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字架出现在鼓浪屿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当十字架出现在鼓浪屿 对于今天的游人们来说,鼓浪屿是一座安详、静谧的小岛,大海温柔地环抱着它,岛上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一座座精致的老别墅点缀其中。 这座小岛当得起“海上花园”的赞誉,它通体都散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浪漫气息。然而一百多年前的鼓浪屿却不是这番祥和。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廷的国门被炮火击开。《南京条约》签订后,作为“五口通商”的夏门被迫成为首批向西方开放的窗口。首先而来的是代表着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传教士,也许是厦门包容开放的海洋文化当地人并没有排斥这些传教士。其次传教士带来的的确是当地人民的“福音”,左手是教育,右手是医疗。今天的鼓浪屿之旅不同于四年前的美食打卡,而是寻找这曾经的福音之旅。 第一站:医院 ----------年春天,毕业于美国新不伦瑞克神学院的美国荷兰归正教牧师雅裨理和美国圣公会的牧师文惠廉搭乘一艘英国军舰来到厦门,成为鸦片战争后最早一批抵达中国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几个月后,内科医生甘明作为医疗传教士也抵达鼓浪屿。这是第一个抵达厦门的西医,随后他们开始办起诊所,一边传教,一边出诊。 ----------年初,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的郁约翰来到厦门派往平和县小溪镇医疗站工作。27岁的他已经在荷兰读完医学研究生课程,并且得到了荷兰人的捐助以及教会对他传道计划的支持。六年时间小小医馆共接纳5万门诊多次手术,培养了几十名第一批中国西医人才。成千上万的人也接受了传道,留下福音的种子。医馆的到当地人的捐助,迅速扩建。年鼓浪屿已成为租界,各国领事馆开始搬迁于此。郁约翰决医院,医院建成取名“医院”也称“医院”。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医疗机构。 第二站:春草堂 许春草,中国同盟会成员,在鼓浪屿结识孙中山先生后,组织“婢女救拔团”。向这些被官宦人家虐待的女性提供医疗、教育、知识、技能。被联合国组织称为“人权典范”。他有四句名言:1、人民反对暴政,不需要向政府备案。2、有公愤,无私仇。3、不与魔鬼结盟,不与罪恶击掌。4、抵御外国侵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命,我出命。 第三站:鼓浪屿会审公堂 在鼓浪屿被划为租界时,依据《公共地界章程》,设立具有近代司法特征的涉外司法治理机构——鼓浪屿会审公堂。堂长由中国政府任命,依据中国法律和鼓浪屿地区立法审理案件。与当时腐败的清廷相比,这里算是“侵略式”的公平正义。 第四站:三一教堂 年,由于迁居鼓浪屿的人越来越多、教徒数量猛增,厦门的新街堂、竹树堂和厦港堂三大堂会决定联合在鼓浪屿建一所教堂,并聘请到留德工程师林荣廷义务设计图纸。教堂原计划设计个座位的规模,后遇到抗日战争爆发,一直停工,直到年经历两次维修,教堂才得以竣工。 第五站:安献堂 安献楼是年美国安息日会的安礼逊牧师来到这一片荒郊野外的地方,请了惠安石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立的当时鼓浪屿唯一一座纯石条的两层楼建 筑。 第六站:福音堂 几乎就在美国传教士到来的同时,英国的长老会和伦敦会也派出了自己的传教士,年秋天,英国伦敦会的施敦力夫妇抵达鼓浪屿,揭开了英国伦敦会在近代闽南长达百年的传教历史的序幕。年在厦门泰山口建了第一座礼拜堂。 后来,为了方便岛上的信徒做礼拜,于年,建了能容纳人的福音堂。这也是伦敦会在闽南地区最大的福音堂。 第七站:林语堂故居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传教过程中,传教士们就发现闽南地区很多人都是文盲。为了传教而办学堂,成为教会必须做的事情,传教士们相信教育能改变人的心智。年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师约翰夫妇,在鼓浪屿创办了鼓浪屿最早的小学——福音小学。然而三公会的传教士们发现,他们开办的小学堂和圣道书院之间,缺乏一种类似于美国中学教育阶段的学校,于是在年出两派教会共同集资创办了一所中学堂寻源堂。从小学堂到中学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以宗教课程为目标,同时兼顾学生在数学,文字,体育,理化等各方面的培养。当时传教士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年,林语堂以第二名的成绩,从鼓浪屿寻源书院毕业,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十余年后,他成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学大家。 第八站:天主教堂 早在16世纪,就有天主教教士到闽南地区传教,不过因为明朝禁海和禁教政策,这种传播十分零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天主教传教士再次进入中国。鼓浪屿成为天主教在厦门的传播中心。年英军侵占鼓浪屿后,马尼拉多名我会立刻派传教士林方济到鼓浪屿传教。年,出生于西班牙的马守仁担任厦门代牧区主教。他将鼓浪屿原法国领事馆改为主教楼,并在主教楼前建教堂。年教堂建成。 该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可容纳到人。因奉耶稣君王为主保,固称耶稣君王堂,俗称鼓浪屿天主堂。也是厦门地区目前仅存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 天主堂外观雄伟华丽,钟楼在教堂大门正中,钟楼上高耸的锥形塔尖,耸立着一个大十字架。塔尖四个火把形的雕塑,典型的哥特式飞拱壁,在屋顶作为装饰品,方形的壁柱上还饰有爱奥尼克式柱头。 教堂的大门和窗户都成尖拱型,大门四周饰有一圈三叶草的花纹,尖形的窗框之内包裹着两尖一圆的几何图形,这是典型的早期哥特式窗式特征。教堂的大门上还有一个大玫瑰窗,窗户都配着教堂使用的彩色玻璃。教堂内建筑采用六根圆柱支撑,屋顶,由13个伞形构成的艺术风格颇有特色。正中祭台,供奉着耶稣君王像,两边各有一个小祭台。 第九站:协和札拜堂 ----------从年开始,传教士的居住地全部迁往鼓浪屿。鼓浪屿上的基督教徒数量也逐渐增加。年,美国归正教会和英国长老会共同出资在鼓浪屿上兴建了“国际礼拜堂”。年,教堂进行了大翻修,改称“协和札拜堂”。作为鼓浪屿始建年代最早的教堂——协和礼拜堂,见证了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鼓浪屿的传播,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宗教活动,和鼓浪屿华人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思想与文化转变的历程。 第十站:基督教会墓园 19世纪中期的厦门,并不是美丽的海滨城市。鼓浪屿也不是鸟语花香的小岛。这里环境脏乱差,疾病蔓延,难以称之天堂。传教士们作为开拓者,致力改变这一切,为了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的崇高理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客死异国他乡,却无所要求,只愿世人得到神的眷爱。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无论是教育、医疗、建筑、科技、政治等,都将古老的中国拉进世界文明的发展洪流中。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任何宗教都希望人世间充满爱与和平。为此不能因为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侵略,而忽视和泯灭传教士对中国老百姓的奉献和帮助。开拓者长眠于此,这正是人类文明精神最好的见证,也是鼓浪屿留给世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更多内容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yy/8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浪漫土耳其12天双飞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这么多家长送孩子来加拿大读私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