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修复 http://pf.39.net/bdfyy/bdfhl/180326/6126327.html
南京路,这幢折中主义风格建筑在夜色中熠熠生辉。当年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闻名全国。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多卷上海永安百货公司档案,揭示了这场商业奇迹背后的奥秘。郭氏致胜的法宝,是这份档案中的“顾客至上”。永安百货的布置周详体贴。仅文具柜台的设计,就可见其用心。当年的文具柜台相比其他柜台高出很多。顾客感到好奇,店员马上会说道:“您在购笔试写时不必弯腰,只需挺胸垂目!”一个细节,足以打动人心,决定成败。当年永安百货用进口玻璃定制的十个巨大橱窗,将商品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商场第一次利用马路橱窗来展示商品,吸引客流。侨商郭乐、郭泉兄弟,是当年风靡上海滩的这场商业奇迹的缔造者之一。郭乐早年到澳大利亚做果园工人,年在香港创办永安公司。但上海,一直是他的梦想之地,在他眼中,“以上海位居世界四大都会之一,为我国对外贸易之总枢,在中西商贾竞争驰骋之所,余自不肯错过。”永安百货开张当天,营业额高达元,史无前例。戴鞍钢: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都是香山人办的。南京路的发达和四大公司直接相关的。我们讲十里洋场,实际上十里洋场,中国人有很大的贡献,你不能因为十里洋场,就想象好像都是外国人成就了南京路。四大公司的建筑,你今天去看看也是美轮美奂的,并不落伍的。李天纲:我有一个观察,我是看,你到旧金山,到西雅图,到温哥华,你可以看到就是说和上海同时期发展的这些现在的世界的大都市,大城市他们的百货公司也都是有年代、年代的百货公司大楼,这个就不及上海。侨商侨资的四大百货,而且沿着南京路自东往西,一路排开,再加上中国的各种各样的名牌店,从杭州搬来的,张小泉的剪刀,从苏州进来的采芝斋,各种各样的,中国的有实力的商人也都聚在南京路。那这个时候上海真正的标志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城市。然而所有的斑斓、所有的时尚、所有的摩登,都是你一眼能望到的。这座城市还有它更深厚的、更激越的思想、艺术、文化,通常,并不是你可以第一眼看见的。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它是基督教传教士在医院。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幢楼重建,但窗户的彩色玻璃上,仍然能折射出历史的信息。医院年迁到现在的位置,那时还是只有一座平房的医馆。现在门诊楼的地方,是一座基督教堂;而另一边,综合楼的位置,则是一个印刷厂。它们,分别是上海租界内的第一座教堂,医院,以及中国第一家近代印刷厂。它们都与一个叫麦都思的英国传教士有关。那个时候,这个地域因此被人称作“麦家圈”。画中戴眼镜、穿西装的绅士,就是麦都思。他身边的中国助手叫朱德郎。他们的身后是一副对联——“国家天下皆兄弟,东西两姓统成群”。鸦片战争后,洋人可以在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自由出入和居留。年麦都思来到上海,那年他47岁。为了传教,这个曾经的印刷厂学徒工创办了一家书馆:墨海书馆,竟成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印刷所,也是第一家出版机构。这本出版于年的英国传教士传记中,出现有趣的一幕——拖着长辫子的中国人在操控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一部滚筒印刷机,而印刷机的动力源,是一头耕牛。这并非画家凭空想象,而是曾经的真实存在。当年,这一幕轰动上海。林丽成:这就是中国近代出版印刷业的起步,当时就有诗人写了打油诗,最后一句是“不耕壑垄种书田”。以铁制印书车床,长一丈数尺,广三尺许,旁置有齿重轮二,一旁以二人司理印事。用牛旋转,推送出入,悬大空轴二,以皮条为之经,用以递纸,每转一过,则两面皆印,甚简而速,一日可印四万余纸。——王韬《瀛壖杂志》年林丽成:墨海书馆的伟烈亚力,这个牛拉书田的设计、怎么图纸都是他做的。我们是从伦敦会的档案里面,从伟烈亚力的信里面把这个找到的。很难想象,竟是一头耕牛的哞声,奏响了近代中国西学启蒙的序曲。“×”、“÷”、“代数”、“微分”、“积分”、“系数”、“椭圆”、“曲线”、“轴线”……这些今天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数学符号和术语,都是在墨海书馆牛拉印刷机的轰鸣声中来到中国。墨海书馆聚集了伟烈亚力、艾约瑟、王韬、李善兰等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但麦都思是上帝的仆人,为了传教,他甚至出版了上海方言版的《约翰传福音书》。今天,早不见了牛拉印刷机的痕迹,但麦都思的影响仍无处不在。麦都思向欧洲人深入地介绍中国的历史与文明。是他最早向欧洲人讲述中国人的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后来宣教士艾约瑟加入造纸术,四大发明说由此形成。同时,他也向中国人证明西方和中华帝国一样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来打破中国人天朝上国,世界中心的陈见。与麦家圈相呼应,上海西南的徐家汇是另一个西学传播的重地。中国近代最早的图书馆、博物馆、神学院、出版社、天文台、气象台、地磁研究机构都缘起于此。李天纲:徐家汇的土山湾地区当时是不自觉地引进了西方的文明,并不是为了要输入西方的科学文化艺术教育,但是当时是为了信仰。整个徐家汇土山湾地区是为了建立一个天主教的艺术中心,也培养天主教的自身的人才,所以他们开始建立这样的机构。这座博物馆原本是土山湾孤儿院。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端的肇嘉浜沿岸。清道光年间,因疏浚河道,堆泥成阜,积在湾处,由此得名。后来法国传教士在这里创设孤儿院,开办工艺场。袁圆:土山湾,它当时是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印刷技术给引进来。彩绘玻璃工厂是第一个把西方的彩绘玻璃这门技术引进到了中国,是被称为中国彩绘玻璃的第一出品处。本是为孤儿设立的工场,竟成了中国近代许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源地。工艺场以画馆最为有名,走出了刘德斋、周湘、徐咏清、张充仁一批艺术大师,也深深影响了刘海粟、徐悲鸿等人,土山湾画馆更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年,墨海书馆的印刷机被字林洋行买走,用来刊印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它实际是英文《字林西报》的中文版。《字林西报》年创刊,年休刊,存在了整整一百年,曾经是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李天纲:《字林西报》的前身是《北华捷报》,开始是本地的信息,但是不几年马上就传播全球信息,当然主要是伦敦,纽约的,那后来也有旧金山,西雅图,悉尼,这些都起来了以后,这些信息都汇到上海,上海成为一个英文的出版中心,英文的信息传播中心……有一阵子上海的《字林西报》是排位于伦敦的《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之后的第三大的英文报纸。与《字林西报》同一时期,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杂志则是由广学会在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被称为“西学新知之总荟”,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所必读,深刻影响了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光绪曾令人购回全套的《万国公报》。在严复翻译《天演论》《法意》《原富》之前,这些学说都曾在《万国公报》《格致汇编》等出版物中有过介绍,其中包括马克思学说,当时被译为“安民新学”。林丽成: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李提摩太是第一个,年《万国公报》上的第期他就推荐,他说向大家介绍说他是个百工领袖,所谓百工领袖就是劳动人民的领袖了。犹如水中滴进了一滴墨,从墨海书馆开始,上海就是这样成为晚清西学输入中国的重地。撼动古老帝国的思想力量,从这里浸入内陆,启蒙的意义当超“上帝的福音”。有一个中国人目睹了牛拉印刷机的一幕。那就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文化启蒙的先行者王韬。他出身苏州乡绅之家,饱读诗书,却屡试不第。由于父亲在墨海书馆兼职,王韬在年也进入墨海书馆,帮助传教士们润色译稿、翻译典籍。李天纲:他就住在麦家圈,和麦都思生活在一起,然后边上还有艾约瑟,理雅各,这些都是著名的传教士呀。王韬与传教士们合译了《格致新学提纲》、《光学图说》、《重学浅说》等多部西方书籍,内容涉及声光化电等多方面,在四书五经之外,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年轻人不满足只传播西学,还向往出仕“兼济天下”。太平军兴起后,王韬上书江苏巡抚徐有壬,还有封疆大吏丁日昌、曾国藩、李鸿章,策对天下大事。李天纲:中国在太平天国以后问题没解决,西方的文明,英美法来到上海到了传到中国,它所带来的这个变化是长久的,而且也是清朝我们中国人必须要面对的。王韬甚至说了这样的话:中国今天的问题是三千年来没有碰到的。不是简单地就可以解决的。当然王韬也表白自己,只有我知道你们都还睡着,都没觉醒呢。上书石沉大海,年,王韬又化名向占据江南的太平军献策,然而投书事发,他被清廷缉拿,被迫流亡,“经历数十国,往来七万里”,一走就是22年。东西方的差异促他思考。当国人对西方尚一知半解,他已站在著名的牛津大学的讲台上,剖析中西文化、对比儒学与基督教的异同,“是时,一堂听者,无不鼓掌蹈足,同声称赞,墙壁为震。”王韬将《诗经》《春秋》《左传》《礼记》《周易》《论语》《孟子》等中国经典译介到西方;他还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以笔为号,鼓吹变法维新,“兼众善以集大成,亦自强之道也。”这是第一张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他由此被誉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欧洲诸邦,土地不如中国,人民不如中国,然而能横于天下者,在乎上下一心,君民共治……今我朝廷诚能与众民共政事,同忧乐,并治天下,开诚布公,相见以天,撤堂帘之高远,忘殿陛之尊严,除无谓之忌讳。——王韬《与方铭山观察》年,56岁的王韬回到了上海,一年后,出任格致书院山长。格致书院,就是今天的格致中学的前身。格致,明清之际国人对科学的称谓。格致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专门研习“格致”之学的教育机构。王韬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12年。他说“才有数等,有吏才,有将才,有匠才,有出使之才,有折冲御侮之才,有明体达用之才,有应急济变之才……所以甄别人才者,一切专求于实用”。格致书院招生,面向全国,“凡聪幼文人有志考求者,皆许来院习学”。在他的治下,格致将西学的有用与中国的亟需结合,培养人才,搞“实学教育”;藏书楼对社会开放,鼓励阅读。格致书院为徐寿年创办。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家。这是上海开埠十多年后徐寿写给友人的信件,泛黄的信笺,古雅的竖排字体,谈的却是三角形与光线折射的科学问题。写信时,徐寿还在无锡乡下为生计奔波。戴鞍钢:重农抑商,在江南地区表现得不突出。还有一个,所谓的奇技淫巧,也就是说看不起那些手艺人,这个好像我们认为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其实在江南不是。江南文人,不是我们想象的所谓的传统,我们太习惯于好像中国是很守旧的、很闭塞的、很排外的。这个在江南地区是不适用的。徐寿,无锡人。无锡为江南工商之城,多能工巧匠。受此影响,徐寿“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戴鞍钢:徐寿父子到上海来,他实际上就很快地接受了西方的,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士大夫认为奇技淫巧不值一提的那些西洋的科技,他们很快就接受,而且很快就效仿。李天纲:常州无锡有能工巧匠,但传统叫铜铁匠,非常精细的手工技艺。这个传统在江南地区是最深厚的,甚至在全世界也是比较完整的。两次鸦片战争后,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年,因曾国藩赏识,“博学多通”的徐寿进入安庆军械所,研制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年,徐寿进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理各项事务。李天纲:那这些人原来也是工匠,像徐寿、华蘅芳、徐建寅。他们其实当时算是工程师吧,中国可能是第一代的工程师。因为他们懂得数学,他们会做计算,也跟着传教士跟着外国的顾问来学。然后徐寿他们就到家乡去招工匠,招来的就是原来都是熟练工啊……这批工人后来叫钳工啊、车工啊、刨工,但是他们在老家就叫铜匠、铁匠……那这批人就成为中国第一代的产业工人。年7月13日,徐寿主持制造的“惠吉号”下水,船载重吨,装有8门炮,这是中国第一艘大型明轮机器兵船。此后,有9艘千吨舰船驶出江南制造局,镇守海疆。就在惠吉号下水的这一年,徐寿办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聘请华蘅芳、李善兰,以及苏格兰传教士傅兰雅等,翻译各类科学著作近百种。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启蒙中,这是和墨海书馆、广学会同等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译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后世赞叹。徐寿和儿子徐建寅在这里工作了17年,专门翻译西方化学、蒸汽机方面的书籍。今天,中学生们都熟悉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最早就是徐寿和傅兰雅翻译的,51个汉字中有36个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他们这样解释造字的原则:“取罗马字之首音,译一华字,首音不合,则用次字,并加偏旁以别其类”。70岁的徐大纬,告诉我们,家族里一直流传的一个故事。徐大纬:他呢放眼世界的,他觉得世界上面其他国家都有船,我们刚刚造一条船没什么稀奇的,他是这样想的。但是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皇帝授予我这个,赶紧把在家里面把它挂起来,从来没有,从来也不挂。皇帝有亲题匾额,在旁人眼中荣耀无上,在曾祖父心里则百味杂陈。徐寿的态度是——“宁愿不挂,亦不示人”。他出身寒微,却不愿被称为“匠”;毕生都在创造,但那是在向人家的文明学习,他耻于这样的“天下第一”。徐寿和他的同道的努力,都是为让彼时的国人,看清自己的位置。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在招商局门前的合影。他们只有十三四岁。这时上海开埠30年。他们由容闳带领,从上海出发赴美求学。留美幼童引发美国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