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

香港聖約翰教堂

冬日的陽光總是特別討喜,它驅散了身上的寒氣,讓人少些哆嗦。在這冬日晴好的週末,來到聖約翰教堂,看見一縷縷的陽光灑落在教堂內,覺得這陽光還帶有幾分神聖,散發著平和之氣。

聖約翰教堂位於中環,是香港目前歷史最悠久的西方教會建築,於年3月11日由當時的香港總督戴維斯爵士(SirJohnDavis)奠基,並落成於年。最初教堂的規模很小,只有今天主堂旁的書店,用作牧區教堂和英國駐防軍聖堂,鄰近美利兵房及操場。其後直至年擴建至現今的規模。在香港淪為日佔區的期間,座堂成為日軍會所,並因此受到破壞,戰後隨即重新開放並逐步修復。聖約翰教堂於年1月5日宣佈為法定古蹟,受《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

對於聖約翰教堂的建築風格是哥特式還是諾曼式一直都存在爭議。其實它原意是採用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因為這座教堂設有扶壁、尖塔、尖頂窗和七彩玻璃等,這些都是哥特式設計的主要特徵。但由於當時的材料和技術存在缺陷,未能按照原意興建,便採用了諾曼式的建築樣式。如今教堂的外觀深厚而宏大,缺少了哥特式的玲瓏通透。但教堂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姿色,相反教堂顯得頗具規模。其平面佈局為十字形,中央為中殿,兩側設有偏殿。聖壇朝東,這有利於吸取早上的陽光,光線透過七彩玻璃窗進入教堂,增添了神秘壯麗的氣氛。正門入口處鐘樓高聳,鐘聲嘹亮,在遠處亦能聞之。入口處還放置了一個聖洗盤,象徵著聖洗禮是進入基督教大家庭的必經之路。

西面大門的聖洗盤

北面側門的聖洗盤

教堂正門地上的嵌畫上畫有中國景教的十字架,樣式和最常見的拉丁十字架不同。景教十字架四端寬大,紋飾較複雜。在教堂正門外的右後方還可以看到一座塞爾特式的十字架石碑,其外貌與拉丁十字架和景教十字架又有所區別。在塞爾特式十字架石碑旁有一塊墓碑,用作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位名叫麥士維(RonaldDouglasMaxwell)的英國士兵,他亦是一位基督徒。據悉麥士維在當年日軍侵略香港時擔任義勇軍(HKVDC,HongKongVolunteerDefenseCorps),在灣仔與日軍作戰時受傷,同僚把他救起並送往教堂請牧師為他祈禱,可惜最後還是傷重死亡,因建此碑以作紀念。而教堂北門外牆還掛了一塊卑特紀念碑。卑特(WilliamThorntonBate)是在年英法聯軍之役時擔任英國海軍隊長,在進攻廣州時戰死,死後被安葬在跑馬地的香港墳場。在教堂北面的空地上刻有一個稱為「明陣」的圖案,是由一組不同大小的同心圓繪成的步行徑。這裡常常被遊人忽略。從明陣外圍的入口進入,沿著步行徑漫步,便會到達明陣的中心點。明陣猶如一個神聖空間,帶領教徒更加親近上帝。

塞爾特式十字架

卑特紀念碑

麥士維士兵墓碑

聖約翰教堂建於十九世紀,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因此聖約翰教堂的裝飾留有很多殖民地時期的痕跡。在主堂門外的牆上掛有一塊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頒發用以紀念伊利沙伯女王二世於年6月登基的銅牌;在座堂第一排的座椅上可看見英國皇家盾徽的裝飾,象徵了這是港督及訪港的皇家成員的專用座位;教堂西大門上方有「VR」的字樣,標誌著教堂建於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而堂內金光閃閃的鷹型讀經台,則是聖約翰的象徵,寓意了上帝的聖言借助鷹傳播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位於座堂北面的七彩玻璃窗上繪有香港漁村、舢板船和漁民的圖案,記載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蛻變為繁忙港口的故事。以及在教堂多處都能看到中國景教的十字架,這些都體現了教堂是中西合璧的產物,這也正是香港文化的特色。

西大門上方「VR」的字樣

第一排座椅上的皇家盾徽

鷹型讀經台

屋頂的鋸齒圍牆、修長纖窄的尖頂窗和支撐屋頂屋的木構架是這座教堂的特別之處

遊玩貼士

開放時間:每日7:00–18:00









































鍦ㄥ寳浜不鐤楃櫧鐧滈澶ф闇瑕佸灏戦挶
鍝殑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