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middot斯坦纳谈疾病与死亡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斯坦纳博士所说的苦难的源起,来自意识的生出,苦难与意识似乎是两项无关的东西。其实以二元对立的情形而言,苦对乐,生对死,病苦乃是来自健康,没有病苦就不会有健康的观念。但是如果没有意识,这一切都无法存在,所以意识是一切的根源,这乃是实情。不过会有苦的生出,乃是我们自己过去令其他的生命受苦,现在又回到自己的身上显现。于是,我们学到,这种苦并不好受,也学到有意识有生命就无法避免苦乐的共同显现。于是藉著意识淨化自己,不再造作受苦的因就是本文的意义。以下续完博士的全文:苦难的源起2/2斯坦纳博讲于士柏林,一九○六年十一月八日当我们明白了「苦难和痛苦」和围绕著我们的「意识灵性」之间的连结与关系,我们就会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启蒙师,他们是根本而直觉的知道这样的事情,他们当然就会看到痛苦乃是意识和生命的基础。他们的话:「在大自然中,每一个生物都在痛苦中叹息,充满殷切的期盼,想达到那神子的状态。」这是在保罗的罗马书第八章(8:22~23),是意识在痛苦中的基本状态的精彩表达文字。于是,我们就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早就想透了为何要归给痛苦一个全方位重要的角色。我想再举一个例子。一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说,当看著围绕著我们的大自然的一切,她的面貌之下似乎处处皆是痛苦和苦难。是的,当一个人观察高等动物,能更深入观察的人就会看到他们那充满痛苦的表情。而谁能否认,很多动物的面相都看起来就像是隐藏著深深的痛苦?如果我们看看我们刚才描述的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到意识的起源于痛苦。所以一个生命,藉著破坏,建立了意识。从生命的衰变中,升起了更高层的元素,不断地从死亡中创造出自己。如果生命不能受苦,就绝不可能升起意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死亡,就永远不可能在可见的世界中有灵性存在。这就是灵性的力量-它重塑破坏成为比生命层次还高的东西,因此,在生命之中形成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识。一层又一层往上,我们看到各种痛苦的经验发展成意识的器官。我们看到它在动物身上,因为要做外部的防卫,只有一种反射的意识,就像人类为防护危险时闭上了眼睛。当反射运动已经不再足以保护内心生命,当刺激过强,则内在抗拒的力量升起,就生出了感官:触感,眼睛和耳朵。你从许多不愉快的经验中,甚至也许是本能的,知道这个说法是对了。你在更高意识的状态下更是确切的知道,刚才所说的都是真理。有一个例子会令你更清楚。你何时感觉到你的内在器官?你经历一生,从未感觉到你的胃或肝或肺。只要他们健康,你不会感觉到你的器官。你只有当他们给你痛苦时才会感觉到他们,只有当它令你感到痛了,你才会真的知道你有这个或那个器官。当你觉得有些地方出了毛病,那就是破坏过程已经开始。如果我们接受这个例子和解释,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有意识的生命是不断的从痛苦中诞生的。如果疼痛在生命中升起,就生出了感触和意识。这个出生,这个带出较高的元素的过程,会在意识中再度以「快乐」的型态反映出来,除非以前有出现过「痛苦」,否则就永远不会有一种「快乐」感。在刚从物质肉体层次升上来的生命,此时还没有快乐。但是当痛苦已经产生意识,并进一步的以意识的身分有创意的去运作,那么这个创意就更上了一层楼,并以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创造」乃是基于欲望和快乐感。快乐感只会出现在有可能产生内心或外在的创造之处。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每一个快乐的基础都是创造,就像每一个不快乐也都必定要有创造为基础。用一个在较低层次表达的苦难为例,飢饿的感受,例如,它可以毁灭生命。你用滋养去克服它,吃入的食物就变成享受,因为它是增补的方法,会产生生命。所以你看到较高层的创造,快乐,乃是升起于痛苦的基础上。于是在快乐感之前,必有痛苦。因此,叔本华和爱德华?冯?哈特曼的哲学可以说是正确的,认为苦难是人生的一个共同的感受。不过,他们没有追溯到痛苦的根源,没有走到痛苦是进化到更高的东西的地步。痛苦的根源乃是在于「意识从生命中升起,灵性从生命中生出。」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人类灵魂中升起的「苦难和痛苦」与「知识和意识」之间的连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更高尚、更完美的状态是如何的脱胎于痛苦。那些经常听我演讲的人就会记得,这情形好像暗示了一种启蒙的存在,从此处就有了更高的意识进入人类,人类就从一个单纯的感官感知者变成灵性世界的观察者。有人如是说,如此一来,在人类灵魂中沉睡中的力量与能力,就可以被拉出来,就像可以经由手术让某些天生的盲人重生眼见的力量,对这个新生的人而言,整个世界似乎转化为一个更高的层次。就好像那生来盲眼的人重见光明,对这灵性新生的人而言,万物似乎也有了新的光明。但这情形唯有在刚刚描述的过程是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之内发生的才有可能,当在普通人之内是黏结在一起的功能变成分离了,一种破坏的过程进入了人类低层本性的部分。然后那更高的意识,那灵性世界的观察者,才能进入。有三股力量在人类的本性中:「思想,感受,意志」。这三者要仰赖于人的肉体组织。某些「意志」的行为会在某些「思想」和「感受」的过程发生后出现。如果这三股力量要和谐运作,人的组织就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运作。如果某些传输被中断,某些部位病变,那么思想,感受和意志之间就没有适当的和谐。如果意志的器官有缺陷的人,就无法转化他的思想为意志的动力。他在实践方面就很软弱,他毫无疑问可以思考,但是不能化为行动,把想法变成现实。另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人的状况是无法正确的用思想引导他的感受,将他的感受和谐融入幕后的想法。精神错乱就是这种情形。当今的正常、没有受苦的人类的思想,感受和意志间是和谐共事的。这对进化的某些阶段而言是正确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和谐在当今的人类中是以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方式存在的。如果他被启蒙,如果他要见到高等世界,那么这三个成员,思想,感受,意志,就必须相互分离。意志和感受的器官必须要忍受分离的痛苦,因此一个启蒙者的肉体组织与一个非启蒙者是不同的。解剖不能证明这一点,但思想,感受和意志之间的接触被中断了。启蒙者就能够看见有人深深的受苦却没有任何感情搅入其中,他可以保持相当冷静,只是旁观。为什么会这样呢?启蒙者绝对不能有不自觉的感受、思想、意志的相互关联;他的慈悲是自由自主的,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境界迫使他慈悲。这就是启蒙者和非启蒙者的区别。这种更高的意识会生出一种更高的物质,于是这个人类就分裂成感受人,意志人及思想人。第一次出现了统领这三者的更高层次、新生的人,从一个更高的意识令这三者协同运作。再一次地,在此处,死亡、破坏也必须介入。如果这种破坏发生的同时,新意识并未升起,那么此人就会精神错乱。因此,精神错乱无他,也不过就是此人在支离破碎的同时,却没有生出更高的意识出来掌管一切的状况。所以,这裡也有两个并行的元素:一种对低层的破坏的过程和较高层次生成的过程并肩而行。就好像静脉中有毒在血液中生出。这就像普通人的意识是在红色和蓝色的血液之间创造出来的,启蒙的人类的更高的意识则是在生命和死亡的合作之下在内产生。大乐的状态就在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的愉悦之下产生,也就是从死亡中生出了「创造」的愉悦。(译注:低层意识的破坏与死亡,创造了高等意识)这就是人本能地感觉到的,当他感觉到痛苦和人类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之间的神秘联繫。因此,悲剧诗人,当他的英雄屈服于苦难,让这种痛苦产生生命的胜利的感受,永恒胜过了暂有的肉身的意识。所以,在基督耶稣的肉身被毁坏的痛苦和苦难中,在苦恼和悲惨中,基督教义正确地看到了永恒的生命胜过了暂有与无常的生命。所以当我们让生命延伸到我们自身之外,当我们进入了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也变得更丰富,有更完满的内容。正如我们从外界光线的刺激痛苦中创造了一个更高的意识,我们以活著的生命的身分克服了这痛苦,同样地,当我们将他人的痛苦在我们自己更大的意识世界中转化后,我们就创造了慈悲心。所以最后就是在苦难中生出了爱。爱如果不是广为散播一个人的意识于其他生命还是什么呢?当我们能够做得到时,就剥夺自己,付出,在捨给他人时,令自己更贫乏,就像皮肤接收到光线,并且能够从痛苦中形成一个更高的生命或生存方式-也就是一个眼睛。当我们能够经由扩展我们的生命于其他生命以吸收一个更高的生命,那么,从我们的捨出与付出之中,对天地万物的爱与慈悲就生出来了。这精神就是希腊诗人埃斯库罗斯所说的「生命中生出学习,学习中生出知识」的基础。此处,再度的,在前面的演讲中已经提过,根据最新的自然科学研究的知识提到了旧日灵性调查的结果。旧日灵性研究一直说最高等的知识从痛苦中就可以生出。当我们有一个病肢,给了我们痛苦,那么我们就会对这病肢非常的了解。以同样的方式,存入了我们灵魂中的过往经验,我们就会对它最了解。知识就是我们从痛苦中得来的果实。基督教义教导了我们,耶稣基督十字架受难之后不久,随之而来就是圣灵笼罩全世界,也是基于同样的基础。我们现在明白了,耶稣基督的受难所带来的圣灵,这过程是在(约翰12:24「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以麦粒的比喻来说明的。新的麦株必须来自原麦种子的破坏,圣灵也是如此,这圣灵在五旬节灌注在所有的使徒之上,也是从破坏而生,从十字架上的痛苦而诞生。这明显的解说在圣约翰福音(7.39)中,它说,「圣灵还没有出现,因为基督尚未得著荣耀。」更深入地读这本福音的人就会见到重大的事件从中涌现。人们可以听到很多人都会说他们不会漏掉痛苦,因为痛苦带给了他们知识。所有死去的人都可以教你我现在所说的是实情。如果没有「痛苦」就像一位生命的卫护者持续地在他们旁边提醒,人们还会在实际的死亡之前,不断的与在体内的毁坏搏斗吗?痛苦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要对生命的毁坏有所预警。在痛苦中,我们创造新的生命。当经由痛苦而修得的知识增强了我们,当因此是真的-「我们从痛苦中学习」,那么痛苦就有它的道理了-就像我们将在下一个演讲中会看到的-那《圣经》中创世的故事所带来的知识,将善恶与痛苦和苦难做了连繫。因此理所当然地任何深入洞见者都会一再强调,淨化的源起,人类本性的提升,乃是来自痛苦。当灵性科学的世界观与它的伟大命运的定律-业(因果报应)-指出了一个人目前的痛苦与他前世的生命所做错事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了解了这样的连繫乃是来自深层人类的本性。当我们将前世生命的东西带到外在世界中,那些基本的力量就已经被转化为高尚的力量。罪恶就像是一剂毒药,当它变成了生命中的物质,它就变成解药了。所以罪恶对强化和提升人类有所贡献;在《约伯记》中痛苦和苦难的故事显示给我们看,苦难增强了知识与灵性。这种说法只是粗浅的指出「前世的存在」与「痛苦和苦难」之间的连繫。这是要显示给我们看如何能明白苦难和痛苦的意义。当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的在物质界变硬,变结晶于人类的肉体和组织中,以及我们如何经由溶解这些硬化,并见到痛苦和苦难的起源是来自灵性,灵性就可重生。灵性给我们美丽、力量、智慧,都是最初的痛苦转化后的外貌。一位杰出的人,法布尔?迪奥利维(Fabred’Olovet法国诗人作家),当他想要显示最高、最高尚、最纯洁的人性乃是生于痛苦时,做了一个正确的比喻。他说,智慧与美貌生于苦难,相当于自然界中宝贵又美丽的珍珠的诞生的过程。因为珍珠是从珍珠贝的疾病中生出,从珍珠贝内的毁坏中生出。由于珍珠的美是生于疾病和痛苦,所以,知识,高尚的人性和淨化的人类感受,也是脱胎于苦难和痛苦。因此,我们可以将古希腊的诗人埃斯库罗斯所说的稍微改变一点如下「苦难中生出了学习,学习中生出了知识」。而且,就像其他很多东西一样,我们可以说,痛苦,只有当我们不仅了解其本身,而且还了解了从它生出了什么,我们才算真正了解了它。就像许多其他的东西,痛苦也是只能由它的成果才能了解它的真义。 相关链接: 孩子为什么吃鼻屎 清明,还有巨大的抱持感~~参加丁老师感官工作坊第三期有感 活化、品味、醒觉、清明、温暖~~中阶感官:嗅觉、味觉、视觉、温暖觉 穿越命运安喜乐~~“感官”与“自传”可以支持翻转 “我”与“我们”~~十字架与东西方意识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7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大师middot油画文艺复兴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