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遇见你,遇见爱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林语堂曾说过:“在人生的战场上,夫妇乃是最好的队友和伴侣。” 这句话道出了普通大众所追求的美满婚姻:有幸遇见,共同付出,彼此成就,相伴一生。 这样的婚姻,温暖且踏实。 林语堂的一生,爱过,却没有恨过;遗憾过,却没有后悔过。 张小娴曾说:好的婚姻使你的世界变得辽阔,如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漫步。 是的,好的婚姻,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能让我们的视界更加辽阔,能让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 林语堂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描绘出了“好婚姻”的画卷:既娶之,则爱之。既处之,则惜之。 难怪有人说,是男人就娶廖翠凤,是女人就嫁林语堂。 他们的婚姻,令人钦羡。 一 很多人都知道,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发明家。 很多人也都知道,林语堂有一位被他宠了一辈子的妻子,叫廖翠凤。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林语堂在读大学前,在他的出生地福建龙溪,曾经有一段刻苦铭心的初恋。 林语堂在《我的故乡》中说过, “一个人在儿童时代的环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关系。我对于家乡的环境所赋予我的一切,我都感到很满意。” 因为,在他记忆中的故乡,珍藏着他一生都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赖柏英。 林语堂和赖柏英,出生在同一个村子。 小时候,他们一起捉鲶鱼,一起捉虾鳖,一起爬山,一起嬉戏。 在青山绿水中,两人慢慢对彼此心生爱意。那爱,纯粹,纯洁,难忘。 那时候的赖柏英,有一个“特异功能”。 她蹲在小溪边,静静等候蝴蝶飞来,等蝴蝶停靠在她乌黑的头发上。 待蝴蝶停稳后,她会轻轻起身,带着蝴蝶缓缓行走。 蝴蝶就像被施了魔法,轻轻煽动翅膀随着她一起向前移动。 看到此情此景,少年林语堂惊呆了。 他眼前的少女,仿佛带着光环,如精灵一般,有灵气,清澈,明亮,迷人眼。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 它使孩童在转瞬间成长为少年,又推着少年离开故乡,去远方。 虽然,林语堂爱赖柏英,赖柏英也爱林语堂。 可终究,一个向往远方,一个却只能留在故乡。 一段美好的初恋,至此,只能留存在各自的记忆里。 初恋,是人的一生中,永远无法忘怀的美好。 后来,林语堂把赖柏英写进了书里,这本书就叫做《赖柏英》。 那段儿时的爱恋,始于懵懂,终于梦想。 二年,林语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彼时的林语堂,文采斐然,长相清秀,是众多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那时,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同学是陈希佐和陈希庆兄弟俩。林语堂八十岁那年,他在《八十自述》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这里的好友,就是陈希佐兄弟俩。而他热爱的那个“好友的妹妹”,名叫陈锦端。陈锦端就读于与圣约翰大学仅一墙之隔的玛丽女校。林语堂第一次见到陈锦端,就心生热爱,用他的话说,“她生得确是其美无比”,只一眼,他就已被深深吸引。陈锦端天真烂漫,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她不仅有漂亮的脸蛋,还画得一手好画。在林语堂心中,陈锦端就是美的化身,就是他苦苦寻找的终生伴侣。在陈锦端心中,她对博学多才、外表英俊的林语堂,早有耳闻,且暗生情愫。互有好感的两人,相识后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深陷爱河。有一次,林语堂和陈锦端倚靠在相思树旁,四目相对。林语堂对陈锦端提起儿时的志向,他说:“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林语堂!”陈锦端不假思索地说:“我要作画,把人世间的真善美化作无声的语言,用我的画笔,把他们全部都融进我的作品。”看,他们俩是多么般配,连梦想都如此靠近。但是,正当热恋的他们憧憬未来的时候,他们忽略了,在那个年代,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大事。陈锦端的父亲,是归侨名医陈天恩;林语堂的父亲,是乡村教会牧师。这两个家庭显而易见的:门不当户不对。和小说里的桥段一样,相爱的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出身名门的女方家长,棒打鸳鸯。对于这段无法结合的爱恋,林语堂曾写道:吾所谓钟情者,是灵魂深处一种爱慕不可得已之情。由爱而慕,慕而达则为美好姻缘,慕而不达,则衷心藏焉,若远若近,若存若亡,而仍不失其为真情,此所谓爱情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实在可惜。但,林语堂直到八十岁时,依然无法忘怀陈锦端,他深深将她埋在心底,记挂了一生。有一次,陈锦端的嫂子去香港探望林语堂,当听说陈锦端还住在厦门时,林语堂双手硬撑着轮椅扶手要站起来,他高兴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妻子廖翠凤知道他对陈锦端一往情深,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远行,忍不住对他说:“语堂,不要发疯,你不能走路,怎么还想去厦门?”林语堂和陈锦端,相爱且深爱,却不能在一起,实在可惜。这场爱恋,始于一见倾心,终于门户偏见。三陈锦端和林语堂的婚事,受到陈锦端父亲陈天恩的坚决反对。也许是陈天恩为了弥补对林语堂的歉疚,他把隔壁的廖家二小姐,介绍给林语堂。廖家二小姐廖翠凤,后来成为林语堂宠爱了一辈子的妻。廖翠凤的哥哥同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念书。对于林语堂,廖翠凤早已从哥哥那里知晓一二,并对博学多才、风度翩翩的林语堂,甚是满意。但刚刚失恋的林语堂,还没完全走出来。他之所以同意娶廖翠凤,主要是因为同为富家小姐的廖翠凤,丝毫不嫌弃他家世的贫寒。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廖翠凤的母亲不无担忧地对她说:“他是个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廖翠凤不答反问:“穷有什么关系?”就是这一句话,深深感动了林语堂,一段美满姻缘,由此而起。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办了婚礼。婚后不久,林语堂申请到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奖学金。随后,他带着妻子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求学。在婚礼的第二天,林语堂在征得妻子同意的情况下,把结婚证书一把火烧了。他说:“把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烧掉婚书,是林语堂对妻子许下的一辈子的承诺。因为,从廖翠凤不嫌弃他家境贫寒,义无反顾愿意嫁给他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辈子,就是她了。在他心底,这位勇敢的女子,就是他一辈子的良人。到美国后,林语堂一头扎进哈佛图书馆,潜心修学。但,在哈佛读了一年,他的助学金却被停了。助学金被停,家境又不富裕,林语堂的生活陷入的困境。幸好,在那段经济困难的岁月,廖翠凤用自己元的嫁妆来维持生活。在最艰难的时候,她还把首饰变卖来贴补家用。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林语堂回国,在北京、厦门等地教学任职。在当时,很多文化名人抛弃发妻,另寻时髦的知识女性为妻。廖翠凤当然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她打趣地说:“人家做了教授,一窝蜂地离了黄脸老妻、娶新潮女生,你就不想赶这个时髦?”林语堂笑着摇摇头,安慰妻子道:“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时髦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离了你,我活不成呀。”曾经有人向林语堂讨要婚姻美满的秘笈。他说:“我们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爱情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他还说:“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倘若你智慧,即使婚前你和爱人不相识,婚后你也是能和爱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的。”林语堂,他是聪明的,同时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想要的是一个理想的家庭,一个贤惠的妻子,几个可爱的孩子。可以说,林语堂这一生都是照着自己的理想过的。他常常得意地说,他把一个老式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是啊,好的婚姻,不一定始于爱情。但,好的婚姻,是可以诞生美好爱情的。这样的爱情,风雨相伴,永不倒塌。四结婚50周年,是金婚。年1月9日,是林语堂与廖翠凤携手走过50个春秋的日子。在这一天,林语堂给妻子廖翠凤送上一枚勋章,上面刻着诗人詹姆斯·惠特孔莱里的《老情人》一诗: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林语堂说:“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旧式的,是有父母认真挑选的。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爱情由结婚才开始,是以婚姻为基础而发展的。”他还说:“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林语堂不仅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婚姻。他也知道,以他自由的天性,只有廖翠凤这样的妻子才能完全包容。也因为这份包容,他才得以肆意挥毫,取得不俗的成就。同时,廖翠凤也是聪明的。她的聪明在于她不计较,她通透,她宽容,她把林语堂当孩子一样照顾。她虽然生于富贵之家,但是她不怕吃苦,也不怕穷困,她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乐趣。这一对夫妻,多好!因为,遇见你,就遇见了爱!大脚宝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zz/9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产44万在加拿大各省可以买什么房
- 下一篇文章: 消失的教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