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家世显赫,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女儿是盛宣怀的女儿,妻子是自己的表妹,盛宣怀的孙女,虽然家中有钱,但是他秉承这句话“钞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所以结交各界名流大腕,成为民国孟尝君!

这个人就是邵洵美。

(邵洵美)

邵洵美出生于年,祖父邵友濂,同治年间举人,官至一品,曾以头等参赞身份出使俄国,后任湖南巡抚、台湾巡抚。外祖父盛宣怀是著名的洋务运动中坚人物,中国近代的第一代大实业家,富甲一方。叔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

邵洵美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五六岁时即入家塾读《诗经》,背唐诗,读完家塾便进圣约翰中学。这所教会学校所授课程除国文外,都用英文教材,教师不少为洋人。良好的教育环境,日渐把邵云龙薰陶成一个颇具才情、温文尔雅的青年。

邵洵美16岁时恋上了表姐盛佩玉。年初,邵洵美与盛佩玉订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经济系就读,但课外自学英国文学,醉心于英诗。留学期间,他结识了徐志摩、徐悲鸿、张道藩等朋友。

邵、盛两家联姻,以其地位的显赫和富贵荣华,似不逊于《红楼梦》中的荣、宁两府。

(邵洵美)

回国后,邵洵美立志日后要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不靠祖上馀荫度日。”我不能像其他富家子弟,只知将莫名其妙由祖宗传下来的钱一个个用光,而不想去运用天赐给自己因以求生的手和脚。”

做什么呢?邵洵美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论诗,他与徐志摩不能同日而语;论文,他与沈从文不在一个量级;论翻译,也不在施蛰存之上;若论出版,邵洵美倒真是一位大出版家!他对出版情有独钟,大概也是“天生”。

自年到年的22年中,邵洵美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出版事业上,先成立“金屋书店”,后是“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再是“第一出版社,接管了《狮吼》杂志并创办了《狮吼·复活号》、《金屋》月刊、《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文学时代》、《万象》月刊、《论语》半月刊、《十日谈》旬刊、《人言》周刊、《声色画报》,达11种之多。他还和友人合作出版过《新月》月刊、《诗刊》。

年至年期间,他同时出版的刊物有7种,每隔5天便至少会有两种期刊面世。

这么多的刊物,究竟能赚多少钱?可能连邵洵美也不知道准确数字。

(孟尝君)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遇到门客有困难的时候,孟尝君也是仗义帮忙,因此赢得了天下美名。

邵洵美也是这样,秉承“钞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这句话,交下了很多朋友,赢得民国孟尝君的美名。资料显示,邵洵美为人热情、坦诚、仗义。在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文艺界多元格局并存的情况下,邵洵美拥有一大批左、中、右的朋友:胡适、叶公超,潘光旦、罗隆基、曹聚仁、林语堂、沈从文、方令孺,闻一多、夏衍、邹韬奋、徐悲鸿、刘海粟、张光宇、丁悚、鲁少飞,以及张道藩、谢寿康、刘纪文等等。真是高朋满座、好友如云。郁达夫说得有趣--邵洵美家里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幅《文坛茶话图》(载《六艺》月刊),称邵洵美是”孟尝君”。

邵洵美扮演孟尝君一角由来已久。他刚到剑桥读书时,老祖母令帐房按月汇款。那时邵洵美不吸烟(对未婚妻承诺过),不跳舞,手头宽裕,友人手头拮据时只要张口,他马上慷慨解囊,而且散金不骄人,从不要人还。那时徐悲鸿、蒋碧微夫妇两人合用一份留学经费,常闹经济危机,邵洵美总是适时施以援手。

一天大清早,有一青年敲邵洵美的门,先说了一番恭维话,然后表示想借钱,并说是大使馆介绍的。邵洵美也没多想,顺手送他法郎。此后,留学生们风传他是”活银行”。

年邵洵美回国时与张道藩及另一同学同行,他特意将自己的头等舱船票退掉,换了三张三等舱的。回国后,他住在上海,徐悲鸿、谢寿康、滕固、唐槐秋等朋友一到沪上,必在他家落脚,他食宿全包。

邵洵美创办金屋书店时,有位朋友送来沈端先的一叠译稿,是日本厨川白村的《北美印象记》。朋友说译者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生活无着,希望帮他出本书接济一下。邵洵美连稿子都没看,马上拿出元。沈氏即夏衍,那时他还是文坛刚出道的新人。

(毛泽东)

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继而党组织决定将《论持久战》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去,并把翻译任务交给中共地下党员杨刚。杨刚时年仅20多岁,公开身份是《大公报》驻美记者。后来,杨刚找到了邵洵美。邵洵美勇敢地接受了这项危险的任务。

邵洵美虽然办有时代印刷厂,但它不印外文书,于是他就不得不将译稿秘密托印于另一家印刷厂。这部译稿从送稿、往返传递校样到出书,都是邵洵美在秘密联系好后指定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总稽核王永禄去办的。这部最早的《论持久战》英译本历时两个月才印出,共印了册。

后来,邵洵美在西区洋人住宅区转悠,等到周围无人时,就迅速停车,拿起几本《论持久战》,从车内跳出,奔到洋人住宅前,往每只信箱里塞进一本后,立即返身上车飞驶而去。

不久,日本特务机关嗅到了一些味道,决定暗杀邵洵美。法租界巡捕房中邵的一个朋友获得消息后,立刻秘密告诉邵,并派了人前来保护邵洵美。但是,邵洵美办的《自由谭》还是在日寇的横加干涉下,被迫于年春停刊。它在半年中一共出版了6期。

(一家三口)

年,他遭了一场无妄之灾,蹲了大狱。

邵洵美在历史上的人际关系确实复杂:与杜月笙有往来;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李石曾有过从;与陈立夫、陈果夫以及张道藩、刘纪文等有交情。还有鲁迅对他的讥讽、批评,一直是他一块心病。而他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一封信,一封写给项美丽的信。

事出有因。年,邵洵美经济上陷于困境,吴昌硕为邵友濂刻的一方“姚江邵氏图书收藏之章”是他的传家宝,是“祖宗”,也只以20元的价钱转让给了钱君,为的是宴请陆小曼为她祝寿。屋漏偏逢连阴雨,邵在香港的小弟邵云骧又患重病,住院急需资金。正愁肠百结时,老友叶灵凤由港来沪,邵洵美请他吃饭。席间,叶灵凤说起项美丽在美国的近况(项是邵洵美的美国恋人)。邵洵美于是想起年他去纽约,项美丽曾向他借过美金。本来他借给友人钱,是向来不要还的。但此时非彼时,弟弟病重,他不得不做“小人”了,他想让项美丽将那美金用支票转账到香港给弟弟救命。邵向叶索要项的地址,叶说不在手边。邵便写了一封信,署名用英文笔名PenHeaven,托叶到香港后代发……

结果信被有关方面截获,有人暗示邵洵美向组织交待历史。邵洵美当时正在赶译一本书,再加上他觉得过去的事太复杂,牵涉朋友太多,须认真,他想等译完《一个理想的丈夫》一书后再向组织说明。孰料两天后他便被捕了,罪名是“历史反革命”。

(邵洵美)

年4月,邵洵美被释放。可是,他已没有自己的家了。

16岁的儿子小马在他被捕后到青海支边去了。原来的三间住房,被房管所收回了两间,妻子盛佩玉与小儿子小罗和一个老保姆挤在一间房里。后来,不得已盛佩玉又打发了老保姆,带着小罗去投靠在南京的女儿邵绡红……

邵洵美出狱后住在已离婚的大儿子家,四年的无妄之灾已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头白发,极其瘦削。他患上了肺原性心脏病,唇、脸紫得发黑,牙齿也掉了几颗,一动就喘,整日坐在床上,用两床厚被垫在身后……

家人问他狱中情况,邵洵美只字不提,只说“我是无罪释放的。”此后,幸得有关方面照顾,安排他为出版社译书,以稿费维持生计。

年5月5日,邵洵美去世,不仅给妻子留下了揪心的悲伤,也留下了一堆麻烦和债务:欠医院多元医疗费,欠房管处一年半的房租多元,还欠私人和乡下人民公社五六百元……

年2月,邵洵美的“历史反革命案”正式平反。

(每日汉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1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