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全球范围内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众癌之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确诊时70%以上为局部晚期和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内科治疗或联合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近十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罗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由于其针对敏感人群疗效高、缓解快、毒性低、耐受性好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给很多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但是近些年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相关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适用于存在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作为EGFR野生型患者化疗后挽救治疗(但疗效低)。目前尚无证据用于早期肺癌患者术前、术后治疗。 2.基因检测的疗效预测意义: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EGFR突变阳性者对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为70%~90%,而野生型患者的有效率仅为1-10%,因此筛选可能受益人群意义重大。 3.服用注意事项:口服给药,注意与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因、卡马西平、巴比妥类或圣约翰草)合用可降低疗效。在接受该品治疗期间,应建议哺乳母亲停止母乳喂养。尚无该品用于儿童或青春期患者安全性与疗效的资料,故不推荐使用。 4.常见毒性及相关处理: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相似的皮肤不良反应谱,常见的表现包括干燥病(皮肤干燥)、瘙痒、脱屑、指甲/甲周改变(通常为甲沟炎)、毛发生长异常(通常表现为脱发、睫毛粗长或面部多毛)以及毛细血管扩张(通常表现为小血管的膨胀以及色素沉着),而丘疹脓疱型病变(即粉刺或痤疮样皮疹)是最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0%-80%。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仅有1-3%患者会发生药物所致间质性肺炎,可能危及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7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耳烛疗法
- 下一篇文章: TED演讲如何克服生活中的沮丧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