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俄罗斯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天大半夜坐在电视机前看球的中国球迷不在少数。一面兴致勃勃地看世界杯,一面吐槽吐槽中国队,也是中国球迷的乐趣之一。这种吐槽的背后其实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里面,就好比看着自己的小孩,觉得他不争气,忍不住地骂他——但只能自己骂,别人不能骂,到底是自己的小孩,说不定哪天就争气了呢。这就像是说,人总要有点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沪上足坛两位名帅王后军(左)和徐根宝(右)合影

虽然现在是跟那些世界劲旅不好比,但就我们自己来说,上海还是有非常深厚的球迷传统,徐根宝和上海队为许多老球迷津津乐道,再往前追溯,上海的足球运动也是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的。

当年,李惠堂和乐华队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海外,在南洋,各界人士“对乐华尽其倾慕之情,对球王之英姿飒爽、儒将风度,为妇孺所乐道”,球王“球衣恒为9号,故南洋各埠,不论球人球迷,不论男女老幼,无人不知9号之英勇,也莫不为视线集中之焦点,李惠堂三字反不及9号之无人不晓”。

开埠后上海第一场足球赛

上海自年开埠以后,近代竞技体育开始传入,教会学校得风气之先,跑步、跳远、投掷铅球等运动在校园里落地生根,球类运动尤受学生们的欢迎。

清末,拖着长辫的广东岭南学堂学生与河南(珠江南岸)小学学生进行足球比赛

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时值清末,学生们的头上还梳着辫子,踢球的时候辫子满场飞舞,看得人眼花缭绕,人称“约翰辫子军”。

西风东渐,上海人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接受了这种洋玩意儿。

年的圣约翰大学足球队

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吸引了不少校园内外人士前来观看比赛,此后,校际比赛日益频繁,成为校园的新鲜时尚活动。

南洋公学足球队

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的校际足球对抗赛,固定为一年一度的赛事,两队交锋多次,互有胜负,以后有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八所学校参加,但仍以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学院前身)、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前身)和沪江大学足球队实力最强,暨南大学队因华侨子女众多,成绩也不俗。中学则以南洋模范和徐汇中学为翘楚。

校园足球热和《足球歌》

在校园里,足球几乎成为第一人气运动,没有男同学不喜欢的。后来连女校的学生都前来观看加油,更增添了球员的好胜心。校园大操场总是热热闹闹,哪怕是课间休息,学生们都会直冲球场过一把瘾,上课铃声响了,才一路疾跑回到教室,那些见惯不怪的教师,也都以宽容的态度待之。

年冬,南洋公学赴武汉足球队员(前排)与武汉校友合影

校园足球热的兴起,在于这种球类运动,与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多注重个人修身养性不同,适合学生活泼好动和勇于竞争的个性,也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养成。而且,学生球员往往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南洋公学的足球队自己编写了《足球歌》,其中写道:“南洋,南洋,诸同学神采飞扬,把足球歌唱一曲,声音响。看!吾校的十个足球上将都学问好,道德高,身体强……。”

举行比赛时,往往校长亲自带队,学生、球迷和家长都会前来观看助威,赛场上锣鼓喧天、人气鼎沸,热烈的气氛感染在场的所有人,变成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比赛结束,得胜者欢呼雀跃,失败者唉声叹气,旁观者津津乐道。

谢六逸为左一

当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谢六逸,已经年过不惑,却酷爱足球,逢球必看,后来嫌做场边客不过瘾,干脆在复旦新闻系组织了一支球队,他担任守门员之职,因水平高超,被人称为“门神”。

外侨成立上海足球会

租界建立后,西方生活方式进入上海,社交、娱乐和各项体育活动逐渐西化。体育方面,田径、足球、游泳、网球等最受外侨的青睐,19世纪70年代,就有侨民组织自娱自乐的足球比赛,各国侨民、各大洋行和各国驻沪军队,都组织了足球队开展活动,几乎每星期都有大小不等的比赛。

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在做体操

年外侨成立上海足球会(因参与者全为外侨,又称西联会)举办史考托杯赛,据说史考托是租界工部局的一名董事,该杯赛即由他捐助。因华人球队的水平有限,在年乐华队脱颖而出之前,华人球队一直未能参加史考托杯赛。

从年到年西联会解散,该会举办的比赛不下14种,杯赛有国际杯、史考托杯、高级杯、字林杯、初级杯等,联赛有甲组、乙组、预备组等,还有与各省市过招的埠际大赛。

所谓埠际,主要集中在实力较强的上海、香港、天津以及日本横滨之间。说来好笑,埠际赛上,上海队员中没有一个中国人,场上飞奔的都是金发碧眼的外侨,直到上世纪20年代以后,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据统计,年在上海足球会登记的俱乐部(球会)已经有12家,球员约人,而先后在杯赛中夺冠的外侨球队有30余家,可见足球运动在外侨中的普及程度。

外侨还经常利用足球赛组织慈善募捐活动,其中一年一度的麦令工程杯赛最为有名。比赛一般安排在圣诞节或新年,这段时间也是穷人最需要接济的时候。夺冠队的名字镌刻在奖杯上,所有门票收入都转赠给本市各慈善机构。

上海球迷与洋人裁判间的“趣事”

足球比赛,裁判的因素很重要,被称为第十二名球员,常因有意无意的判罚,使比赛结局发生逆转。早期上海的足球赛,裁判无一例外是外国人。在华人球队参与西联会的比赛后,多次发生因裁判判罚不公引起争议的事情,甚至发生华人球队中途罢赛的事件。

孙曜东,年生于北京,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专业

当时在圣约翰大学读书的孙曜东,曾回忆他的一段“球迷”经历,内有痛打外国裁判一节,颇为有趣:

球迷也一样,看到洋人在场上撒野,或者偏袒洋人球队(那时裁判都是外国人)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揍他一顿。我和圣约翰的几个同学就曾在一个夜晚事先计划好了,把一个惯于‘误判’的洋人裁判弄到一间房子里,黑灯瞎火地乱拳揍了一顿,声称你会‘误判’,我们就会‘误打’,然后大家一哄而散。那家伙也不敢报警,后来就老实多了。现在想想还很解恨。

经多次抗争,关键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华人球队水平的大幅提高,始有华人裁判出现,但也只限于执法有华人球队参与的比赛,又过了若干年,西队之间的比赛也可以由华人裁判执法了。

华人足球队的崛起

20世纪20年代以后,足球运动也从校园逐渐走向社会,年上海成立了由华人球队组成的中华足球联合会,随着水平不断提高,开始与外侨球队对抗。

乐华队

年由中华足联组织了乐华队,李惠堂任队长。首次参加了西联会的国际杯比赛。在比赛中,乐华队以3:2击败了劲旅葡萄牙队,进入决赛,与多年的国际杯冠军苏格兰队龙虎相争,上半场以2:0领先,下半场因体力不支败北,但经此一役,声名鹊起,结束了洋人球队霸占上海的局面。

随后在上海最高水平的史高托杯联赛中,乐华队竟以4:1的比分打败老牌冠军腊斯克队,尽管在复赛中被当届冠军西商队所败,但其战绩已经不容小觑,在上海足坛引起了轰动。

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足球联赛的年度排名简报

年,乐华队再接再励,终于获得西联会甲组赛冠军,同时获得西联会所设的高级杯赛冠军,还获得当届中华足球联合会所组织的甲组赛冠军,一年连中三元,几乎囊括了全上海最高水平足球赛的所有锦标,令人惊叹不已。

上海足球发展的两个高峰期

这一惊人的变化,引起社会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dt/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