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220/4341390.html

使徒家话——景海女师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天赐庄一带,从年的存养书院到年的博习书院,医院、医院、东吴大学、圣约翰堂、博习护校、景海女校等,成为清末民初苏州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为美国监理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所建立。她于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中西女塾”并担任校长,宋庆龄三姐妹、唐瑛、郭婉莹等都曾就读该校。海淑德当时意在苏州按照上海“中西女塾”的规制办一所同样的女校。学校终于在光绪二十八年()在苏州天赐庄建成,当时海淑德已经归天(年)。美监理会为纪念这位献身中国女子教育十七年的女传教士,把学校命名为“景海女塾”,以表示对海淑德的景仰之意。

年,传教士潘慎文的夫人,在天赐庄创办了“冠英女塾”,为苏州第一所女子学校。潘夫人胆大且有魄力,当时开了风气之先。一开始,深藏闺中的苏州女孩入学者极少,她便从宁波等地招来女生二十名。除免收学费、宿费、书费外,还供给膳食和被褥等物。有了这些优待,学生逐渐增多,学校也始具雏形。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因监理公会在天赐庄要办一所规模较大的女校,冠英女塾才告结束。

景海女塾是清末民初苏州的贵族学校,在历史悠久的古城,有了一座培养现代淑女的学堂。景海女塾第一任的校长是美国监理会宣教士贝厚德,最初的办学宗旨是专门培养名媛淑女和高素质的优雅的女性。与先前免费义务教育的“冠英女塾”不一样,它像上海“中西女塾”一样,实行收费制度,招生对象已不再是贫困家庭的子女,而是中上层家庭的女儿,培养具有基督教信仰的淑女。年《苏州景海女子学堂改良章程》中指出:“本学堂之设专以襄助中国振兴女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设有国文、英文、算学、理化等科目,并有钢琴科、体操科。学校收费也是相当昂贵:“膳食费通年以十个月计算,寄宿者每月英洋十元,走读者每月英洋四元”。尽管学费开销不菲,社会名流、富商巨贾依然趋之若鹜。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也以能将女儿送进景海为荣,以籍培养成才。

年,景海女塾改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LauraHaygoodNormalSchool)。它除了培养一些高雅优秀女性外,也为儿童和女子教育事业输送人才。推行中文教学,并重新制定课程,重点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将英华所办幼稚师范并入。教材、教法、设备和活动内容均仿照美国幼儿师范,对中国幼稚教育影响较大。年由女宣教士亮美兰任校长,年盖培德继任,年殷罗德任校长。

年国民政府的规定,教会学校必须向政府立案,校长也要由中国人担任。年,江贵云成为第一位中国女校长,修订新规程,并将学校分为初中与师范二部,由江苏省教育厅核准备案,又改组实验小学与幼稚园,为同等学校树模范。设有音乐师范科、高中师范科、幼稚师范科三个科,并附设幼稚园,后又增设日间托儿所。

为了吸纳更多青年女子入学,转变面向社会上层的办学理念,降低了学校的学膳费,各科也逐渐推行用中文教学。任教的老师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继江贵云之后,杨宝瑜、杨锡珍先后任校长。

杨荫榆在年《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报告书》中记述当时学校的情况:(甲)全校共有学生人,来自九个省份,最远者来自南洋群岛,且有曾在社会服务七年以上再来求学者,初中、师范两部学生已为基督信徒者约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上学期初中毕业十三人,师范毕业二十人,除升学外,俱分别在各地任教职。(乙)全校教职员共38人,其中西国教师5人,中国教师之为基督徒者有29人,约占全校教职员数百分之七十五。(丙)学生课外活动有:参加励进会、青年会;举办校工夜校,每夜授课一点钟,由学生主教,每星期由学生请定一教师为特别之演讲;每日晚餐前一刻钟举行祈祷会,教师亦加入,校工则在星期日晚饭后举行之;到医院探慰病人;加入圣约翰堂唱诗班、星期日主日学等。东吴大学的戴荪(J.W.Dyson)教授和景海女师音乐系合办了一个唱诗班,该唱诗班在圣约翰堂的礼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抗战起学校迁往上海、四川上课。抗战胜利后返苏复校。

苏州的景海女师和上海的中西女中、湖郡女中,并称为当时著名的三大女中,她们也都是姐妹学校,教育分科全面,教育方法灵活,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学。

在苏州,素有“东吴大学多才子,景海女师多佳人”的说法,景海女师培养的大批新型知识女性,有年就读景海,后成为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的吴贻芳。年,她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有年保送景海女师,后成为中国幼儿教育专家赵寄石;有七岁时就进景海就读的著名翻译家文学家赵萝蕤;有第一位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的女性作家、翻译家薛琪瑛;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有任振华女中校长的王季玉,她们都毕业于此。

年之后,人民政府接办该校,改名为苏南幼稚师范学校,竖年7月,学校师范部并入苏南新苏师范学校,初中部由私立振华女子初级中学接办。年天赐庄东段景海女中全部校舍并入东吴大学,即今天赐庄苏州大学北部,校门搬到了景海女中礼堂西路口。

在苏州城建档案馆内保存着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其中就有一套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建筑设计图。当年设计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建筑的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中国人自创事务所之一。

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现为苏州大学本部校园的一部分,基本保持原有布局。校舍是一座红砖砌成的二层西式红楼,故被唤作“红楼”。中西结合风格的门廊,拱形门窗。正门的门楣上镌刻着“THE·LAURA·HAYGOOD·MEMORIAL·”字样,译为“纪念劳拉·海淑德年”。主要建筑有红楼、礼堂(敬贤堂)、崇远楼、彤云楼(现改名凤鸣楼)、绿波楼(现改名绿楼)及附属建筑传达室(现名读者服务部)、厚德亭(现名陶然亭)保存完好,总建筑面积.65平方米。现存建筑与南部的东吴大学旧址建筑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构成了苏州最为壮观的近代西洋建筑群落。

年,景海女师旧址被列为苏州市第五批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幼稚教育,也为儿童和女子教育事业输送人才。还培养了一大批高雅优秀的女性,有些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

历史的变迁,往事成为人们的记忆;依然矗立的建筑,仍发挥着它的功能。在苏州女子和孩童幼稚教育中,景海女师开创了先河,画上了一笔抹不去的浓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c/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