长为颇具才情而又温文尔雅、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深受亲友们好评点赞。 年,16岁的邵洵美喜欢上表姐盛佩玉,便自然地与之谈上恋爱,还为她写诗(《Z的笑》)定情。《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的诗句佩玉锵锵,洵美且都的意蕴,便将自己取名洵美,果断地向爱宣言。邵洵美之名即由此得来。 次年,邵洵美从上海南洋路矿学校毕业后,即赴欧洲留学。期间,他学会了开汽车,在暑期经常开着福特车到处兜风,还带着家仆去戏院邵家包厢里看戏,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19岁时,邵洵美与盛佩玉正式订婚后,盛佩玉为他编织了一条白色毛背心,邵洵美当即写下《白绒线马甲》,作为处女作发表在《申报》上。 二人浪漫多情的自由恋爱便由此传开。 表姐盛佩玉原本是邵洵美的至亲,上海大实业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的孙女,父亲盛昌颐(盛宣怀的长子)是光绪年间的举人,曾任过湖北候补道、德安府知府;自然乃名门望族出身,家财万贯。盛、邵两家这一亲上加亲,使得邵洵美的背景更加煊赫,实力更为雄厚。 由此,邵洵美在21岁时又轻松从容地转赴英国就读剑桥大学经济系,辅修英国文学。2年后回国,即与盛佩玉在上海卡尔登饭店举办盛况空前的婚礼。证婚人是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两人的婚照登在年1月21日《上海画报》的封面上,冠以留英文学家邵洵美与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俪影,还配发文章《美玉婚渊记》。 两人结婚时的豪华阵容,一时空前绝后,成为轰动上海滩最为时髦的爆炸式新闻。 在雄厚的财力支配下,自由率性的邵洵美更不受什么低调为人之类的顾忌,还将书房布置得奢华之极,收藏了无数喜爱的艺术品:有估价五千金以上的希腊女诗人沙弗像真迹;有在伦敦拍得的价值20万英磅的史文明手稿,用羊皮纸装订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版;有徐悲鸿的帆布油画(真实描绘巴黎酒吧红磨坊之景)…… 可见,那时的邵洵美是何等富贵、豪情与耀眼!完全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状态,称他是民国时代最潇洒风流的性情才子毫不为过,实至名归。 二、重情重义 还难得的是,作为上海滩有名的邵家大少爷,邵洵美尽管高调任性,却一贯热情慷慨、诚信仗义。 他将钞票花得光,交情用不光作为一生遵循的处世信条,对待友人始终如一地肝胆相照。 在英国剑桥读书时,邵洵美本身家资雄厚,手头自然便是经济宽裕的状态,只要拮据的同学朋友一开口,便慷慨解囊及时相助,且散金不骄人,从不要人还,时称活银行。期间,他接济夏衍,为其刊发大作《北美印象记》;对徐悲鸿、蒋碧微等等友人适亦时施以援手…… 徐悲鸿回国后,他与邵洵美的好友谢寿康、滕田、唐槐秋等只要去上海,必在邵家落脚,食宿由邵洵美全包。 邵洵美却对入仕做官不感兴趣。 年4月,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好友刘纪文邀请他担任秘书,他干了3个月就辞职不干了,一个转身又回到上海,沉浸于读书、写诗、作文章、编杂志、办书店等等忙碌的追求与爱好中。 (徐悲鸿) 当时的上海滩文艺界多元格局并存,邵淘美的交友亦非常广泛,与文艺界左、中、右各翼人士都有密切往来。好友郁达夫称:邵洵美家里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为此,亦是好友的画家鲁少飞特意给邵洵美画了一幅《文坛茶话图》,发布于《六艺》月刊,还称邵洵美是了不起的孟尝君。 邵洵美不仅与《孽海花》的作者曾孟朴是忘年交,商量怎样办书店;还为徐志摩、郁达夫、沈从文、老舍、胡适、巴金、施蛰存、夏衍等一大批朋友散尽万金,免费出书。 年,邵洵美与美国女作家艾米丽.哈恩(项美丽,《宋氏三姐妹》的作者)认识后,与之合作创办刊物,还演绎了一曲跨国的惊世恋情。项美丽回美国后,一时生活拮据,邵洵美当即为之借转一千美元,帮她顺利渡过了难关。 (老舍) 一二八事件发生后,邵洵美即投身于抗日洪流,创办《时事月报》,撰写许多富有战斗气息的短论,反映民众的抗战呼声,唤起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情绪;在复刊的《时代》上发表《容忍是罪恶》,呼吁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进步;在创办的《自由潭》英文版《直言评论》上向读者推荐有名的政论文章《论持久战》,称它是一部人人都了解,人人都欣赏,万人传颂,中华称赞的作品。经美国女作家项美丽译成英文后,特别加上按语近十年来,在中国的出版物中,没有别的书比这一本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了后连载转发,还印了本单行本通过不同的渠道大力推广,亦反响很大,好评不断。 同时,邵洵美还全力支持、出版作家老舍的经典抗战作品《救国难歌》《长期抵抗》等,接济拮据的作家丁玲顺利返回湖南,在丁玲、潘梓年被国民党当局秘密绑架后,与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联名致电抗议,及时施以援救…… 解放后,新华印刷厂出版《人民画报》缺少设备,夏衍找到邵洵美寻求支持,邵洵美二话没说,当即将自己从德国高价购来的当时属最先进的印刷机忍痛割爱,转给夏衍,支持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这就是有孟尝君之称的邵洵美,在一生重情重义中始终慷慨解囊,散尽万金地帮助、接济友人,赢得极高声誉。 (夏衍) 三、多才多艺 重情重义的性情才子邵洵美其实也多才多艺,涉猎诸多自己喜欢的领域,且颇有建树。 首先,他是一代文学大家,集诗人、作家、散文家、小说家为一体。 有随笔卷《不能说谎的职业》,小说卷《贵族区》,文艺闲话《一个人的谈话》,回忆录《儒林新史》等等。 当然,他的文笔水平,在沈从文之下,其不斐成就主要体现在现代诗方面。邵洵美与徐志摩并称民国诗歌双壁,同为新月派诗人,邵洵美与徐志摩的维度不同,邵洵美具有贵族气质,侧重于追求唯美,著有诗歌卷《花一般的罪恶》,故他有唯美主义诗人之称。 这一特质,源于邵洵美小时候对诗歌的兴趣。那时,邵洵美就爱写诗,还在自家豪宅里办以诗为主的文学沙龙,常在雅赌中获得诗意,称越输钱,诗写得越好,时称赌国诗人。 卲洵美留学剑桥后,又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等人相识,由此醉心于英诗,追求英式诗风。他可以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写诗,落笔字迹美丽,行列清晰,匀称洁净,能直接付印。 他自己如是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 郁达夫就曾盛赞他为很好的诗人,柴树铎评他的诗:有声,有色,有情,有力。 其次,邵洵美还是一流的翻译家,译过拜伦的《青铜时代》,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麦布女王》,泰戈尔的《两姐妹》等。 不过,邵洵美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出版业方面,堪称民国时代最情有独钟的大出版家。 也许是天生的出版情怀,邵洵美在12岁时就显露了对出版的兴趣。他在家里就曾模仿日报样式,将一张32开白纸弄成《家报》,把当天新闻及好玩的事写在纸上,一式誊写四份,分送给祖母、母亲和两个姑姑阅读。 在英国留学期间,就开始效仿北岩爵士在出版事业上的做法:出自己的书,也为朋友出书。 回国后,邵洵美便将继承的万贯家财投入少年中国的出版业上,作为终生事业去追求,旨在娱人悦己,唤醒民智民声。 但他从不以谋私利为目的,即便为出版亏损赔尽家产,亦不在乎,仍倾注全部心血和财力去经营。 写下《断章》的现代女诗人卞之琳就曾提及他办版赔完巨万家资,依旧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从年起到年,邵洵美用在出版事业上的时间整整22年。他从办金屋书店起,到创建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再到成立第一出版社,每一步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他先后接管了《狮吼》杂志,并创办了《狮吼.复活号》、《时代画报》、《文学时代》、《万象》等十多种斯刊,还和友人合作出版《诗刊》、《新月》月刊。 最辉煌时期,是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合作,共同创办《自由潭》月刊,旗帜鲜明地提出追求自由。 抗战胜利后,邵洵美仍致力于出版事业,有自己的印刷厂,曾出任时事周报《见闻》总编,复办《论语》半月刊。 这就是多才多艺的性情才子邵洵美,在率性而为的过程中集文艺、翻译和出版之大成,还为宣传抗战积极出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荣辱皆忘 更让人动容的是,性情才子邵洵美在家景显赫时不骄不躁,在荣光满满时不令不昏,在遭遇困境灾难时不怨不惧,始终如一地保持真性情坦然应对,没有什么弯弯绕,依旧豁达澄澈简单地直面生活,真正抵达把酒临风、荣辱皆忘的至高境界。 年,邵洵美的弟弟邵云骧在香港突然病重却无钱医治。此时,52岁的邵洵美因经济上也断了链,便写给在美国的项美丽(已富足起来)一封信,请她转一千美元到香港为弟弟治病。 谁知,这封原本正常的书信被截获,他由此遭遇一场无妄之灾,视为美蒋特务而被逮捕审查,蹲了提篮桥监狱。 在狱中,邵洵美结识了先出狱的狱友理论文艺家贾植芳,便拜托他出狱后帮办两件事。 一件事是,年曾以世界笔会中国分会的名义招待来访的萧伯纳,其费用46块银元是由他私人承担支付的,但在当时上海大小报纸的报道中,却独没有他的名字,希贾植芳出狱后能写一文以纠正记载上的失误。 另一件事是鲁迅先生曾讥讽他邵公子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陪嫁钱,做文学资本,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我写的文章虽不好,但实实在在是自己写的,不是花钱雇人代写的。希贾植芳在文中一并纠正。 (贾植芳) 这就是活出真性情的卲洵美,即便含冤入狱,也没觉得有多大悲凉。不做亏心事,不怕鬼上门。一生坦荡的邵洵美仅仅在意的是实事求是,自己实实在在办的事,哪怕是小事,也要说清楚。死,也要死得清清白白,不能被甩锅。 狱友贾植芳后来没有负邵洵美所托,出狱后专门写了《提篮桥难友邵洵美》一文,于年公开发表,为邵洵美正了名。 邵洵美其实原本无罪,关了几年,在夏衍等人的搭救下,于年4月接受教育而释放(真正平反时间是在年2月,那时他已离世17年)。 邵洵美出狱后仍一如继往地热爱生活,不泯爱美的真性情。 因与妻子盛佩玉分住沪、宁两地,由儿女分别赡养。邵洵美便不时致信于妻共话家常,其中一封信中如是写道: 你为我买了两只香肚,好极了。我立刻便感到馋涎欲滴,我想有机会再尝真正的南京鸭旽肝,也只要几只,放在哩嚼嚼鲜味。 后来,暮年的邵洵美患上肺原性心脏病,医院治疗,便回家养病,乐观地看待生老病死和人生的无常,都是自然规律,何惧?还作绝命诗表意: 天堂有路随便走,地狱白夜不关门。 小别居然非永诀,回家已是隔世人。 年5月5日,性情才子邵洵美便与世长辞,卒年62岁,即宁静地告别人世间,走完他潇洒风流而又真性情的无常人生。 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贾宝钗所戏的蝴蝶为啥是玉色的,有什么寓意吗? 你若是贾宝玉,你会娶薛宝钗还是林黛玉? 只活了27岁的她,为何也进入“民国四大才女”之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zz/11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朗普第二次被带入掩体躲避中国经济网
- 下一篇文章: 沃尔夫冈顾彬我的心在唐朝,我宁愿模仿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