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地区有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这3个城市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最大中心。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留存下来的那些精美的建筑、雕塑、绘画依旧使我们魂牵梦萦。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去看看吧!

米开朗基罗

圣彼得大教堂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Buonarroti,年3月6日-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diLeonardoBuonarrotidi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diNeridelMiniatodi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最圣彼得大教堂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年在圣伯多禄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伯多禄大教堂,于西元年落成。呈罗马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宗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

圣伯多禄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伯多禄广场,建于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痛》,现存放于圣彼得大教堂。

▲圣母哀痛

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基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

马萨乔

新圣母玛利亚教堂

▲马萨乔

马萨乔(Masaccio,-)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先驱者。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灭点。

年加入圣路加工会(正统的画家行会),年秋卒于罗马。原名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TommasodiserGiovannidiMoneCassai)马萨乔是其绰号,他作风懒散,除了艺术,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性格放荡不羁,但在艺术上很受同行们的器重。

▲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新圣母玛利亚教堂(BasilicadiSantaMariaNovella):位于佛罗伦萨最大的火车站对面,因此该火车站也以新圣母玛利亚命名。新圣母玛利亚教堂是佛罗伦萨第一座宗座教堂,有别于灰衣修士的圣十字大教堂,是黑衣修士多明我会教派(OrdoDominicanorum)的主要教堂。教堂建于13世纪后期,之所以被称为"新"圣母教堂,是因为它建于9世纪圣母祈祷所的地基之上。

教堂黑色和白色大理石搭配的正立面,这种绝对对称外观和上方圆形彩窗的设计一直影响到后来巴洛克式和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风格。

教堂里收藏了一批无价的艺术珍宝,特别以哥特式和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壁画而著称。内部最精彩的壁画是位于朝北走廊半道上方的《三位一体》,是世界最著名的教堂艺术之一。

▲三位一体

《圣三位一体》是画家年受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委托绘制的。内容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上帝有统一的神性却可以分为三身,既圣灵、圣父(上帝)、圣子(基督)的教义。马萨乔选择了耶稣受难的场面,并以一间拱柱式的方形礼拜堂为背景展开他的创作。

画面上共有六个人,位于中间的是圣父、圣子。圣子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全身苍白,没有一点血色,头低垂着,蓬乱的胡子看不出一点光泽。他的身后,庄严而又慈祥的圣父展开结实的双臂,举起十字架,显得高大而凝重。三位一体中的圣灵,在此时是隐而不现的,它已经融入到上帝与耶稣的光环中。在十字架的左下方站立着圣母玛利亚,她穿着黑色的长袍,伸出右手,仿佛向世人控诉着圣子的苦难,又好像在为耶稣祈祷。与圣母正对的是施洗圣约翰,他抱着双手放在胸前,脸虔诚地朝向十字架上的耶稣,见证着耶稣为世人承受的苦难。在他们的外面,左右各跪着一个捐助人,他们都合十双手,举在胸前,满脸虔诚和肃穆的神色。画面的最下端是一个墓穴,墓室里躺着一具骷髅。骷髅上方的石壁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我曾经如你,你也将变得如我。”

整幅画布局严谨,空间感强烈,体现了画家极高的绘画技能。

画家精确地运用了透视法原理,三维立体效果明显。比如画中的柱廊和拱圈,外面的比较粗大,距离我们也近,里面的逐渐缩小,很自然地就将空间引向纵深,给人感觉就像是一个环套的窑洞一样。画中的人物在透视法的运用下,也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比如耶稣,在十字架和后面建筑物的衬托下,就像悬在空中一样真实。另外,画家在对色彩和布局的处理上也颇为独到,比如,画面下方的四个人,他们的衣服色彩交叉对应,左边的圣母和右边捐助的衣服都是黑色,而圣约翰和左边捐助的衣服都是红色。这样处理就打破了画面过分对称的呆板,给人一种清新、灵动的感觉。并且画面上的明暗对比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圣父、圣子的上面灵光普照,色彩明朗,很好地体现了“圣三位一体”的主题,而他们后面的黑色底部又起到衬托的作用。耶稣苍白的身体,与左右白色的柱子和红、黑色的衣服互相衬托,突出了人物形象,从而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逼真。

在佛罗伦萨的画家当中,马萨乔直接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并且在刻画人物的体积和表现自然的空间感上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他还将雕塑的创作意识融入自己的绘画中,在《圣三位一体》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虽然,马萨乔一生只活了27岁,但他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首先掀起了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的绘画革命,而他为意大利开拓的现实主义绘画道路,是任何画家都无法企及的。

布鲁内莱斯基

圣母百花大教堂

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Brunelleschi,--)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职业建筑师及工程师的先驱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佛罗伦斯的圣母百花大教堂(CathedralofSantaMariadelFiore,即Duomo)穹窿顶(~)是用施工机械建造的;这种机械是布鲁内莱斯基为该工程所特意创造。人们对布鲁内莱斯基一生及其经历的了解大多是根据写于年代的一本传记,该书作者经鉴定是当时一位被人们称许的年轻人马内蒂。

▲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

圣母百花大教堂也叫:佛罗伦萨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diSantaMariadelFiore或DuomodiFirenze),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中,是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圣乔凡尼洗礼堂位于大教堂西边数米,7世纪即已建成,11世纪改建成现今的模样。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二扇为吉伯提(Ghiberti)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国之门"。

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钟塔高85米,最初于年由大画家乔托(吉奥陀)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吉奥陀钟楼)"。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

大教堂于年奠基,年秋天爆发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断。年由全民投票决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点上建造直径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圆顶。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FilippoBrunelleschi)胜出,为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大教堂于年3月25日,举行献堂典礼。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

大穹顶内部为16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Vasari)所绘巨幅天顶画《末日审判》。

中殿北墙上有乌切洛(PaoloUccello)所绘《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年)。

▲圣母百花大教堂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大益文学

文学

品位

经典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