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我真的可以逛到天荒地老
刘军连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我说过,如果去罗马, 首推“梵蒂冈博物馆”, 因为西斯廷在那里,拉斐尔画室也在那里, 但梵蒂冈博物馆的好东西可远不止这些, 比方说《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那也是必看的。 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AugustodiPrimaPorta公元1世纪 因为奥古斯都的雕像,真的有上千座, 而梵蒂冈的这件,被公认为是“头牌”。 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它实在太有古希腊风了, 奥古斯都那高高隆起的眉骨、留海的形状, 严肃的表情和站姿, 都像极了古希腊的经典雕塑《持矛者》, 持矛者Doryphoros古罗马时期复制品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NaplesNationalArchaeologicalMuseum 没办法,古罗马在艺术方面就是那么歇菜, 基本都是山寨古希腊艺术来着, 所以后人才会说: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 而希腊用文化改变了罗马。 (奥古斯都铠甲上的浮雕值得好好欣赏,描绘的是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罗马一片和平的景象) 拉奥孔群雕 《拉奥孔群雕》不但是镇馆之宝, 也是艺术史上地位超高的古代雕塑, (拉奥孔是特洛伊的祭司,他识破了希腊人的木马计,千方百计地警告特洛伊人,于是支持希腊军队的雅典娜,便派出巨蟒杀死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 拉奥孔群雕GruppodelLaocoonte约公元前40年 这组群雕最经典的地方, 就是从各个角度去欣赏那极度紧绷和扭曲的人体, 还有拉奥孔的表情, 他并没有张大嘴在哀嚎,只是微微张开, 所以这个表情并不是他痛苦的极点。 雕塑家是刻意这么做的, 因为他想把拉奥孔最痛苦的模样留给观众去想象, 实在是太高级了,yyds! 关于《拉奥孔群雕》,还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这组群雕是年在罗马出土的, 出土时,拉奥孔的右臂是缺失的, 当时的艺术家都认为他的右臂应该是伸向空中, 这样会显得他更有英雄气概。 只有米开朗基罗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右臂应该弯曲才对,这样会让整组群雕更和谐。 但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 于是拉奥孔的手臂就被修复成了下面这个模样, 一直持续了多年。 直到年,拉奥孔那缺失的右臂,终于出土了, 而手臂的姿势果然是像米开朗基罗所说的那样, 是弯曲的!《拉奥孔群雕》这才得到了修正, 米大师果然是宇宙无敌的人体雕塑大师! 梵蒂冈博物馆里的“绘画”也是很经典的, 达·芬奇著名的《圣杰罗姆》就收藏在那里, (圣杰罗姆曾在叙利亚的沙漠苦修,每天拿石头砸自己的那种,他的身边经常会有一只狮子陪伴) 圣杰罗姆SanGirolamoc. 画里,圣杰罗姆的脖子到锁骨, 这一块的人体结构描绘,真的是绝了! 达·芬奇不愧为人类解剖学的始祖。 圣容显现 《圣容显现》是拉斐尔生前的最后一幅画, 它也是拿破仑的至爱, 当年拿破仑打到罗马的时候, 就直接把这幅画打包运回卢浮宫去了。 圣容显现Trasfigurazionec. 画面描绘的是耶稣在塔波尔山上(Tabor)传教时, 忽然就飘到天上,开始发光发亮。 《圣容显现》这幅画其实非常的“不拉斐尔”, 你能感受到他在不断地突破自己, 比如飘在空中的耶稣, 他一点都不立体,反而有点平面, 给人感觉就很像是波提切利的笔法。 这幅画的下半部分是非常动感的, 人物安排呈螺旋形,由内而外散开, 这也是拉斐尔很大的一个突破, 他的画一般都是很安静的。 人群中有一位被恶魔附体的小孩, 他的身体很有肌肉感,还很扭曲, 这一看就是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影响。 《圣容显现》里的人物很多, 但都很巧妙地通过手势和眼神连接了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难的, 拉斐尔在37岁时就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 好可惜,他去世得那么早,没能再继续画下去...... 耶稣下葬 《耶稣下葬》是卡拉瓦乔生平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耶稣下葬Deposizionec.- 这幅画有多厉害? 那是让鲁本斯和塞尚都欲罢不能的作品, 鲁本斯还特地临摹过它。 拿破仑也没放过这幅画, 曾把它抢回卢浮宫去过。 鲁本斯临摹版本加拿大国家美术馆NationalGalleryofCanada在画里,有两个男人抱着耶稣的尸体, 准备将他入葬, 抱着耶稣腿部的那位,是尼哥底母, 他的脚踩在木板边缘, 所有人的视线,最终都汇聚到尼哥底母的脚上, 那是一个很强的受力点, (尼哥底母Nicodemus:在圣经里,他是帮助圣约翰埋葬耶稣的犹太人) 所以卡拉瓦乔特意将他的脚画得特别大, 好承受住所有人的压力。 另外,尼哥底母是转过头望着观众的, 这样就让画作和观众之间产生了很强的链接, 真的是好巧妙的设计! 卡拉瓦乔的最经典的作品,其实都在罗马, 但并不是在博物馆里,而是在教堂里, 比如罗马圣王路易教堂, 里面就有卡拉瓦乔著名的“马太三部曲”。 罗马圣王路易教堂SanLuigideiFrancesi,Roma 其实对于“宗教画”,在教堂里看, 会比在博物馆里看有感觉得多, 因为那就是画作原本所存放的位置, 它和周围的环境是能完全融为一体的。 圣马太三部曲 卡拉瓦乔是巴洛克绘画的头牌, 圣王路易教堂里的这三幅画作, 就是他的出道之作。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圣马太感召》, 画面描绘的是耶稣选中马太, 想让他成为自己使徒的那一刻。 圣马太感召VocazionediSanMatteoc. 整幅画的背景几乎是全黑的, 只有一道光从右边打过来, 耶稣站在黑暗里,伸出手指向被光照亮的马太, 好像在对他说:跟我走吧! 卡拉瓦乔的画风就是这样,明暗对比强烈, 戏剧氛围很浓,也正是这一点, 让他成为了罗马最炙手可热的画家。 (圣马太正在写福音书,天使跑来给他加一点灵感) 圣马太和天使SanMatteoelangelo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 和当时的时代背景(16-17世纪)有很大关系, 因为天主教快被“宗教改革”逼疯了, 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 这就让天主教不得不加大宣传力度, 而且还不能是一般的宣传, 必须是能触动信徒灵魂的那种宣传。 这个时候,文艺复兴的安静典雅就不管用了, 卡拉瓦乔的这种“戏剧性画风”开始大行其道。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卡拉瓦乔的这种画风, 真的能让圣经里的故事,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会让人觉得这一幕,就真的发生在眼前一样, 这绝对能直击信徒的灵魂, 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驯化效果。 (圣马太在埃塞俄比亚被国王派来的人刺杀了) 圣马太殉难MartiriodisanMatteoc. 其实在罗马,还有一座教堂, 里面也有两幅卡拉瓦乔的真迹, 只不过它没有圣王路易教堂那么有名, 所以会经常被人忽略,它就是人民圣母堂。 罗马人民圣母堂SantaMariadelPopolo,Roma 卡拉瓦乔的真迹就在教堂内的“Cerasi礼拜堂”, 其中一幅是《圣彼得受难》, 描绘的是耶稣的大弟子彼得,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场景。 圣彼得受难CrocifissionediSanPietro 彼得觉得自己没资格和耶稣以同样的方式死去, 所以他要求将自己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 另一幅是我特别喜欢的《圣保罗皈依》。 使徒“保罗”在追随耶稣之前, 是专门负责追杀耶稣和他的信徒的, 但某天,他好好骑着马,忽然就摔了下来, 随后耶稣现身,将他给劝服了, 于是保罗就追随了耶稣。 圣保罗的皈依ConversionedisanPaolo 画里,保罗摔在地上, 眼睛被耶稣的强光,照得根本睁不开, 这是保罗被耶稣所征服的那一刻, 卡拉瓦乔画得真的很有张力。 但有一点非常搞笑, 整幅画,其实“马”占了最多的地方, 甲方爸爸当时非常想不通,就问卡拉瓦乔: “你为什么将马画得那么大, 难道它代表着上帝吗?” 卡拉瓦乔说:“当然不是,但是这匹马, 它站在神的光辉之中。” 我不得不说, 卡拉瓦乔实在是太为我们这些乙方争气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yuehana.com/syhjj/9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知识三课帕金森用药系列之沙芬酰胺
- 下一篇文章: 解读西方萨托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颗巨