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株号称长沙城第一高的海棠树,卓尔不群,远远高出了周边所有树木。此时她花开正盛、娇艳欲滴,盼顾着浩渺的江面,向着隔江相望的远山、浩荡无情永远奔腾不休的流水,展示自己一生中最最美好的时光。

对于三层楼上那些正欣赏着她的风流名仕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他们自己最值得记忆的一段时光呢?

题图:齐白石《超览楼禊集图卷》局部

公元年,旧历辛亥年。这年清明之后两日,齐白石在长沙应老师王闿运之邀,参加了在前军机大臣瞿鸿禨宅第内超览楼上的一次聚会。

齐白石不仅见到了前军机大臣瞿鸿禨,也“得见超览楼诸公子”,日后与齐白石长期交往的就包括瞿鸿禨小儿子瞿宣颖(号兑之,-年),他同样也是王闿运的门生,算起来应算作杨度和齐白石的小师弟。

而从画学渊源来看,这位瞿宣颖与齐白石的文化交往圈有着另一层更近的关系。

瞿宣颖早年曾拜尹金阳为师,学画梅花,据齐白石回忆说他“会画几笔梅花,曾拜尹和伯为师,画笔倒也不俗”。在本号此前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这位尹金阳(—年),他字和白,另字和伯,号和光老人。尹金阳与杨度为姻亲关系,他是杨度弟弟杨钧的岳父,齐白石也曾受教于他。尹金阳的弟子还包括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以及日后齐白石的大伯乐陈师曾。

在超览楼的这次聚会上,王闿运为齐白石布置了一项任务:“濒生足迹半天下,久未与同乡人作画,可为画超览楼禊集图。”

《超览楼禊集图卷》局部之一

《超览楼禊集图卷》局部之二

意思是要齐白石将本次聚会场景画出来,就像北宋时期苏轼、苏辙、米芾、黄庭坚、张耒、晃补之等一干人在驸马王诜家举行过“西园雅集”之后,李公麟所作的那样。

苏轼等人的西园雅集是为仿效王羲之等人的兰亭“修禊”,这两场风流聚会一直为传统文人所仿效。李公麟所作的《西园雅集图》成为后世诸多画家临摹的范本,这些画家包括南宋马远、明朝的仇英、唐伯虎、清朝的石涛,以及近代的张大千等等。

王闿运为齐白石布置的课后作业,便是绘制一幅类似的《禊集图》。禊读音为xì,指我国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清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然而,在年长沙那个春天,看过樱花、赏过海棠、喝过美酒后的齐白石却未能完成画作。他解释称:“璜因事还乡,久未画图报命。”

这项课后作业,过了28年,经瞿宣颖的提醒后齐白石才补上了这幅画。

壹沦陷

年春天,与47岁的齐白石在长沙聚会时,这位瞿宣颖才17岁。

瞿宣颖早年拜王闿运学诗文,后又进入北京译学馆学习。辛亥革命爆发后,其父瞿鸿禨迁居上海,瞿宣颖也应是随父亲,进入上海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就读五年之久。

年6月,他在圣约翰第二十一次毕业典礼上获国文科大学毕业证书,并获得“国文最优”等多种奖章。按照圣约翰学制,他本将继续学业,不久即可顺利拿到文学学士学位。但他因个人原因而从圣约翰退学,于年上半年转入复旦学习,次年6月毕业后留校,直到年离开复旦北上。

在复旦期间,瞿宣颖曾担任了校刊《复旦》杂志的中文主编,还参与编撰过《复旦年刊》。此后瞿宣颖曾担任国民政府国务院秘书,国史编纂处处长,印铸局局长、河北省政府秘书长等职。后任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讲师,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其留下著作有《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等。

《超览楼禊集图卷》细部

年,瞿宣颖在北京再次拜访了齐白石。当年的翩翩公子已经是一位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定居京城的齐白石已是76岁的老人。此处需要简略交代下这段时期齐老的年龄算法,他早年曾听信算命先生所言,因避祸从年起用“瞒天过海”法,开始自称77岁,也因此齐老画作中的年款署75的很少,更没有署款76的。

号称77岁的齐白石的确在他75岁时遇到了一场“大祸”,这便是77事变。年7月,北平、天津沦陷。此前齐白石在艺术学院和京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数年,而自北平沦陷后,他便辞去教职,闭门家居。

在其自述中,详细描述过当时的心情,如今读起来依然令人为他、为那个时代的所有人而揪心:

“我们的军队,终于放弃了平津,转向内地而去。这从来没曾遭遇过的事情,一旦身临其境,使我胆战心惊,坐立不宁。怕的是:沦陷之后,不知要经受怎样的折磨,国土也不知哪天才能光复,那时所受的刺激,简直是无法形容。”

插图:齐白石《孤舟渡海立轴》湖南省博物馆藏

在这期间,齐白石唯一参加的一次重要社会活动是悼念陈师曾、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这是他自北平沦陷后第一次“出大门”。

这位爱国诗人于当年九月逝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陈三立表示“决不逃难!”在北平、天津沦陷后,日军欲招致陈三立,他绝食五日,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齐白石为其所作的挽联为:“为大臣嗣,画家爷,一辈作诗人,消受清闲原有命;由南浦来,西山去,九天入仙境,乍经离乱岂无愁。”

贰往事

齐白石为年那次长沙禊集所补作的图画,正是完成于北平沦陷次年秋天。他在画后提款称:“已卯秋九月大病后,手不应心,强涂塞南。白石齐璜。”

这幅《超览楼禊集图卷》曾于年北京画院举办的齐白石大展中亮相,网络资料显示该图为纸本设色,纵36.3厘米、横.4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

齐白石:《超览楼禊集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卷末有齐白石所题长款,介绍了此次聚会以及补作此图之原委。齐老写道:“前壬子春,湘绮师居长沙,予客居谭五家,一日湘绮师笺曰:明日约文人二三,借瞿氏超览楼宴饮,不妨翩然而来,是日饮后,瞿相国与湘绮师引诸客看海棠,且索余画禊集图,余因事还乡,不及报命。后二十七年,兑之公子晤余于古燕京,出示相国及湘绮师超览楼禊集诗,委余补此图。”

——此处的壬子春,应为辛亥春。齐白石《白石自状略》中亦将此次聚会时间向后错了一年,若是对照王闿运等人的记载,此次聚会应是辛亥年,即年。也因此,齐老题款中所谓“后二十七年”,实际应为“后二十八年”。

通过这段题款,也为我们补充了另一信息:齐白石当年在长沙盘亘月余,应是“客居谭五家”,也就是说他住在谭泽闿家,谭泽闿为谭延闿的弟弟,排行老五。

参与这次聚会的主要人物,通过前文我们已经做过大致了解,分别是:瞿鸿禨、王闿运、齐白石、金甸臣、瞿宣颖等人。另外还有一位便是谭泽闿,在王闿运和齐白石的记录中,谭泽闿参加是次聚会。

但在瞿宣颖留下的文字中(庚子年题跋)中,却说谭泽闿当日未能出席。然而,瞿宣颖也在自己的日记中叙述了在这次聚会后一日,“十一日阴。濒生、祖同、周生来。”

由上述信息观之,谭泽闿是否参与过十日的聚会,也许并不关键,这些信息足够告诉我们这一事实:他是齐白石社交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有关谭泽闿的介绍,另文细表。

卷末齐白石所题长款之一

卷末齐白石所题长款之二

瞿宣颖登门拜访时,齐白石不仅补画了28年前老师为他留下的课后作业,还题了三首绝句。

其中之一,更是为了补上王闿运在34年前为他留下的另一份课后作业:

早在年(农历甲辰年),齐陪同王闿运游览南昌时,正值七夕节。王闿运感慨南昌自从曾国藩去后,“文风寂然。今夕不可无诗”,于是出了上联: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让齐白石等人对。当时在座的包括木匠齐白石、铁匠张仲飏,铜匠曾招吉,但这“王门三匠”都没有对出来。

对于这次事件,齐白石觉得“很不体面”。当年中秋节回到湘潭的梅公祠后,依然心有愧疚,于是将“借山吟馆”中的“吟”字删除,只名为“借山馆”。齐白石对于“吟”字的取舍,表露出他在努力蜕变为一位“文人画家”过程中对于诗文的格外重视。

而在34年后,齐白石因诗文功底的不断增强,完成了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文人身份”的转换。他衰年变法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让他成为被公众所接受的一代大师。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王闿运当年在南昌为他布置的作业。

这幅《超览楼禊集图卷》后题绝句中第一首,便是为了纪念王闿运:“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追思处处堪挥泪,食果看花总有思。”在其后齐白石用了小字作注:前甲辰(年)予侍湘绮师游南昌,七夕师以石榴啖诸门客,即席联句。

虽然时隔34年,齐白石仍念念不忘老师当年的教诲,更不怕揭示自己当年未完成对联的窘况,这反映出齐老的真诚、执着和质朴。

叁海棠

齐老留下的绝句之二,是对前军机大臣瞿鸿禨的致敬,其内容更是直接和画面相关。

当年瞿鸿禨宅邸中的超览楼到底什么模样?他们家的樱花、海棠又开得如何美妙?

在文章中,我们通过了一张老照片已经从具象、写实的角度近距离地感受了下这次聚会的场景、以及樱花盛开的氛围,那么从齐老此图,我们便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座理想化了的超览楼,也包括当时江边的美景以及楼前的海棠。

照片:年瞿鸿禨第内超览楼前合影

齐老第二首绝句中写道:送老还乡清宰相,居高飞不到红尘。一日楼头文酒宴,海棠开上第三层。其后注称,当时瞿鸿禨自诩自己海棠树高花盛,在长沙应数第一。

其第三首绝句,便是赠给瞿宣颖的。同样,齐老将28年的时光少记了一年:

“清门公子最风流,乱世诗文趁北游。二十七年浑似昨,海棠开候却无愁。”

回到前文所提到的李公麟所作《西园雅集图》,米芾在《西园雅集图记》中曾描述说:李伯时效唐小李将军为着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之气。

——我们可比照下齐老的这幅《超览楼禊集图卷》,他用色大胆,但同样超凡脱俗,又极具自己的风格。那株号称长沙城城第一高的海棠,正盼顾着浩渺的江面,她卓尔不群,远远地高出了周围所有的树木,此时花开正盛、娇艳欲滴。她正向着隔江相望的远山、浩荡无情永远奔腾不休的流水,展示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对于超览楼三楼上那些正在饮酒作诗的晚清风流名仕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他们人生中值得记忆的一段美好时光呢?

此处内容参考了《澎湃新闻》网页版年2月21日文章《瞿宣颖与复旦:曾和于右任并列的人物,为何被校史遗忘》作者田吉。

有关北京、北平等地名沿革——辛亥革命后,如今的北京地区延续清制,为顺天府;年,袁世凯改顺天府为平津,首长称平津尹。直到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此后日伪时期称作北京,年恢复北平市;年9月,再次更名为北京市。

本文为《齐白石“衰年变法”之谜》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1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