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但是我仍然想说出来,当然这样的话肯定不会被这个社会喜欢,因为很多人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没有那么光彩。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认为自己是愚蠢的,相反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如果当你坚持认为自己没错的时候,那么谁错了?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认为标新立异是聪明,也有很多人认为真理是属于他们少数人的,当然也有人认为凡事唱反面证明自己有思想。

背离式思想案例1

年美国纽约曼哈顿国王学院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常青藤名校之一。

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34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和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讲这所大学的辉煌历史,而是讲这所大学的一个系,和一个人,看看社会精英群体的背离式思想有多严重。

20世纪初期,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工做了一件具有非凡勇气的事情,也就是以自己的名义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一个汉学系,也就是后来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这个人就是被后世包裹了很多金箔的丁龙,一个从福建出走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工人,和他的同胞一样他们共同有个被歧视的称呼“猪仔”。

丁龙毫无疑问是幸运的,但是他有很多同胞被埋在了太平洋铁路的枕木下,曾有传言太平洋的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有一个中国人的尸体。

其实华人一直被标签成吃苦耐劳,逆来顺受,即便是现在也没改变多少,当时的美国社会普遍歧视华人,也不会雇佣华人,也就说华人真实的待遇不如一个美国黑人,但是这样的丁龙还是被一个美国人雇佣了。

他就是一直帮助丁龙垫资支持汉学系的美国人卡本蒂埃,没有人去关心这个故事背后的伤痕,网络上也是到处歌颂这一对主仆的感人事迹。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丁龙的遭遇,在雇丁龙以前卡本蒂埃就因为虐待仆人并且致残被告上美国法庭,这是当时轰动全美的新闻,其结果导致没有人愿意给他家当仆人。

于是卡本蒂埃从自己属下的修路工人中选准了丁龙,显然丁龙的待遇肯定不会比卡本蒂埃以前的几名仆人好,更何况他是被美国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华人。

事情的转机上某一次被虐待离开卡本蒂埃家的丁龙在报纸上看到其主人家被烧毁,他弃前嫌,主动给来帮助他的主人。

于是卡本蒂埃冰凉的心被捂热了,也就有了后来帮助自己仆人圆梦的想法,于是华人丁龙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当然感动的只是中国人。

没有人提他的苦难,彷佛天经地义,从媒体到社会所有人都歌颂这一对主仆,这种文化的自卑从清朝后期形成后就没有消失,而且越来越壮大。

背离式思想案例2

顾维钧近代中国的外交名人,即便是在陈道明老师主演的某部电影中也是一副十分正面的形象,但是分开来看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年的某一天,12岁的顾维钧被民国看相奇人张衡山相中为婿,他认为顾维钧将来贵不可言,但是他没料到的是他会相人,却相不中人心。

起初的顾维钧家境贫寒,甚至一度要辍学经商,在岳父的帮助下他进入了当时上海最好的贵族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的一生可以说十分精明,甚至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沾惹到一点尘埃。

他人生飞黄腾达是三个女人加三个岳父接力扶持的结果,好比接力赛一样,他就拿起了最后一棒,完成的荣耀加身的事业。

第一棒:第一任岳父,供他完成学业,当年顾维钧出国留学的钱是他岳父张衡山变卖祖产筹集而到的,这让他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从穷小子变成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

第二棒:第二任岳父,帮他完成人脉的积累和事业的起步,顾维钧的第二任妻子唐宝玥是当时的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千金,基本顾维钧的方案必须通过,不通过唐宝玥就去闹其父亲,从不例外。

第三棒:第三任岳父,印尼华侨首富、糖王黄仲涵,黄蕙兰是其女儿,出手阔绰,当时顾维钧的很多政治活动都受到其妻子财力的支持,如果没有黄蕙兰的财力支持,被通缉的顾维钧很可能就无法回国进入民国政府。

可惜这三个阻力顾维钧飞黄腾达的女人其人生结果并不好,张润娥青灯古佛,孤身一人死在佛灯前面,唐宝玥29岁就去世,和黄蕙兰也没有感情,甚至顾维钧一次和张学良打麻将被黄蕙兰追来羞辱一番。

当然如今精己主义横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似乎只要成功了过去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再说一点题外话,最近妹妹生产,结果产房都是先劝自然分娩,让自己写申请书手术,大讲手术的可怕,结果到了最后所有产妇都开一刀,不开刀的不打麻药,里面的猫腻我就不多说了也不想细说整个事件,当然这不是个例,只是生活中处处都是莆田系让人无奈。

可能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背离式的思想有多可怕,拥有背离式思想的人多可怕,那些背离社会道德和观点的人会做出什么,谁也无法预料。

让文明先从自己开始,或许以后会变得不一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c/1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