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胖,一个肥而不腻的70年后老男人,喜欢研究无厘头的历史,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简-书签约作者原创文字,转载授权请联系版权经纪人,非授权谢绝转载。可以转发朋*友*圈哦!

年1月14日凌晨,周有光上天去世,前一天,他刚过完了岁的生日。

年1月14日,谷歌搜索封面的Google不见了,而是用插画的形式展现了Google的中文名:谷歌,用来纪念周有光这位汉语拼音之父诞辰周年。

这位经过晚清、军阀混战、民国时期、新中国四代的老人,在他身上有很多的标签:沈从文的连襟算一个、合肥四姐妹中张允和的丈夫算一个、“汉语拼音之父”算一个,经济学家也算一个。

周有光的一生,早年搞经济,50岁以后搞拼音改革,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都被他摊上了。

有人把周有光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以后是思想家(主要是敢言)。

其实,我最看重的标签是,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

-01-

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原名周耀平。

年,周有光10岁时,全家迁居苏州。

年,入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立第五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

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和语言学。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顾维钧,林语堂、宋子文等都是在这个学校成长起来的。

据记载,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周有光就接到校方的通知,要求每人领取一张姓名卡,在上面用打印机打上每个人的姓名的罗马字拼写法,周有光发现用字母建档相对而言,中文并不太方便。

自此,周有光就开始对拼音感兴趣,选修了语言学。

年,27岁的周有光参加了一个民间组织“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发表了一些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文章,笔名为周有光,自此就正式使用这个名字了。

年周有光在纽约工作期间仍花大量的时间研究这个语言文字学。

但是,这些都是他的兴趣爱好而已,业余工作。

年前,周有光的主业仍是经济、金融。

-02-

周有光这个名字让更多的人认识,并非他的金融专业、也不是拼音对中国的贡献。虽说这两个内容的贡献大,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有点小偏门的。

他为世人认识,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叫做张允和的老婆。

张允和是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二,叶圣陶也是羡慕说谁娶了这四个姐妹福气太大了。

说起来,搬家到苏州的周有光与张允和算打小的相识,而且,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是张允和乐益女中的同学。

两家距离近,张允和常常串门找周俊人玩儿,时日一久这对后来的夫妻就熟悉了。

我把周有光和张允和结婚前分为四个阶段,他们谈恋爱是缓慢进行的,细水长流,不像郁达夫、徐志摩等人用力过猛。

年-年是第一个阶段,周有光对张允和有好感阶段。

在上海上学的周有光有空就回苏州老家,同学之间串串门,有点好感,仅限于此。

这一年,徐志摩在追求陆小曼、陆小曼在闹离婚,民国当下也特别热闹。

年-年是第二阶段,周有光开始追求小他三岁的张允和,属于懵懂阶段。

年周有光毕业了,在上海教书,而张允和也考到了上海的学校,本来就熟悉的两个人在异乡更加熟悉起来。

女大十八变,这时的张允和,已是一个大姑娘了,书香世家的孩子气质优雅无比,清淡有余,明眸善睐。

周有光开始喜欢这个邻家妹子了。

这位邻家妹子对周有光不太排斥,有一点好感。

但是姑娘家家的还是处于害羞阶段,没有答应,而且张允和为了躲周有光,从东宿舍藏到西宿舍,请管理员帮忙撒谎说她不在,周有光每一次来找张允和总是失败而归。

年-年是第三个阶段,表达认同阶段。

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周有光非常坚持。

年,周有光到常州长期出差,与张允和之间交往主要是通过信件,感情慢慢升温。

年,因为战争关系,张允和到了杭州,两个有情人在杭州终于确定了关系。

-03-

确定关系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周有光开始犹豫和担心:“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

周有光早干嘛了?等姑娘答应了,就开始撤退,这是恋爱的战术?

搞不清楚。

张允和回了一封10张纸的长信,中心思想是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女人要独立,不靠男人。

年4月30日,周有光和张允和在上海举办婚礼。张允和是合肥四姐妹中第一个结婚的。

结婚后,周有光在大学教书、兼职银行工作;张允和一边教书一边做编辑副刊;平静的婚姻生活又迎来了新的成员。

年4月20日,他们的儿子出生,取名周晓平,又一年,女儿出生,取名小禾。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逃亡。

年,小禾六岁因病夭折。

年,儿子周晓平又突然被流弹击中,内脏被打出六个洞,幸好抢救过来了。

两次意外周有光都因工作不在身边,张允和一个女人扛起了整个家,非常不容易。

正如她自己说的,命运为了锻炼我,把最难的题都给我一个人。

生性乐观的张允和、豁达的周有光,除了爱,性格和三观也许是夫妻长期维系的关键。

-04-

战争结束后,搞经济的周有光被组织安排到美国学习,随后张允和带领儿子一起去了美国。

年,回国到了上海,在复旦教经济学。

年的“三反五反”运动里张允和被下了岗,就在家里照顾周有光一家老小,这样让周有光得以安心钻研汉语言事业。

毕竟这是他的爱好,更是副业。

年,组织调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确定拼音方案,并于年正式公布。

这次调动让周有光避免了上海经济界的反右运动,对个人是福,对国家也是福。

但是,始终没有躲过文化大革命。

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这一年,周有光63岁,这一劳动就是2年。

他给张允和写信,他担心自己这一辈都离不开干校,无法回到北京,这样的期待太遥远了,他认为张允和不应该被拖累。

张允和回了一句,那我每个月都给你寄眼药水,再加上几块巧克力糖。

周有光回忆:“到了北京后,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喝茶,有的时候也喝咖啡。喝茶、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有一点好玩,更是我们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

-05-

张允和回忆她与周有光在上海第一次握手,她说:“当我的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我就把心交给了他。”

80岁的张允和,每天仍仔细梳妆、认真穿戴,还要周有光评价一番。

年8月14日,张允和安然去世,享年93岁,这对周有光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们一起走过了70年,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坚持走了一辈子。

他买了沙发,夜深人静不再回卧室,每天都曲腿坐在沙发上。

半年后,他把张允和的遗作整理出版,算是最好的纪念。

年,虚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并出版了《百岁新稿》、岁出版了《朝闻道集》、岁出版了《拾贝集》、岁出版了《周有光文集》、岁时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出版。

年1月22日,他们的儿子周晓平因病去世。

这世界上两个最亲的人就这样离去了。

年1月13日,过完岁大寿的周有光,次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岁。

-06-

周有光生前最烦别人叫他“拼音之父”,所有的荣誉在他看来都是虚无。

他们有一张两人的婚纱照。

周有光写的是:人得多情人不老。

张允和补上一句:多情到老情更好。

这是他们的爱情、他们一生最好的见证。

经历平淡、经历跌宕的时代、经历了别离的痛苦,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海誓山盟,依然相守,这才是人间最美的爱情。

作者:蓝胖,肥而不腻的一个70年后老男人,最好的时光虚度光阴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喜欢研究无厘头的历史。

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zz/1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